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二、教材分析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是电场部分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让学生对学习电产生兴趣的一节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场这一重要概念的第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场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电现象的了解,如人类古代在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电学现象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电有关的现象。尤其是三种起电方式的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三、学生分析
  电荷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电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的。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一部分电现象,但不能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电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自然界的一些电现象,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电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电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三种起电方式。使学生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电的研究历史和与电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电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判断带电体电性的教学中,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体现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富兰克林闪电实验的讲解中,要让学生体会富兰克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人类古代对电的认识,加强人文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五、重点难点
  电荷守恒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六、教学设计思想
  一是这是电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电荷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电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二是电荷守恒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对起电过程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争取让学生从实验中建立守恒思想,而不是简单背诵。
  三是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电的历史,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你对生活中有关店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电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纸人跳舞:摩擦后的大有机玻璃板上放一些小纸屑,小纸屑会不停的起伏抖动。
  2.“爆炸头”:用验电羽代替人的头发,带电后会变成“爆炸头”。
  师:以上两实验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具体的奥妙在那里呢?
  学生非常新奇,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猜测各种原因,激起学生学习电知识的兴趣
  (三)实验探索、新课教学
  师: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电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电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因课前有准备,学生相对比较活跃,要充分把学生所知道的知識表述出来)
  师:对电的认识和应用,人类从古代就开始了。(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
  1.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曾叙述过织衣者所观察到的现象,用毛织物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某些轻的物体。(图,教师实验演示)
  2.汉代初期,已有玳瑁、琥珀经摩擦吸引轻小物体的记载。晋代张华(232-300)曾发现用梳子梳理头发和解脱丝绸毛制衣服时的起电现象,他看到静电火花,听到放电的噼啪声。(图,学生实验演示)
  3.1660年,德国工程师格里凯(1622 — 1686)发明了第一台能产生大量电流的摩擦起电机。(图)
  4.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穆欣布罗克(1692—1761)发现盛水的玻璃瓶通电后,可以将电保存起来。(教师展示莱顿瓶,用起电机带电后备用,在下课前使用演示储电能力)
  5.富兰克林第一个提出存在正电和负电及电荷守恒定律,富兰克林所做的另一项重大贡献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1752年7月费城实验)。
  (四)实验总结、发现规律
  实验:感应起电
  1.判断带电体电性:用验电计检验枕形导体两部分的电性。
  结论:感应起电会得到两种不同电性的电荷。
  2.判断电量:将整形导体的两部分接触,在检验其电性(此时应该重新感应起电一次,否则由于正、负电荷在空气中漏电速度不一样,接触后电量不能完全中和,会造成实验错误)
  结论:感应起电的电荷是等量异号的。
  3.理论升华: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和重新分配,不是电荷的创生。
  结论:电荷守恒定律。
  4.明确:转移的电荷是电子,电子电量是带电体的最小单位。
  结论:元电荷 教学总结与反思:
  本教案设计保留了传统教案的一些优点,采用了问题讨论式探究的模式,通过精心创设情景,一路与学生一起摸索,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电荷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节课通过大量的图片介绍古代和现代对电的认识和应用,了解人类在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自然界的一些电现象的联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整节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现,让他们自主寻找问题的根源,注重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
其他文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成为广大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美国教育部门一份报告——《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指出:“好的教育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注重活动的自主性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杰的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
期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积累相关语句。 2.通过了解小艇的特点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領会作者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喜欢
期刊
教材分析: 本模塊的话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生日。第一单元是邀请朋友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内容涉及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如何过生日,能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生日文化,比较中西方生日文化的不同,并借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学情分析: 这单元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较高,他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活动,合作探究.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非常熟悉,且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期刊
王维,在我国诗歌史上以“诗佛”著称。他所创作的诗作,风靡当世,留泽后代,享有崇高的声誉。他所创造出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而其中之一则是能够将佛教禅宗的哲理思想融汇于诗作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诗歌。禅意是王维是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特点之一,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而其山水诗则尤为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这使他在诗歌领域里独树一帜。是什么让他在诗歌中有了禅意?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环境的熏染  王
期刊
一、目标设计  《项链》选自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七单元。本单元要小说单元,要求学生在重点欣赏小说在基础上学习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三大要素。《项链》是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力作。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深思。在学生拓宽视野、领略诗歌魅力方面起到了必不可少在作用。  人物形象分析历来要小说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而中职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高度分析,概括的能力。所以
期刊
每个班的优生、学困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也确有少数学生难以跟上,于是便成为了所谓的学困生。究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在诸多的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促使学困生转化,班主任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  学困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种”和“拔”两个生字。  (3)引导学生分角色细读课文,弄清楚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种”字的书写指导让学生了解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方法。通过“拔”字的教学教给学生生字记忆的方法。  (2)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价值观  在理解故事之后,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
期刊
一、课程标准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为必修二第三单元开篇之作,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农业活动依赖地理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改造着地理环境,本节教材第一目“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依次介绍了农业生产的含义、特点、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其中重点是农业区位的因素以及区位因素的变化。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一样,农业生产需要考虑各种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群星璀璨、扁舟、枯竭”。  2.能抓住课文重点分清主次。了解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理解、感悟“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  3.能运用关联词语简要介绍有关地球的内容。  4.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播放视频
期刊
【教材简析】  本课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它的话题是“我的梦想",是谈论学生的理想,树立核心价值观,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因此,本课的教学主要从情感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说说自己的感受及努力的方向。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朗读核心词汇dream, future, tooth, an astronaut, take care of。  2.能用正确的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