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道德自觉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自觉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儿童在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中通过认知学习、自主参与和活动体验,有助于促进儿童道德自觉,重新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而加强其自觉保护生态的能力。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儿童教育道德自觉生态道德教育的提出,是基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理性思考的结果,它旨在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随着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生态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时代使命,儿童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生态道德教育中的道德自觉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童年期是培养儿童道德自觉的黄金时期,可通过加强认知、自主参与和实践体验,有效提高儿童生态道德自觉的能力,提升儿童生态道德水平,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特征
  生态道德教育具有生态伦理性、教育意义性和道德自觉性的特征。
  生态伦理性,是从传统的为人之道、待人之道的人伦之理转向从道德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道德范畴当中。学者李培超在《自然的伦理尊严》中认为“道德的纬度就不能只受人与人的关系的限制,它必然要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他正是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来阐释生态道德教育。
  教育意义性,重在强调活动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加强保护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素质和提高道生态保护能力。学者刘振亚从教育引导的角度,认为“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是指教育工作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和互惠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引导人们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的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习惯。”
  道德自觉性,是从活动主体出发,强调受教育者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自觉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并自觉培养相应的道德文明,并用道德观念去自觉维系人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王正平、周中之也认为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凋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凋与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道德教育要多层次地展开,既强调生态伦理,从道德的角度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要设计好环节,加强保护生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使之具有教育意义,并促进儿童自觉用道德观念去自觉维系人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儿童道德自觉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童年期,儿童应当受到良好道德刺激和道德培养,这将对其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生态道德教育对儿童的生态伦理呼唤、良好道德的培养,道德自觉的唤醒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道德自觉有利于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目前,受“先污染后治理”“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陈旧观念的影响,一些儿童缺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因此,在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中唤醒儿童的道德自觉,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抵制不良现象和价值观的影响,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从小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是道德自觉有利于儿童有意识地自我完善。唤醒儿童的道德自觉,有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能够以自己为对象进行思考,思考自己应当怎么做、要成为怎样的人。
  三是道德自觉有利于儿童为生态文明建设而自觉努力。道德自觉的形成,有利于儿童以主人翁的心态来承担这一历史使命,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道德自觉是儿童内心深处迸发的原动力,这种道德力量,是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坚固基石。
  三、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中儿童道德自觉的实现路径
  一是从认知学习中培养儿童生态道德自觉。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就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贯之为常”,意思是说年轻时养成的习惯,如天然生成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也就是“习惯成自然”的意思。道德教育就是通过不断地唤醒,培养儿童对自我的约束能力,最终形成一种道德自觉。
  二是在自主参与中提升儿童生态道德自觉。生态道德教育中强调儿童“自主参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对人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一个孩子面对大自然,用画笔描绘出一幅画。无论成人对这幅画的评价如何,对孩子而言,这幅画是他的心血与创造,是独一无二的。他爱这幅画,爱他所描绘的大自然之美。自然那么美,又有什么理由去破坏它呢,又有什么理由不保护它呢?这样,孩子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生态道德自觉的种子,生根发芽。
  三是在实践体验中提高儿童生态道德自觉。生态道德教育是在实践中完成和实现的。活动是一种好的载体,它是联通生态道德认识和生态道德实践之间的桥梁,对于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教育目标、促进儿童的生态道德自觉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生态道德教育中,注重儿童的道德自觉,有利于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儿童在道德领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同时,这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有利于少年儿童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尽责,为建设美丽中国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正平,周中之.现代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刘振亚.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7,(2):90-91.
  [3]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894.
  [5]周精辟.人与自然之生态道德教育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7,(02):17.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高校建筑电能能耗数据采集与传输为例,在物联网基础上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能耗数据采集相结合,优化已有能 耗监控平台的数据获取方式,提高建筑电能能耗监测数据传
试题库建设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需要,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试题库建设逐步实现考教分离,确保考试的公 正与公平,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相对稳定性,克服
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维度看,王引之古典语言学研究的成就及其所具有的思想史意义共有九个方面:一是新语义的发掘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二是揭示古代汉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复杂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我们不能不考虑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学习,对待学习,从事学习,以达到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优化学习。使学生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发挥学习上的主体能动性。  创新精神乐学求同求异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以技术、信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时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已经处在独生子女做家长教育下一代了。作为学校如何给家长一些启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建议、教育方法,去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应该做的不是替代,而是让孩子尽快、尽早地学会适应;教育孩子没有捷径,勿需攀比与折腾,也无需暴风骤雨,需要的是因材施教、和煦春风与循序渐进。  教子无定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我国《婚姻法》规定:“
<正>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于1997年提出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概念,很快积极心理学便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运动,甚至有人将这场运动称为心理学的革命。积极心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庞大的,因此需要对相关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学课堂的教学管理时相当重要的,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相当复杂的。首先,对项目管理进行了相关的概述;其次,对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在项目管理理论下的中学课堂教学项目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项目管理理
王士禛在其《花草蒙拾》中,引《牡丹亭》语,以说明词曲之辨。但是,从词与曲的关系来看,词固然影响了曲,而当曲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对词产生影响。明清之际词坛不少人喜用联
通过对意向性现象学方法的批判,亨利揭示出胡塞尔现象学的还原方法与现象学的对象之间的矛盾。这一批判表明,有必要抛弃意向性的还原,以便重新获得现象学的对象。亨利提出的"
人类的本体大而言之有三种可能的基本形式:或以神为本,或以物为本,或以人为本。现代社会由于"上帝死了",使得"物本"和"人本"的对立空前凸现出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正好切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