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阅读教学;兴趣;分层次训练;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47—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扩大视野,学习语言风格,借鉴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悟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读激发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读的时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默读、朗读、诵读;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轮流读。小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如果一拿到文章,教师便讲,即使你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对文章也知之甚少。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会太高,收获也不会太大;相反,学生多读,能将所读部分的字、词、句保留在大脑中,达到词汇、语言的积累。以后再遇到,无形中便有迁移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二、以读积累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语文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阅读主体要在自己头脑中将储存的思想材料与读物内容建立起联系,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考来获得知识。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活跃的和充满创造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选择一些有思想性、文学性并适合學生阅读的美文,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记忆,钻进文本汲取精华,从而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此外,教师也可诱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通过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积累大量的知识。坚持多读多记,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并在多思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路,从而促进自我知识升华,做学习的主人,并在实践中产生学习的快感和自豪感。
三、以读分层次训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精读、略读的习惯。精读时,要咬文嚼字,“纤屑不遗,”让学生有圈点、有批注、做摘录、制卡片和写心得;略读则能观其大略,善于提纲挈领,一遍能理解大意。经过长期的培养,学生阅读水平逐渐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可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学生,能做到对文体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学生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分析评价的学生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此外,对那些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创造灵活多样、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总之,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各层次水平的学生才都能在阅读中受益。
四、阅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阅读之后,感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在教学时应问问学生,“你读了这篇文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应该尊重学生的见解。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会人生。这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拓宽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要相信学生拥有无限潜能,尊重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阅读收获与积累。下课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阅读中积累的词、句,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在家里、校外,运用学到的逻辑分析事理,以故事中人物的胸怀关爱、包容、善待他人,能悟透文本中的思想精髓,做事进取,直面人生……
学以致用,学的目的是为了用,也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了,才是自己头脑中的财富。因此,教师要结合文本具体实在地进行指导、示范,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应用所学所记。持之以恒,必能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收获知识的喜悦,进而培养阅读的兴趣,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阅读能力。编辑:张慧敏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47—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扩大视野,学习语言风格,借鉴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悟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读激发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读的时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默读、朗读、诵读;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轮流读。小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如果一拿到文章,教师便讲,即使你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对文章也知之甚少。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会太高,收获也不会太大;相反,学生多读,能将所读部分的字、词、句保留在大脑中,达到词汇、语言的积累。以后再遇到,无形中便有迁移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二、以读积累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语文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阅读主体要在自己头脑中将储存的思想材料与读物内容建立起联系,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考来获得知识。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活跃的和充满创造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选择一些有思想性、文学性并适合學生阅读的美文,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记忆,钻进文本汲取精华,从而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此外,教师也可诱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通过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积累大量的知识。坚持多读多记,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并在多思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路,从而促进自我知识升华,做学习的主人,并在实践中产生学习的快感和自豪感。
三、以读分层次训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精读、略读的习惯。精读时,要咬文嚼字,“纤屑不遗,”让学生有圈点、有批注、做摘录、制卡片和写心得;略读则能观其大略,善于提纲挈领,一遍能理解大意。经过长期的培养,学生阅读水平逐渐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可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学生,能做到对文体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学生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分析评价的学生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此外,对那些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创造灵活多样、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总之,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各层次水平的学生才都能在阅读中受益。
四、阅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阅读之后,感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在教学时应问问学生,“你读了这篇文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应该尊重学生的见解。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会人生。这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拓宽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要相信学生拥有无限潜能,尊重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阅读收获与积累。下课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阅读中积累的词、句,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在家里、校外,运用学到的逻辑分析事理,以故事中人物的胸怀关爱、包容、善待他人,能悟透文本中的思想精髓,做事进取,直面人生……
学以致用,学的目的是为了用,也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了,才是自己头脑中的财富。因此,教师要结合文本具体实在地进行指导、示范,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应用所学所记。持之以恒,必能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收获知识的喜悦,进而培养阅读的兴趣,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阅读能力。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