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关键词: 尊重感受 独特体验 张扬个性 学生立场
白金声老师曾说:“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读’占鳌头,‘读’领风骚。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学生走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下面我对如何在阅读过程中从学生立场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现代教育生活理论认为,课堂即生活的课堂——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阅读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习汇报中谈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比如学习《黄果树瀑布》,我引导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想象到的景象,有的学生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所想象的情景的。但结果多数学生看到了,也想到了,可是表达的效果并不佳。我随即想是否可以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呢?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想通过感情朗读的也可以,根据黄果树瀑布的录像,设置一个旅游情景,让学生来当一回导游,写一首稚嫩甚至算不上诗的小诗,画一幅比课文描写更美的黄果树瀑布图,难道这些不可以吗?于是我把这项作业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而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则激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智慧,他们选择其一,自由演绎,后来的课堂上学生个性得到了尽情展现,潜能从容释放,效果非常好。我想若是仅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不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就会阻止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扼杀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二、营造自由的交流氛围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有时还可能遇到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己。学生可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清平乐·村居》一课,在学生理解了词意之后,我可用问题的形式营造这样的氛围:同学们读懂了词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这些画面有景有人,生趣盎然,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能否用你喜欢的方式把画面情境表现出来?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如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最喜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觉得:夏天的乡村,草木丰茂。一条小溪在青翠的小草间蜿蜒而过,溪水淙淙流着,好像唱歌给出溪边的小草听。溪边有一座茅屋,屋檐低低的,还晒着几个大红辣椒。”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和同桌合作,想演演那对翁媪。(“老太婆啊,今天我喝多了!高兴啊,你看豆子一天天大起来,到秋天我们就要准备大袋子喽!”“老头子,我也开心,我们就喝个痛快……”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喜欢‘大儿锄豆溪东’这幅画面,我把它改成了小散文:太阳快落山了,晚风习习,大儿子阿虎还干劲十足呢!你看。田间的杂草在他锋利的锄刀下乖乖投降了。豆苗呢,在淡红的晚霞下跳起舞,好像在感谢阿虎。阿虎笑了,汗珠一滴一滴落进泥土……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剥莲图’……”然后我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通过朗读把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游戏的情景表现出来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的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树立阅读自信。
三、挖掘个性化的阅读潜能
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有鲜明的个性化倾向。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因此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有的则仅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这一倾向给予肯定与理解。要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在学习文章时,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正如苏轼所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了自知。”因此,必须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的权利和自主选择的空间,以挖掘个性化阅读潜能。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对象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学生感到很轻松,能利用自身有时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教学《烟台的海》一课,文中写了“冬天烟台海的美丽景色”、“春天烟台海的美丽景色”、“夏天烟台海的美丽景色”、“秋天烟台海的美丽景色”这四段结构差不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定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段落进行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取舍一两段加以细细体味,同样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适当地引导。例如教学《黄山奇松》一文,当学生选择学习课文中所描写的“迎客”“陪客”“送客”这段话其中的任一种松树时,我问:“你准备怎样去领略黄山奇松各自不同的特点呢?”学生提出了好多好办法:有抓重点词句欣赏,有读文看图欣赏,有抓总起句欣赏……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欣赏三大名松的特点。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四、张扬学生个性
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加强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勤做读书笔记,条件允许还要鼓励学生上网阅读。同时,我们还要加大课堂内的阅读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尽可能补充新信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阅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阅读教学步步深入。
总之,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也是一种情感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站在学生立场上因材施教,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偏颇。教师要不断为学生营造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氛围,营造敢于发表个人意见的氛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他们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彭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教学课例与解读.云南教育.
[2]程芳.不,一百种在那里——谈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湖北教育.
[3]吴振华.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山西教育.
关键词: 尊重感受 独特体验 张扬个性 学生立场
白金声老师曾说:“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读’占鳌头,‘读’领风骚。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学生走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下面我对如何在阅读过程中从学生立场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现代教育生活理论认为,课堂即生活的课堂——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阅读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习汇报中谈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比如学习《黄果树瀑布》,我引导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想象到的景象,有的学生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所想象的情景的。但结果多数学生看到了,也想到了,可是表达的效果并不佳。我随即想是否可以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呢?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想通过感情朗读的也可以,根据黄果树瀑布的录像,设置一个旅游情景,让学生来当一回导游,写一首稚嫩甚至算不上诗的小诗,画一幅比课文描写更美的黄果树瀑布图,难道这些不可以吗?于是我把这项作业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而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则激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智慧,他们选择其一,自由演绎,后来的课堂上学生个性得到了尽情展现,潜能从容释放,效果非常好。我想若是仅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不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就会阻止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扼杀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二、营造自由的交流氛围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有时还可能遇到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己。学生可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如学习《清平乐·村居》一课,在学生理解了词意之后,我可用问题的形式营造这样的氛围:同学们读懂了词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这些画面有景有人,生趣盎然,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能否用你喜欢的方式把画面情境表现出来?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如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最喜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觉得:夏天的乡村,草木丰茂。一条小溪在青翠的小草间蜿蜒而过,溪水淙淙流着,好像唱歌给出溪边的小草听。溪边有一座茅屋,屋檐低低的,还晒着几个大红辣椒。”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和同桌合作,想演演那对翁媪。(“老太婆啊,今天我喝多了!高兴啊,你看豆子一天天大起来,到秋天我们就要准备大袋子喽!”“老头子,我也开心,我们就喝个痛快……”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喜欢‘大儿锄豆溪东’这幅画面,我把它改成了小散文:太阳快落山了,晚风习习,大儿子阿虎还干劲十足呢!你看。田间的杂草在他锋利的锄刀下乖乖投降了。豆苗呢,在淡红的晚霞下跳起舞,好像在感谢阿虎。阿虎笑了,汗珠一滴一滴落进泥土……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剥莲图’……”然后我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通过朗读把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游戏的情景表现出来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的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树立阅读自信。
三、挖掘个性化的阅读潜能
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有鲜明的个性化倾向。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因此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有的则仅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这一倾向给予肯定与理解。要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在学习文章时,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正如苏轼所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了自知。”因此,必须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的权利和自主选择的空间,以挖掘个性化阅读潜能。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对象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学生感到很轻松,能利用自身有时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教学《烟台的海》一课,文中写了“冬天烟台海的美丽景色”、“春天烟台海的美丽景色”、“夏天烟台海的美丽景色”、“秋天烟台海的美丽景色”这四段结构差不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定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段落进行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取舍一两段加以细细体味,同样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适当地引导。例如教学《黄山奇松》一文,当学生选择学习课文中所描写的“迎客”“陪客”“送客”这段话其中的任一种松树时,我问:“你准备怎样去领略黄山奇松各自不同的特点呢?”学生提出了好多好办法:有抓重点词句欣赏,有读文看图欣赏,有抓总起句欣赏……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欣赏三大名松的特点。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四、张扬学生个性
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加强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勤做读书笔记,条件允许还要鼓励学生上网阅读。同时,我们还要加大课堂内的阅读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尽可能补充新信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阅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阅读教学步步深入。
总之,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也是一种情感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站在学生立场上因材施教,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偏颇。教师要不断为学生营造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氛围,营造敢于发表个人意见的氛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他们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彭英.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教学课例与解读.云南教育.
[2]程芳.不,一百种在那里——谈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湖北教育.
[3]吴振华.浅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山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