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山地引种秃杉育苗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邛崃市山地引种秃杉育苗技术(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包括圃地选择与整理、做床、种子处理、适时播种、苗圃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秃杉壮苗培育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秃杉;引种;育苗技术;四川邛崃;山地
  中图分类号 S791.189.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66-01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s)原产我国湖北省利川县河谷地带、贵州省雷公山脉、云南省怒江流域及缅甸东南部,分布在海拔600~3 700 m之间。属杉科台湾杉属常绿大乔木,干型直、树皮薄、材质坚韧、抗逆性强、产量高,林龄54年的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1 730.8 m3/hm2 [1],为世界上稀有的珍贵树种,位列我国二类保护树种[2-3],具有较高用材价值和很高的绿化观赏价值。
  邛崃山地地处四川盆地西缘,位于华西雨屏带。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林木生长优良。以“气候条件相似论”为理论依据,邛崃市在1978年首次开展秃杉引种栽培试验。在“六五”“七五”期间,国家科委、计委、经委将《主要速生用材树种试验》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秃杉引种试验为主要内容之一。
  目前,邛崃市引种栽培秃杉取得圆满成功,全市栽培面积近666.67 hm2。成为人工商品林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主伐平均产量在210 m3/hm2以上,高于乡土树种杉木15%以上。且可连续造林更新,克服了乡土树种杉木不能连作的弱点。
  1 秃杉播种育苗技术
  1.1 圃地选择及整理
  邛崃市山地年降雨量达1 200~1 800 mm,且秃杉种粒细小,幼苗嫩弱,忌旱怕涝。因此,育苗圃地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杂草和病虫害少的砂质壤土[1]。整地要细致,圃地砍除全部杂灌、清除全部杂草,平铺于圃地表面,待干燥后,统一烧除炼山[4],以达到全面清林标准。翻耕土壤过程中,拣尽土壤中草根和石块。邛崃市山地雨量充沛,土壤潮湿,针叶树种容易感染病害。圃地需用敌克松500倍液喷洒,进行土壤消毒,药液用量2 kg/m2,亦可均匀撒施硫酸亚铁粉末150~225 kg/hm2进行土壤消毒。山区生荒地整地后,不需消毒。
  1.2 做床
  采用高床作业,圃地苗床高25~30 cm,床宽0.9~1.0 m。床面用木板镇压平整,土面上撒1层腐殖质土。为便于搭设荫棚,步道宽为30~40 cm,播种前施过磷酸钙1 500~2 250 kg/hm2、腐熟油饼肥1 500 kg/hm2。
  1.3 种子处理
  秃杉种子细小,千粒重一般为1.00~1.36 g,1 kg种子74万~86万粒,优良度41%~42%,净度90%~93%,场圃发芽率仅20%左右。为促进发芽,采用高锰酸钾、双氧水和钼酸按等药剂液浸种10~20 min,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其中以高锰酸钾处理效果较佳。场圃发芽率可达31.8%~35.5%[5]。
  1.4 适时播种
  在邛崃市山地海拔600 m以下地区,3月中上旬播种;海拔700~1 200 m地区,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播种前种子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 min后,用清水冲洗,再放入40 ℃温水中浸泡12~24 h,取出晾干拌和细砂或草木灰播种。在有条件的地方,3月初(惊蛰前后)可集中将处理好的种子撒播在砂床上,用塑料棚或稻草保温,进行催芽,能提前10~15 d发芽。在苗高2~3 cm时,移栽于已准备好的苗床上。播种量11.25~15.00 kg/hm2,撒播、条播均可。
  1.5 苗圃地管理
  1.5.1 荫棚搭设。秃杉在透光度50%的条件下,育苗的保存率可达90%,全光照条件下,育苗保存率仅49%。因此,秃杉育苗必须搭设荫棚。秃杉播种后18~20 d种子发芽出土,30 d左右达到出苗盛期,50 d出苗基本结束。因小苗幼嫩根系不发达,抵抗力弱,此时可分次揭去苗床上的覆盖物。当气温升至25 ℃以上时(海拔600 m以下,4月下旬或5月上旬),搭设1 m高的荫棚,防止上方光照灼伤幼苗,8月中下旬拆除荫棚。海拔700~1 200 m的地方湿度大,温度较低,可在苗圃四周插上树枝,待幼苗长出侧根后,逐步拆除遮荫物。荫棚必须做到晴天中午遮荫,早晚拆除[2]。
  1.5.2 间苗。为确保壮苗造林,需及时间苗、定苗。幼苗地上部分生长4~5片针叶时,地下部分开始生长侧根,结合除草间苗。为节约种苗,采取移密补稀,弱苗集中另移苗床,并加强管理的方法。年底(12月)保留苗木200~250株/m2,可生产苗高15~20 cm、地径0.22~0.35 cm的合格苗木60万~75万株/hm2。
  1.5.3 科学水肥管理。5月以前,晴天早晚喷水,保持床面湿润,结合抗旱,用0.1%~0.2%尿素每15 d喷洒1次。6月下旬至7月中旬,地上部分出现侧枝后,地下也长出侧根和须根,进入速生期,应加强施肥管理。以施用氮、磷肥料为主,施肥浓度要由淡到浓,最好用15%~20%农家肥。全年施肥6~8次,切忌将粪渣粘附在叶面上。为促进苗木木质化,9—10月撒施1~2次草木灰。
  1.6 病虫害防治
  在高温高湿的季节,可用敌克松400~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及0.1%~0.3%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喷雾1~2次,30 min后洗苗,以免伤苗。若出现地下害虫如白蚁、蛴螬等,用敌杀死400~500倍液防治。
  2 秃杉扦插育苗技术
  秃杉除种子育苗外,可选取二至五年生健壮母树树冠中上部的嫩枝(半木质化)主梢作插穗进行秋季扦插,插穗长8~12 cm。在海拔400 m地区,用浓度15 mg/kg的α-奈乙酸处理4 h,生根率100%;海拔1 200 m地区用高锰酸钾20 mg/kg浓度处理4 h,生根率97%[3]。扦插育苗圃地整地、消毒、筑床与播种育苗一致。扦插密度为200枝/m2。田间管理与播种育苗相同。
  3 起苗、包装、运输
  起苗应尽量保持根系完整,不要撕破根皮拉断须根,如损伤表皮和根系,造林后干旱季节,既易失水又易因病虫危害而死亡。
  秃杉根系含水率较高,移栽成活的关键在于保持苗木内部水分平衡,最好随起苗,随分级、随包装运输、随栽植。若长途运输,可用浸透水的塑料泡沫包裹根部,然后用稻草捆扎苗木[4-10]。
  4 參考文献
  [1] 云南省林科所.腾冲秃杉高产林分[J].林业科技通讯,1981(3):23-25.
  [2] 李性苑,李旭光,李东平.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生态学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3):334-337.
  [3] 章健.秃杉苗期生长分析及不同种源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1):87-89.
  [4] 普文贵,楚永兴.秃杉苗木培育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4(5):93-94.
  [5] 李晓储,黄利斌.珍稀树种秃杉种质资源迁地保存利用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04(增刊):383-387.
  [6] 邹卫华,汤良富.秃杉引种育苗技术记述[J].江西林业科技,2013(4):24-25.
  [7] 陆继策,陈明久,邱尔发,等.秃杉大田育苗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增刊1):128-131.
  [8] 吴代坤.秃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2(10):11-13.
  [9] 梁秀梅.秃杉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4(5):95-96.
  [10] 吴朝学,刘霜莲,蒋凡,等.秃杉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通讯,2016(2):31-34.
其他文献
从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国家制定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政策的历史背景,分析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内在关系。笔者联系自身工作的森工企业,对森工企业的
十七大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思考,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等新概念、新观点,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真正进入了国家经济和
通过对武都气象观测站L波段探空雷达维护维修记录整理、归纳、分析,从中提炼出L波段探空雷达故障排查顺序和维护维修技巧,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供雷达机务工作者参考。
摘要 通过对濮阳市华龙区城郊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华龙区在发展无公害蔬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搞好规划、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河南濮阳;华龙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43-02  1 生产现状  濮阳市华龙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濮阳市中部,界于
摘要 总结了柠条生物学特征,根据宁夏地区实际情况从选地做床、育苗土配制、选种播种、苗期管理、起苗与运苗、整地与栽植以及幼林抚育等7个方面介绍了柠条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关键词 柠条;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186-01  宁夏处于我国西北部,自治区面积为6.4万km2,其中沙区面积为2.0万km2,占总面积的3
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精细化预报中的“精”“细”“简”要求和生产实践,确定了潜山县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建模来选用因子变量。
摘要 为筛选出便宜、适用、效果好的毒饵站制作材料,在贵州省瓮安县使用3种材料进行毒饵站防治农田害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毒饵投放后3 d,住宅区瓦片毒饵站、圆塑管毒饵站、纸筒毒饵站平均取食率分别为5.00%、5.13%、6.45%;农田区平均取食率分别为9.20%、7.45%、6.50%。毒饵投放后15 d,住宅区和农田区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1.67%和78.25%,对鼠类的取食率、防治效果都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