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卷讲评课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尤其是到了单元小结、期中期末复习阶段,甚至变成了主要的课型。通过试卷讲评,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同时,通过试卷讲评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可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想到哪儿讲到哪儿,讲到哪儿算哪儿,一节课下来,到底讲了些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更不用说学生了。那么,试卷讲评课究竟讲什么呢?
一、讲错例
教师每次讲评前要认真检查学生解答题试题的情况,找出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作为案例来分析,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对做错的题是怎样思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题)上出错?教师还要引导出错的学生说出做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以找出错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比如,要求考生翻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这一小题,有的考生答成“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查出,但一定有实情”;有的考生答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必定会实话实说”;有的考生答成“小大的案件,虽然不能视察,必定知道情况”。这些答案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答案是“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明,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通过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把
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如“狱、虽、察、情”等,忽略了文言实词的古今差异。(2)没有准确把握文言文“增、删、留、扩、调、换”的翻译方法,不能熟练运用直译和意译。
总之,在“讲错例”时,教师不仅要讲清学生的错因所在,更要讲清学生防错的策略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正确率。
二、讲思路
试卷讲评时,教师要抓住典型题目,讲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思考:试题在考查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解题突破口在哪?用什么方法解题最好?教师不能只讲“要这样解”,而应该讲“为什么这样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比如,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试题:“一袋70克的蔬菜居然要卖198日元”一句中,“居然”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类题不难,但也有一定的规律,那就是先回答“能不能”再回答“为什么”。回答“为什么”时要全面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准确科学、平易朴实、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等”,再结合文句本身的内容及语言特点,就可以做出准确的答案了。
三、讲变化
试卷讲评时,教师不能就题论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提问。如可以对习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或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一位父亲叮嘱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 ’(应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这类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还考查迁移、运用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要善于把原题进行变化,对某一知识从多角度、多侧面和不同的起点进行提问。
四、讲创新
试卷讲评时,教师要抓住典型例题,对原题的条件、过程、设问进行变化延伸拓展,大胆发表不同于书本、教参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例如,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回答这道题时不要脱离文本,要结合文本作答。“忠言逆耳”是常见成语,可是,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用的是委婉的方式,可见“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总之,试卷讲评课,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就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双基,就能切实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责编 张翼翔)
可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想到哪儿讲到哪儿,讲到哪儿算哪儿,一节课下来,到底讲了些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更不用说学生了。那么,试卷讲评课究竟讲什么呢?
一、讲错例
教师每次讲评前要认真检查学生解答题试题的情况,找出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作为案例来分析,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对做错的题是怎样思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题)上出错?教师还要引导出错的学生说出做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以找出错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比如,要求考生翻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这一小题,有的考生答成“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查出,但一定有实情”;有的考生答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必定会实话实说”;有的考生答成“小大的案件,虽然不能视察,必定知道情况”。这些答案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答案是“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明,也一定按实情处理”。
通过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把
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如“狱、虽、察、情”等,忽略了文言实词的古今差异。(2)没有准确把握文言文“增、删、留、扩、调、换”的翻译方法,不能熟练运用直译和意译。
总之,在“讲错例”时,教师不仅要讲清学生的错因所在,更要讲清学生防错的策略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正确率。
二、讲思路
试卷讲评时,教师要抓住典型题目,讲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思考:试题在考查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解题突破口在哪?用什么方法解题最好?教师不能只讲“要这样解”,而应该讲“为什么这样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比如,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试题:“一袋70克的蔬菜居然要卖198日元”一句中,“居然”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类题不难,但也有一定的规律,那就是先回答“能不能”再回答“为什么”。回答“为什么”时要全面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准确科学、平易朴实、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等”,再结合文句本身的内容及语言特点,就可以做出准确的答案了。
三、讲变化
试卷讲评时,教师不能就题论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提问。如可以对习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或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一位父亲叮嘱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 ’(应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这类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还考查迁移、运用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要善于把原题进行变化,对某一知识从多角度、多侧面和不同的起点进行提问。
四、讲创新
试卷讲评时,教师要抓住典型例题,对原题的条件、过程、设问进行变化延伸拓展,大胆发表不同于书本、教参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例如,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回答这道题时不要脱离文本,要结合文本作答。“忠言逆耳”是常见成语,可是,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用的是委婉的方式,可见“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总之,试卷讲评课,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就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双基,就能切实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