论《逃离》中悖论式的“自由选择”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p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由选择”是存在主义中比较积极的思想,它显示了人所拥有的权力,但任何自由都有边界和限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中,便体现了“自由选择”的不自由。这种悖论式的自由选择,不是为了自由而选择,而是为了选择而选择,具有强烈的被动性和偶然性。
  关键词:逃离;自由选择;不自由;悖论;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1
  或许我们可以将逃离分成两种:有目的并能自行实现的逃离叫做飞翔,而没有目的且无法实现的逃离叫做漂浮。爱丽丝·门罗笔下的卡拉,便是后者。强烈的偶然性暗示了卡拉逃离的失败结局,而被动性又揭示出了“自由选择”的不自由。荒诞与讽刺性的描写贯穿全文,人物的离奇经历与不合常理的选择构建了故事的主体。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探寻这个由多重因素共同构成的悖论式的自由选择。
  一、绝境中的“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理论的整体基调是悲观的,但最终还是为人类提供了一条出路即“自由选择”。而门罗笔下的“自由选择”,实质上是对萨特存在主义“自由选择”思想的反叛。门罗所阐释的,是“自由选择”的不自由。正是这种选择,让卡拉陷入了深渊。其中,将她推入绝境的便是营造极限环境的主人公——克拉克和西尔维亚。
  过去,我们往往会害怕鬼怪;但是现在害怕的,却是人。萨特“他人即地狱”也的确是形容得贴切。而克拉克对于卡拉正是这样的地狱。克拉克对卡拉精神上的严重逼迫、冷暴力,让卡拉无法忍受;他用子虚乌有的事情作为敲诈钱财的资本,让卡拉难堪不已。万般无奈之下,卡拉只有选择逃离。另外,西尔维亚也是极限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得知卡拉的遭遇后,西尔维亚热情地帮助卡拉逃离。但实质上,她才是压死卡拉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的出现是致使卡拉精神崩溃,被迫选择逃离的直接导火索。西尔维亚的回归让卡拉陷入绝望,精神崩溃。
  在卡拉的“自由选择”中,他们不仅影响到选择的过程,还影响到选择的结果。克拉克的粗暴和西尔维亚的回归都让卡拉无法再继续这样生活下去,无可奈何的卡拉在绝境中只能做出选择,这是不得不做的选择,又谈何自由呢?
  二、遵循他人意志的“自由选择”
  卡拉在逃离失败后,对西尔维亚的态度急转直下,摆出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可这位助力者是否真的只是为卡拉提供单纯的帮助呢?她的出现,究竟带给了卡拉福音还是灾祸呢?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对于西尔维亚来说,卡拉是她在生活中的慰藉。她对卡拉感情就像是无处释放的母爱找到了对象。当记忆中美好的存在与残酷的现实发生沖突的时候,她决心帮助卡拉逃离。而西尔维亚对于卡拉生活的干预,直接推动了卡拉的选择。她是卡拉逃离的助力者,但她是一个“自我式”的助力者。西尔维亚尽心尽力地启发卡拉,为卡拉提供了逃离的物质基础。看似完全尊重卡拉的意见,实质上是引导卡拉做出她所希望的选择。而卡拉选择逃离,一方面是为了摆脱克拉克给自己带来的困境,另一方面在潜意识里也是为了满足西尔维亚的期望。正如存在主义所认为的:“当人们选择了向某人请教,就已经准备听从于他了。”西尔维亚对卡拉的压制,使卡拉迎合了她的期望,但自我意识却退居幕后。这种“自我式”的助力非但没有拯救卡拉的人生,反而让她迷失自我。
  三、心理暗示下的“自由选择”
  弗洛拉是《逃离》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白山羊弗洛拉出现、离开、回归以及再次消失都是卡拉内心世界波动的暗示,是卡拉对自我处境的跳出式旁观。弗洛拉走失后,卡拉曾两次梦到它,而弗洛拉在梦里像引导夏娃偷食禁果的蛇一样,引导卡拉去打开自我意识的大门。弗洛拉可以看做是卡拉真实自我的外化。正是由于弗洛拉的暗示,卡拉的自我意识才会觉醒,才会做出反叛的“自由选择”。
  卡拉敏感顺从,具有反抗精神却又胆小懦弱。她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当初卡拉逃离父母,毅然和克拉克走到了一起。在克拉克这里,卡拉找到了一种归属感。虽然这种归属感只是一种自欺欺人,但潜意识里她无法舍弃这种感觉。在她的性格中,隐含了一种奴性:克拉克就像她的整个世界,失去克拉克,她就没有了主心骨。第一次逃离舍弃了父母,她成功了,但也陷入了另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第二次她明明有机会逃离,但自己选择放弃并重新回到了陷阱之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次的逃离并没有带来本质改变。诚然,离开是明智的,但是她做不到。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包含了对陌生的、异化的、不可捉摸的未来的恐惧和焦虑,对克拉克习惯性的依赖,也有担心“重蹈覆辙”的疑虑。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卡拉畏惧了,于是最后她选择放弃自由,她的“自由选择”笼罩了一层浓浓的悲剧意味。
  这种自由的选择,看似是为了自由而选择,实则是为了“选择而选择”。明面上的“自由选择”,其实只是在决定的那一瞬间,“被迫”拥有做出决定的权力罢了。明明为了自由而选择,现在却为了选择而拒绝自由。卡拉最终画地为牢,将自己囚禁在自铸的樊笼。这样的逃离,纵使她逃离成功了,谁又能知道等待她的会不会又是另一个困境和下一次逃离?这是一种矛盾螺旋。
  参考文献:
  [1]张虎.“未来如肮脏的枯叶”——逃离中的“一瞬间”与存在主义[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5(6).
  [2]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三联书店,2014.
  [3]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爱丽丝·门罗.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从弗莱的圣经原型批评与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视角出发,解析《一粒麦种》中水的象征意义,具体表现为小说中水意象的继承性、矛盾性、反抗性.小说中的水继承《圣经》里力量、重
摘 要:阴翳作为一个美学风格在中国和日本文化中均有所体现。虽中日同属于亚洲文化圈,但相较于日本极端的“阴”,中国文化的审美风格相对“阳性”,当然也不乏阴翳之美。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观点,而审美情趣与文化又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文将结合《阴翳礼赞》,分析形成阴翳美这一日本传统审美情趣的原因,对比中日建筑、文学等方面审美风格的差异。  关键词:阴翳;
摘 要:从权力与规训理论对《模仿者》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围绕权力是如何对受殖者的身份和心理进行规训和压迫,以及主人公在困境中对规训做出的顽强反抗和最终走向流离失所的过程,揭示出西方霸权对反抗力量的收编是受殖者无法改变的宿命和创伤,从而表明局部斗争不能推翻殖民权力。  关键词:《模仿者》;福柯;权力与规训  作者简介:张春林,河南商丘人,现云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
摘 要: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20年代著名女作家,虽年仅24岁因病去世,但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她于1895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十三夜”就成功地塑造了“阿关”这个明治时代的女性形象,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读起来故事中的人物依然活灵活现,特别是女主人公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本文通过分析“十三夜”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时代背景等,探讨该作品的魅力所在及其现实意义。  关鍵词:樋口一叶;“十三夜”;明治时代;男权
[Objective] To study karyotype analysis of Lilium leucanthum (Baker) Baker in Shennongji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o as to supply some cytological data for stu
摘 要:特德·蒋作为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华裔科幻作家。在其《你一生的故事》中,悖论是其人文反思的一方面,显示了他对人类因与果,自由意志与预见未来的哲学思考。他为读者提供了在这个决定论的世界中保有自由意志的可能性,通过小说中自由意志与因果论相容的可能性宽慰读者。  关键词:特德·蒋;悖论;因与果  作者简介:王清燕(1990-),女,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文学及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其获奖小说《紫色》中讲述了女主人公西丽的成长历程——从忍受压迫到奋起反抗,从体认痛苦、不断超越到创造自己的事业,从实现个体人格到找到生存意义。这正契合了洛克的个体人格论之说。洛克个体人格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人格即人的价值即自由。其首要内容是抗争;实现个体人格需要体认痛苦,不断超越;个体人格的本质是抗争和创造。西丽用行动向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出路,对于我们理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的影响和视神经的形态学变化,研究bFGF对大鼠损伤的视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2015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研究”(项目号2015SJB5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作为黑人民族桂冠诗人的兰斯顿·休斯,其一生创作了众多描述美国黑人社会生活的诗歌,讲述黑人民族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其中就包括了许多描写处于社会底层黑人女性的诗歌。由于受到当时国内外政治局势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休斯在其4
摘 要: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他以《雪国》等作品,荣登诺贝尔文学奖的殿堂。而塞登施帝克由二战中美军的情报军官,战后变身为日本文学的研究者、翻译者,他翻译的英译本《雪国》对川端的获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本分析解读《雪国》的文学特征。  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物哀;塞登施帝克  作者简介:胡备,男,天津市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