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牡丹的原产地,亳州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牡丹集中种植产区,现在牡丹林下种植也深受广大林农朋友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发展牡丹产业,发挥其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本文从牡丹的栽培历史出发,分析了牡丹有关的形态及其生态习性。通过对林下栽培牡丹的整地、苗木处理、栽培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加工等方面的叙述,论述了牡丹林下種植技术,为大力推动林下栽植牡丹,提高牡丹种植的观赏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亳州;牡丹;林下;种植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190-02
牡丹自古以来被称为花中之王,号称“国色天香”,有“富贵花”之称,常被人们视为“和平幸福、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被公认为“国花”。亳州市牡丹种植面积为36万亩,主要分布在谯城区、涡阳县沿涡河两岸的乡镇,其它乡镇也有分散种植。占全国发展总量的80%以上,年产丹皮5万t,牡丹籽4万t,年出圃优质“凤丹”牡丹苗近12亿株,“凤丹”牡丹籽的产量高,出油率高,品质好的特点被业界所公认。据统计,2014~2017年亳州市共接待了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四省、16个市县的牡丹种植产业考察团,提供给山东、河南等地“凤丹”牡丹苗近6亿株,牡丹籽上万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油用”和“药用”牡丹产量的发展。牡丹花在每年4月份开放,花色洁白高雅,花瓣单层较大,盛开时节,无际无涯,五彩斑斓、婀娜多姿,堪称“花的海洋”。牡丹不仅装扮田野,美化了环境,同时每年还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中外宾朋前来吟诗作画,观光旅游。牡丹全身是宝,根可入药,是名贵的中药材,牡丹根的皮名曰“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无毒,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活血散瘀之功效,是治伏火、除烦热、祛血瘀的常用药物。花可观赏,或制成化妆品和花蕊茶、精油、食品、保健品等;籽可以制成牡丹食用油,产量高、油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1 亳州牡丹简介
1.1 栽培历史
亳州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牡丹集中产区,牡丹栽培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亳州“凤丹”牡丹适应性强,药农栽培经验丰富。据史料记载,明代就有种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明代薛凤翔《亳州牡丹史》记载,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6),从山东曹县引种了状元红、金玉交辉等八个品种,正德嘉靖年间,又“偏求他郡善本移植亳中,亳州牡丹自此始”。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强了牡丹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当地农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逐渐有以前的叫我种演变到现在的我要种,继而使亳州牡丹大面积增加,林下种植牡丹也就成了亳州一大特色,并不断有外省、市的考察团来亳学习牡丹林下种植的技术。
1.2 牡丹的生物学特性
1.2.1 形态特征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属于芍药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一般茎高1~2m,高者可达3m,枝条从地面丛生而出,节部和叶痕明显,肉质,直系根,无横生侧根,二回三生羽状复叶,表面无光泽,绿色,无毛;背面有白粉,近无毛,花单生枝顶,大形,径10~30cm。花期4~5月,蓇葖果,种子黑色;果熟期8月中旬~9月上旬。种植3~4年才能收获,用种子繁殖,主要以牡丹的根茎加工后入药,称为“丹皮”,亳州市谯城区牡丹种植面积较大,经济收入比较可观,并且牡丹的开花期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近年来又研制了用牡丹籽榨油,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亳州牡丹是由杨山野生牡丹“凤丹”演化而来的,由于有独特的生产栽培方式,致使其他野生种及观赏品种参与的很少,基本上保存了“凤丹”野生种的多数性状,通过药农多年的选种繁育,其药用和籽用特点表现较为突出,得到牡丹界所公认。
1.2.2 生态习性
牡丹为栽培品种,原种牡丹产于中国西北,秦岭一带,它喜欢有助于休眠的冬季寒冷和对花芽分化有利的夏季温和的气候条件,较耐寒而不耐热,通常可耐-20℃的低温。但温度超过32℃便对牡丹有不利影响。喜光,但不喜欢西晒太阳,其根肉质,喜燥恶湿怕水涝,适合肥、沃、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中性或者带酸性为适。在碱性钙质土中也可正常生长,但忌盐碱土,植株生长缓慢,每年新稍枯萎,出现“退枝”现象,故有牡丹“长一天退八寸”之说;实生苗一般5~6年。
2 林下种植牡丹技术
亳州市有多年林下种植牡丹的习惯,近年来林业系统加大了宣传和示范引导力度,建立了示范点,逐步扩大了林下种植的面积,从以前的林下零星散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集约化种植。其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现就其亳州牡丹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每年的9月下旬~10月上旬栽植,在栽植前1个月,要深翻土地,整平整细,土壤深翻30~40cm,每亩施用150~200kg饼肥或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kg,40~50kg复合肥作为底肥。同时施入10~15kg/亩辛硫磷颗粒剂、10~15kg/亩多菌灵等作为土壤杀虫杀菌剂。
(2)栽植时间及苗木处理。以9月中旬~10月中旬为佳。选择2~3年生“凤丹”实生苗,用800倍福美双浸泡5~10min,晾干后栽植。
(3)栽植密度。林下栽植牡丹要因地制宜,按照林下空间,定值时离树木行距50cm,定植牡丹株行距一般为40cm×50cm,即每亩3300株;为有效利用土地,栽植密度可以暂定为每亩6600株,株行距为20cm×50cm,3年后,可以隔一株去除一株,移除苗木可用作为新建油用牡丹园,也可用作观赏牡丹嫁接时用的砧木,剩余部分可用作油用牡丹继续管理。
(4)栽植。用宽度为20cm的铁锨插入地面,别开一个宽度为5~10cm、深度为25~30cm的缝隙,在缝隙两端各放入一株牡丹苗,大苗每穴一株,小苗每穴2株。放苗时,芽头要紧靠穴壁上部,扶植,使根茎部低于地平面2~3cm,务必保持根部舒展,然后踩实,使根与土密切接触。盖上3cm左右的细土,并将小苗轻轻向上一提,使根舒展,芽头于地面相平,压实。栽植后按行封成高10~20cm土埂,以利保温保湿。 (5)田间管理。①锄地:牡丹生长期内,需要勤锄地,一来是灭除杂草,二来是增温保墒。开花前需深锄,深度可达3~6cm;开花后要浅锄,深度控制在1~3cm;②追肥:牡丹在栽植之后的第一年,一般不追肥。第二年开始,每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春分前后,每亩施用40~50kg复合肥;第二次在入冬前,每亩施用150~200kg饼肥,40~50kg复合肥;施肥要穴施根系土壤附近,不伤根为原则,覆土;③浇水:牡丹为肉质根,不耐水湿,应保证排水疏通,避免积水,不宜经常浇水,但特别干旱时仍需适量浇水;④清除落叶:10月下旬叶片干枯后,及时清扫落叶,并集中焚烧或深埋,以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
(6)主要病虫害防治。牡丹主要发生的病害种类很多,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褐斑病、灰霉病、銹病、炭疽病、白绢病、紫纹羽病等病害,造成危害严重的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两种。
防治方法:2月上中旬,喷洒3度石硫合剂,或500倍液的多菌灵,喷洒时要覆盖整个地面;3月初,每亩撒施辛硫磷颗粒剂10~15kg;4月初,于花期前7~10d喷洒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5月下旬开始,每隔15~20d,喷洒一次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恶霉灵、百菌清等杀菌剂600~800倍液直至9月中下旬。
3 亳州牡丹的收获与加工
牡丹林下种植收获周期一般为4~6年,收获时间一般8月采收者称伏货,水分较多,加工容易,质韧色白,但其质量和产量均偏低。10月采收者称秋货,质地较硬,加工较难,但其质量和产量均较高。采挖要选在晴天进行,将植株根部全部挖出,抖去泥土,剪下鲜根,置阴凉处堆放1~2d,待其稍失水分而变软(习称跑水),除去须根(丹须),用用力捻转顶端使根皮一侧破裂,皮心略脱落,一手捻住不裂口的一侧,一手捏住木心,把木心顺破裂口往下边拉,边分离边剥出,除去木心后顺手把根系捻直,并搓合裂缝口,出晒。优质药材凤丹皮均不刮皮,直接晾晒。根条较粗直、粉性较足的根皮,用竹刀或碎碗片刮去外表栓皮,晒干,即为刮丹皮,又称丹皮,也称刮丹、粉丹皮。根条较细,粉性较差或有虫疤的根系,不刮外皮,直接晾晒,称连丹皮,也称连皮丹皮、连皮丹、连丹。在加工时,根据根条粗细大小,按不同商品规格分开摊晒,以遍投售。林下种植牡丹一般可亩产鲜根600~1500kg,折干率为30~35%。
4 亳州牡丹的产量与效益
一般来说林下采用2年生牡丹苗栽植,到第三年一般每亩可产牡丹籽100~160kg,可连续产籽2~3年;但刨收的当年不可产籽,以免影响根的质量,立地条件好的林地,亩产丹皮干品在500kg以上,每公斤干品以20/元左右的价格计算,按五年周期累加计籽和丹皮的总收益超1.2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目前亳州已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15万多亩。实现了亩均年收入2000元以上,有力的推动了林下套种规模,实现土地高效利用,达到林下牡丹种植规模化,拉动了林业经济增长,辐射带动了周围林农开展林药种植,有效地增加了林农收入,逐步实现当地林农脱贫致富。
收稿日期:2018-5-25
关键词:亳州;牡丹;林下;种植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190-02
牡丹自古以来被称为花中之王,号称“国色天香”,有“富贵花”之称,常被人们视为“和平幸福、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被公认为“国花”。亳州市牡丹种植面积为36万亩,主要分布在谯城区、涡阳县沿涡河两岸的乡镇,其它乡镇也有分散种植。占全国发展总量的80%以上,年产丹皮5万t,牡丹籽4万t,年出圃优质“凤丹”牡丹苗近12亿株,“凤丹”牡丹籽的产量高,出油率高,品质好的特点被业界所公认。据统计,2014~2017年亳州市共接待了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四省、16个市县的牡丹种植产业考察团,提供给山东、河南等地“凤丹”牡丹苗近6亿株,牡丹籽上万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油用”和“药用”牡丹产量的发展。牡丹花在每年4月份开放,花色洁白高雅,花瓣单层较大,盛开时节,无际无涯,五彩斑斓、婀娜多姿,堪称“花的海洋”。牡丹不仅装扮田野,美化了环境,同时每年还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中外宾朋前来吟诗作画,观光旅游。牡丹全身是宝,根可入药,是名贵的中药材,牡丹根的皮名曰“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无毒,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活血散瘀之功效,是治伏火、除烦热、祛血瘀的常用药物。花可观赏,或制成化妆品和花蕊茶、精油、食品、保健品等;籽可以制成牡丹食用油,产量高、油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1 亳州牡丹简介
1.1 栽培历史
亳州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牡丹集中产区,牡丹栽培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亳州“凤丹”牡丹适应性强,药农栽培经验丰富。据史料记载,明代就有种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明代薛凤翔《亳州牡丹史》记载,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6),从山东曹县引种了状元红、金玉交辉等八个品种,正德嘉靖年间,又“偏求他郡善本移植亳中,亳州牡丹自此始”。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强了牡丹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当地农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逐渐有以前的叫我种演变到现在的我要种,继而使亳州牡丹大面积增加,林下种植牡丹也就成了亳州一大特色,并不断有外省、市的考察团来亳学习牡丹林下种植的技术。
1.2 牡丹的生物学特性
1.2.1 形态特征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属于芍药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一般茎高1~2m,高者可达3m,枝条从地面丛生而出,节部和叶痕明显,肉质,直系根,无横生侧根,二回三生羽状复叶,表面无光泽,绿色,无毛;背面有白粉,近无毛,花单生枝顶,大形,径10~30cm。花期4~5月,蓇葖果,种子黑色;果熟期8月中旬~9月上旬。种植3~4年才能收获,用种子繁殖,主要以牡丹的根茎加工后入药,称为“丹皮”,亳州市谯城区牡丹种植面积较大,经济收入比较可观,并且牡丹的开花期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近年来又研制了用牡丹籽榨油,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亳州牡丹是由杨山野生牡丹“凤丹”演化而来的,由于有独特的生产栽培方式,致使其他野生种及观赏品种参与的很少,基本上保存了“凤丹”野生种的多数性状,通过药农多年的选种繁育,其药用和籽用特点表现较为突出,得到牡丹界所公认。
1.2.2 生态习性
牡丹为栽培品种,原种牡丹产于中国西北,秦岭一带,它喜欢有助于休眠的冬季寒冷和对花芽分化有利的夏季温和的气候条件,较耐寒而不耐热,通常可耐-20℃的低温。但温度超过32℃便对牡丹有不利影响。喜光,但不喜欢西晒太阳,其根肉质,喜燥恶湿怕水涝,适合肥、沃、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中性或者带酸性为适。在碱性钙质土中也可正常生长,但忌盐碱土,植株生长缓慢,每年新稍枯萎,出现“退枝”现象,故有牡丹“长一天退八寸”之说;实生苗一般5~6年。
2 林下种植牡丹技术
亳州市有多年林下种植牡丹的习惯,近年来林业系统加大了宣传和示范引导力度,建立了示范点,逐步扩大了林下种植的面积,从以前的林下零星散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集约化种植。其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现就其亳州牡丹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每年的9月下旬~10月上旬栽植,在栽植前1个月,要深翻土地,整平整细,土壤深翻30~40cm,每亩施用150~200kg饼肥或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kg,40~50kg复合肥作为底肥。同时施入10~15kg/亩辛硫磷颗粒剂、10~15kg/亩多菌灵等作为土壤杀虫杀菌剂。
(2)栽植时间及苗木处理。以9月中旬~10月中旬为佳。选择2~3年生“凤丹”实生苗,用800倍福美双浸泡5~10min,晾干后栽植。
(3)栽植密度。林下栽植牡丹要因地制宜,按照林下空间,定值时离树木行距50cm,定植牡丹株行距一般为40cm×50cm,即每亩3300株;为有效利用土地,栽植密度可以暂定为每亩6600株,株行距为20cm×50cm,3年后,可以隔一株去除一株,移除苗木可用作为新建油用牡丹园,也可用作观赏牡丹嫁接时用的砧木,剩余部分可用作油用牡丹继续管理。
(4)栽植。用宽度为20cm的铁锨插入地面,别开一个宽度为5~10cm、深度为25~30cm的缝隙,在缝隙两端各放入一株牡丹苗,大苗每穴一株,小苗每穴2株。放苗时,芽头要紧靠穴壁上部,扶植,使根茎部低于地平面2~3cm,务必保持根部舒展,然后踩实,使根与土密切接触。盖上3cm左右的细土,并将小苗轻轻向上一提,使根舒展,芽头于地面相平,压实。栽植后按行封成高10~20cm土埂,以利保温保湿。 (5)田间管理。①锄地:牡丹生长期内,需要勤锄地,一来是灭除杂草,二来是增温保墒。开花前需深锄,深度可达3~6cm;开花后要浅锄,深度控制在1~3cm;②追肥:牡丹在栽植之后的第一年,一般不追肥。第二年开始,每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春分前后,每亩施用40~50kg复合肥;第二次在入冬前,每亩施用150~200kg饼肥,40~50kg复合肥;施肥要穴施根系土壤附近,不伤根为原则,覆土;③浇水:牡丹为肉质根,不耐水湿,应保证排水疏通,避免积水,不宜经常浇水,但特别干旱时仍需适量浇水;④清除落叶:10月下旬叶片干枯后,及时清扫落叶,并集中焚烧或深埋,以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
(6)主要病虫害防治。牡丹主要发生的病害种类很多,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褐斑病、灰霉病、銹病、炭疽病、白绢病、紫纹羽病等病害,造成危害严重的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两种。
防治方法:2月上中旬,喷洒3度石硫合剂,或500倍液的多菌灵,喷洒时要覆盖整个地面;3月初,每亩撒施辛硫磷颗粒剂10~15kg;4月初,于花期前7~10d喷洒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5月下旬开始,每隔15~20d,喷洒一次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恶霉灵、百菌清等杀菌剂600~800倍液直至9月中下旬。
3 亳州牡丹的收获与加工
牡丹林下种植收获周期一般为4~6年,收获时间一般8月采收者称伏货,水分较多,加工容易,质韧色白,但其质量和产量均偏低。10月采收者称秋货,质地较硬,加工较难,但其质量和产量均较高。采挖要选在晴天进行,将植株根部全部挖出,抖去泥土,剪下鲜根,置阴凉处堆放1~2d,待其稍失水分而变软(习称跑水),除去须根(丹须),用用力捻转顶端使根皮一侧破裂,皮心略脱落,一手捻住不裂口的一侧,一手捏住木心,把木心顺破裂口往下边拉,边分离边剥出,除去木心后顺手把根系捻直,并搓合裂缝口,出晒。优质药材凤丹皮均不刮皮,直接晾晒。根条较粗直、粉性较足的根皮,用竹刀或碎碗片刮去外表栓皮,晒干,即为刮丹皮,又称丹皮,也称刮丹、粉丹皮。根条较细,粉性较差或有虫疤的根系,不刮外皮,直接晾晒,称连丹皮,也称连皮丹皮、连皮丹、连丹。在加工时,根据根条粗细大小,按不同商品规格分开摊晒,以遍投售。林下种植牡丹一般可亩产鲜根600~1500kg,折干率为30~35%。
4 亳州牡丹的产量与效益
一般来说林下采用2年生牡丹苗栽植,到第三年一般每亩可产牡丹籽100~160kg,可连续产籽2~3年;但刨收的当年不可产籽,以免影响根的质量,立地条件好的林地,亩产丹皮干品在500kg以上,每公斤干品以20/元左右的价格计算,按五年周期累加计籽和丹皮的总收益超1.2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目前亳州已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15万多亩。实现了亩均年收入2000元以上,有力的推动了林下套种规模,实现土地高效利用,达到林下牡丹种植规模化,拉动了林业经济增长,辐射带动了周围林农开展林药种植,有效地增加了林农收入,逐步实现当地林农脱贫致富。
收稿日期:201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