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证号码:43110219860429937X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变得非常严峻。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文明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时,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因此研究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问题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1.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一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2.1以环境为本,坚持生态优先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以环境为本,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环境本身的基础作用,尽量维持城市原有地理环境,在此基础上保护和延续生态建设。环境的质量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生态城市建设重在完善基础生态景观的设计,完善生态功能,提高整体生态效益。
2.2将自然融入城市,坚持布局合理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将自然融入城市,坚持合理布局的原则,遵循自然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循环再生规律,在追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注重节能、降耗、无污染。在规划设计时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要素以及长期发展计划,力求做到布局合理。
2.3贯彻生态理念,营造和谐环境
革新旧的发展观念,贯彻执行生态新理念,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包括低碳经济、新能源开发、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减排低耗等内容。在全社会加大生态和谐宣传力度,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以及低碳生活理念,营造生态和谐环境,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发展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传播。
3.当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状态下,虽然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1城市经济和生态发展不协调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将经济的发展视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有些情况下片面的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采取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牺牲城市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经济和生态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发展极不协调。虽然之后人們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但是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二者还是存在着一些矛盾影响了生态设计的顺利进行。
3.2设计者缺乏生态理念
设计者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因素,要实现生态建设,设计者首先要具有生态意识,这样才能够将自身的设计理念转变为设计方案,经由施工者的施工呈现出来,但是经过调查发现,一些设计者的生态理念欠缺,缺乏创新的意识思维,对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面不够敏感,成为设计工作的瓶颈所在。
3.3缺乏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管理
健全的管理模式是确保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在管理方面缺乏力度,管理措施和制度不能够贯彻落实,这也成为今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制约因素,需要尽快改进。
4.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4.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2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
4.3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4.4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
4.5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还能在建筑中运用隔音和隔热等方法。
5.结语
在城市规划生态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深刻意识到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发展自始至终都不能离开生态文明的发展。从当前国情与地情出发,在借鉴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将西方社会城市发展中的不可能变成现实,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康庄大道,实现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历史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宏,吕连宏,何美梅.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J].环境科技.2010(06)
[2]刘钧霆,程伟,宋雅杰.从狭义生态到广义生态的后发国家视角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06)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变得非常严峻。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文明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时,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因此研究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问题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1.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一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2.1以环境为本,坚持生态优先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以环境为本,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环境本身的基础作用,尽量维持城市原有地理环境,在此基础上保护和延续生态建设。环境的质量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生态城市建设重在完善基础生态景观的设计,完善生态功能,提高整体生态效益。
2.2将自然融入城市,坚持布局合理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将自然融入城市,坚持合理布局的原则,遵循自然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循环再生规律,在追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注重节能、降耗、无污染。在规划设计时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要素以及长期发展计划,力求做到布局合理。
2.3贯彻生态理念,营造和谐环境
革新旧的发展观念,贯彻执行生态新理念,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包括低碳经济、新能源开发、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减排低耗等内容。在全社会加大生态和谐宣传力度,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以及低碳生活理念,营造生态和谐环境,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发展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传播。
3.当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状态下,虽然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1城市经济和生态发展不协调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将经济的发展视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有些情况下片面的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采取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牺牲城市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经济和生态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发展极不协调。虽然之后人們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但是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二者还是存在着一些矛盾影响了生态设计的顺利进行。
3.2设计者缺乏生态理念
设计者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关键因素,要实现生态建设,设计者首先要具有生态意识,这样才能够将自身的设计理念转变为设计方案,经由施工者的施工呈现出来,但是经过调查发现,一些设计者的生态理念欠缺,缺乏创新的意识思维,对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面不够敏感,成为设计工作的瓶颈所在。
3.3缺乏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管理
健全的管理模式是确保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在管理方面缺乏力度,管理措施和制度不能够贯彻落实,这也成为今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制约因素,需要尽快改进。
4.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4.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2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
4.3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4.4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
4.5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还能在建筑中运用隔音和隔热等方法。
5.结语
在城市规划生态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深刻意识到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发展自始至终都不能离开生态文明的发展。从当前国情与地情出发,在借鉴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将西方社会城市发展中的不可能变成现实,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康庄大道,实现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历史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宏,吕连宏,何美梅.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J].环境科技.2010(06)
[2]刘钧霆,程伟,宋雅杰.从狭义生态到广义生态的后发国家视角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