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共同构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这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2010年底,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确立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深刻认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桂西资源富集区尤其是河池市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一、桂西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桂西资源富集区包括河池、百色、崇左3市,集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大石山区和水库库区于一体,具有资源富集、生态脆弱、沿边开放、扶贫开发等鲜明特点,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支持建设的8个资源富集区之一,是我区“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桂西资源富集区加快发展意义重大。
桂西资源富集区地处我国珠江源头,是滇桂黔石漠化综合防治核心区,在我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肩负特殊重任。区内特别是河池大部分地区属于限制开发地区,在全区更多承担保护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和确保农产品供给的功能。
桂西资源富集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树立新的开发理念,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明确五个发展导向。处理好四个关系就是:
一是处理好限制开发与促进发展的关系。限制开发不等于限制发展,主体功能区战略把一些不具备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条件、维护生态系统以及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安全具有重要地位的地区作为限制开发区,主要是限制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使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的政策集中地落实到限制开发地区,更好地保护其生态产品和农产品生产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延伸。同时,在确保主体功能发挥的前提下,鼓励限制开发区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
二是处理好限制开发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桂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生态地位重要,大部分地区不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将一些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列为限制开发区,并不是限制其资源开发,而是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实行“点状开发,面上保护”,更好地集约高效利用矿产资源,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是处理好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的关系。桂西地区重点开发区比例不到20%,主体功能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提供工业和服务产品,集聚人口和经济,这是一种宝贵资源,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把桂西地区的产业、经济集中布局到重点开发区。鼓励人口由限制开发区向重点开发区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既提高重点开发区的效率,促进桂西地区加快发展,又减轻限制开发区的人口和产业压力,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四是处理好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桂西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产业落后、发展水平低。促进产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是桂西地区转型发展的关键。必须把产业转型升级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紧密结合,通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优势产业,以更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布局,以更好地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明确五个发展导向就是:
一是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之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必须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地复制发达地区的模式,以主体功能区为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二是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桂西地区生态优势,牢固树立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理念,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绿色增长,建设绿色经济区。
三是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资源富集区。
四是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发展之路。桂西地区深处内陆,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发展。要充分利用沿边开放的区位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尤其是河池市要紧紧抓住自治区实施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五是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探索一条资源开发式扶贫富民新路子。通过资源开发带动扶贫开发,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和库区群众脱贫致富。
二、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六篇大文章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桂西资源富集区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河池市更要以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契机,扎实做好产业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河池是典型的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人均生产总值15323元,居全区14个市最末,仅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的60.5%。河池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水电之乡、长寿之乡,依托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电力、化工、食品、蚕茧、旅游等以资源型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2011年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8%。但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绝大多数资源型产业停留在原料采掘、初级加工层次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有色金属采选冶综合回收率仅为30%,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布局散乱,全市有154家冶炼企业,技术工艺落后,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成为河池实现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新形势下河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紧密结合,在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为此要做好六篇文章。 (一)做好资源高效利用文章,加快建设资源深加工基地和战略资源接续区
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形成链条、循环发展的原则,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加快建设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一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有序有度开发各类资源,重点开发技术先进、节能减排达标、产业链完整、附加值高和竞争力强的优势资源,适度控制技术薄弱、产业链短、竞争力不强的资源,限制开发目前加工技术不够成熟的资源。二是提高资源深加工水平,加大传统资源型产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打通和延伸产业链,培育资源型产业集群,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促进资源型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跃升,建设重要资源深加工基地。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在企业、行业和园区层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型企业跨行业、一体化发展,构建资源利用循环产业链,大幅提高企业和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用循环经济模式对产业园区进行再规划、再改造,“十二五”期间力争所有冶炼企业全部入园发展,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主要园区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四是科学开发和管理资源,加强矿产资源勘察,新增矿产资源储量,建立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和后备基地,建设重要资源战略接续区。
(二)做好新兴产业培育文章,做大做强非资源型产业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资源采掘终将枯竭,必须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把发展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紧密结合,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改变河池资源型产业独大、结构单一的局面。一是依托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培育大型有色金属企业集团,做深做精有色金属产业链,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和新型绿色建材产业,使之培育成为河池的先导产业。二是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拓展巴马长寿品牌,重点打造巴马、凤山、东兰、大化养生长寿健康示范基地,开发养生、长寿和保健食品,建设养生休闲、疗养康乐项目,发展养生长寿健康产业。三是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红色、养生和民族风情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培育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品牌,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四是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建立中药材资源良种培育基地,发展现代中药材及饮片加工、中药提取、中成药制造等生物医药产业。五是科学规划布局建设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农村沼气,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发展新能源产业。此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三)做好产业优化布局文章,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要求,优化产业、人口和经济布局,构筑高效、协调和可持续的空间开发结构。一是打造以金城江区为中心、宜州市和南丹县为支撑的黔桂走廊经济带,依托黔桂铁路和宜州—金城江—南丹高速公路,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化工、建材、桑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全市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全部集中到这一区域发展,加快整合重组步伐,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二是打造以天峨、凤山、东兰、巴马、都安、大化等县为重点的红水河流域经济带,重点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养生休闲旅游、特色种养、绿色长寿食品、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建设绿色食品、长寿健康基地,成为全市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绿色经济增长带。环江、罗城县依托特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民族文化旅游等产业。三是依托产业布局,按照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同步规划和一体化建设要求,科学规划建设各类产业园区,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源向产业园区集聚,把产业园区培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四)做好创新驱动文章,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池。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和投融资服务平台,大幅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二是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开发工艺等方面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三是积极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健全技术市场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园区研发和创新服务能力。四是围绕建设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以及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作用,强化人才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五)做好生态环保文章,实现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河池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和生态脆弱地区,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要坚持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按照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积极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引导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充分发挥生态屏障作用。二是强化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实行资源总量控制,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力争把有色金属、桑蚕、制糖、化工、建材等优势产业全部建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四是加强环境保护,打好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重点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切实解决矿区生态破坏和流域重金属、城镇大气、农村土壤、地下水污染等突出的环境问题。
(六)做好政策配套文章,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引导是关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实施主体功能区的配套政策,包括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民族、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形成“9+1”配套政策体系,核心思想是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措施,引导各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自治区将根据国家要求,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河池要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中,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桂西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桂西资源富集区包括河池、百色、崇左3市,集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大石山区和水库库区于一体,具有资源富集、生态脆弱、沿边开放、扶贫开发等鲜明特点,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支持建设的8个资源富集区之一,是我区“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桂西资源富集区加快发展意义重大。
桂西资源富集区地处我国珠江源头,是滇桂黔石漠化综合防治核心区,在我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肩负特殊重任。区内特别是河池大部分地区属于限制开发地区,在全区更多承担保护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和确保农产品供给的功能。
桂西资源富集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树立新的开发理念,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明确五个发展导向。处理好四个关系就是:
一是处理好限制开发与促进发展的关系。限制开发不等于限制发展,主体功能区战略把一些不具备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条件、维护生态系统以及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安全具有重要地位的地区作为限制开发区,主要是限制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使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的政策集中地落实到限制开发地区,更好地保护其生态产品和农产品生产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延伸。同时,在确保主体功能发挥的前提下,鼓励限制开发区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
二是处理好限制开发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桂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生态地位重要,大部分地区不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将一些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列为限制开发区,并不是限制其资源开发,而是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实行“点状开发,面上保护”,更好地集约高效利用矿产资源,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是处理好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的关系。桂西地区重点开发区比例不到20%,主体功能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提供工业和服务产品,集聚人口和经济,这是一种宝贵资源,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把桂西地区的产业、经济集中布局到重点开发区。鼓励人口由限制开发区向重点开发区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既提高重点开发区的效率,促进桂西地区加快发展,又减轻限制开发区的人口和产业压力,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四是处理好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桂西地区之所以发展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产业落后、发展水平低。促进产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是桂西地区转型发展的关键。必须把产业转型升级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紧密结合,通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优势产业,以更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布局,以更好地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明确五个发展导向就是:
一是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之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必须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地复制发达地区的模式,以主体功能区为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二是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桂西地区生态优势,牢固树立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理念,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绿色增长,建设绿色经济区。
三是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资源富集区。
四是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发展之路。桂西地区深处内陆,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发展。要充分利用沿边开放的区位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尤其是河池市要紧紧抓住自治区实施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五是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探索一条资源开发式扶贫富民新路子。通过资源开发带动扶贫开发,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和库区群众脱贫致富。
二、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六篇大文章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桂西资源富集区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河池市更要以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契机,扎实做好产业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河池是典型的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人均生产总值15323元,居全区14个市最末,仅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的60.5%。河池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水电之乡、长寿之乡,依托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电力、化工、食品、蚕茧、旅游等以资源型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2011年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8%。但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绝大多数资源型产业停留在原料采掘、初级加工层次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有色金属采选冶综合回收率仅为30%,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布局散乱,全市有154家冶炼企业,技术工艺落后,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成为河池实现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新形势下河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紧密结合,在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为此要做好六篇文章。 (一)做好资源高效利用文章,加快建设资源深加工基地和战略资源接续区
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形成链条、循环发展的原则,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加快建设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一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有序有度开发各类资源,重点开发技术先进、节能减排达标、产业链完整、附加值高和竞争力强的优势资源,适度控制技术薄弱、产业链短、竞争力不强的资源,限制开发目前加工技术不够成熟的资源。二是提高资源深加工水平,加大传统资源型产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打通和延伸产业链,培育资源型产业集群,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促进资源型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跃升,建设重要资源深加工基地。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在企业、行业和园区层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型企业跨行业、一体化发展,构建资源利用循环产业链,大幅提高企业和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用循环经济模式对产业园区进行再规划、再改造,“十二五”期间力争所有冶炼企业全部入园发展,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主要园区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四是科学开发和管理资源,加强矿产资源勘察,新增矿产资源储量,建立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和后备基地,建设重要资源战略接续区。
(二)做好新兴产业培育文章,做大做强非资源型产业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资源采掘终将枯竭,必须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把发展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紧密结合,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改变河池资源型产业独大、结构单一的局面。一是依托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培育大型有色金属企业集团,做深做精有色金属产业链,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和新型绿色建材产业,使之培育成为河池的先导产业。二是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拓展巴马长寿品牌,重点打造巴马、凤山、东兰、大化养生长寿健康示范基地,开发养生、长寿和保健食品,建设养生休闲、疗养康乐项目,发展养生长寿健康产业。三是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红色、养生和民族风情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培育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品牌,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四是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建立中药材资源良种培育基地,发展现代中药材及饮片加工、中药提取、中成药制造等生物医药产业。五是科学规划布局建设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农村沼气,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发展新能源产业。此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三)做好产业优化布局文章,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要求,优化产业、人口和经济布局,构筑高效、协调和可持续的空间开发结构。一是打造以金城江区为中心、宜州市和南丹县为支撑的黔桂走廊经济带,依托黔桂铁路和宜州—金城江—南丹高速公路,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化工、建材、桑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全市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全部集中到这一区域发展,加快整合重组步伐,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二是打造以天峨、凤山、东兰、巴马、都安、大化等县为重点的红水河流域经济带,重点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养生休闲旅游、特色种养、绿色长寿食品、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建设绿色食品、长寿健康基地,成为全市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绿色经济增长带。环江、罗城县依托特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民族文化旅游等产业。三是依托产业布局,按照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同步规划和一体化建设要求,科学规划建设各类产业园区,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源向产业园区集聚,把产业园区培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四)做好创新驱动文章,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池。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和投融资服务平台,大幅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二是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开发工艺等方面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三是积极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健全技术市场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园区研发和创新服务能力。四是围绕建设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以及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作用,强化人才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五)做好生态环保文章,实现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河池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和生态脆弱地区,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要坚持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按照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积极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引导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充分发挥生态屏障作用。二是强化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实行资源总量控制,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力争把有色金属、桑蚕、制糖、化工、建材等优势产业全部建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四是加强环境保护,打好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重点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切实解决矿区生态破坏和流域重金属、城镇大气、农村土壤、地下水污染等突出的环境问题。
(六)做好政策配套文章,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引导是关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实施主体功能区的配套政策,包括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民族、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形成“9+1”配套政策体系,核心思想是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措施,引导各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自治区将根据国家要求,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河池要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中,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