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一个是伊朗吗?
“这是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倒台后,世界舆论对美国或是北约下一个军事打击目标的猜测”,美国《国际日报》11月7日刊文如是说。
此种猜测流传已久,虽然忙于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中脱身,美国无暇顾及伊朗,但两国颇多积怨,至今未消。事实上,为了消除伊朗这个中东地区的心腹大患,美国暗中筹划,经营已久。
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巴基斯坦到科威特,在西亚地区,美国已经完成对伊朗的战略包围。铁拳举而不打,美国缺少的或许只是战争的借口。
现在机会来了。
当地时间11月8日晚,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奥地利维也纳公布了最新的伊朗核问题报告。这份长达25页的报告中称,有“可靠”迹象证明,至少在2010年以前,伊朗拥有发展核爆炸装置计划并进行了尝试,而有关“研制核武器”的活动现在很有可能仍在进行。
这是迄今国际原子能机构就伊朗核计划是否具有军事用途问题进行的最为明确的表态。虽然,这份报告仍未就伊朗现在是否试图拥有核武器的问题得出明确结论,但“报告给了西方干预伊朗的口实”。
核报告新瓶装旧酒
“作为世界核领域的权威机构,它做出的结论是伊朗不是在和平利用核能,而是在进行核能武器化。这将产生一个效应,刺激全世界的舆论来反对伊朗核扩散,这本身会给伊朗造成很大压力,也可以为美国、以色列下一步对伊朗采取行动创造舆论条件。”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舆论的交锋似乎更早打响。报告发布前,这份在首页表明“限制发布”的报告,其有关内容已为西方媒体所披露。
以色列《国土报》11月6日报道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将要发布的伊朗核问题报告中有可能披露伊朗在纳坦兹核设施铀浓缩项目上取得的进展,以及在库姆核设施上安装离心机。
此前一天,伊朗外交部长萨利希说,国际原子能机构打算公布的伊朗核项目调查报告中,关于伊朗将核武器用于军事目的,打算制造武器的说法属于“捏造”。
报告发布后,与先前媒体热议的“新证据”差距明显的是,这份报告使用大量“可能”“迹象显示”“没有进一步的资料”等不明确的语言,未能真正“证实”伊朗发展核武。
报告最后以不确定性的猜测为结论,指出伊朗曾从事与“核武器的专项”活动,部分活动现在很可能仍在进行。这显然未能满足美国、以色列的胃口,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众多质疑。
事实上,虽然在这次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中存在一些来自美国中情局新披露的细节,但主要还是基于过去曾经发布的信息。因此,也有分析说,新的报告与过去相比有“新瓶装旧酒”的嫌疑。
“这是一个总报告,需要把以往的可疑迹象都包罗在内,这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定期发布的报告不同。”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分析说。
天野之弥的亲美色彩
“其实报告中发布的很多情报,巴拉迪时期就已经掌握了,但压着不发,现在压了一段时间,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天野之弥把它发布出来,具有某种美国背景。”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华黎明看来,在经历了阿拉伯之春后,伊朗力量在中东地区崛起,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孤立,又受到巴勒斯坦入联问题困扰,而伊朗借此机会发展了自身核力量,增强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这显然是美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利比亚战事刚结束,美国就把矛头指向了伊朗。
同报告一样,受到质疑的还有天野之弥。
两年之前,埃及籍的总干事巴拉迪两任到期。在美国的鼎力支持下,这位来自日本的职业外交官以微弱优势险胜南非资深外交官阿卜杜勒·明蒂,成为有“核管家”之称的IAEA的新领导人。
“巴拉迪的工作让美国很不满意,因此,美国希望替换其合适的人选上台,天野之弥更加符合美国人的要求。”华黎明说。
天野之弥的当选显然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欢迎。在当选的当日,以色列政府就发表声明称,“以色列对天野大使领导IAEA的能力有充分的信任,并将为其在任内的工作提供绝对的帮助。”
上任之初,面对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两个烫手山芋,在朝核问题上,天野之弥除了寄希望于中国主导的六方会谈外,别无良策。因此,在伊朗核问题上寻求突破,既是为其提供支持的美国,也是天野之弥自身的期待。
与其前任巴拉迪相比,由于来自地区之外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天野之弥似乎更加强硬。执掌国际原子能机构十余载的巴拉迪,其领导工作一直受到美国、以色列等一些国家的指责,认为巴拉迪在伊朗从事核活动的问题上采取过于宽松的态度。
在伊朗核问题上,天野之弥的立场也与美国更为接近,即认为伊朗发展民用核设施的计划,是为了对其发展核武器目标的掩饰。
这次伊朗核问题报告公布后,英国《金融时报》载文指出,报告的发表体现了天野之弥的一个重要理念,即IAEA应向成员国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与核扩散相关的技术和事实细节,而不必在意由此带来的政治影响。
11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位西方外交官评论说,“美国领导的伊战、以及这场战争未能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彻底失败的事实,令巴拉迪极度不安,因此,他在整个任期内,常常会回避任何可能挑起伊朗与西方冲突的言辞或行动。”
但天野之弥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操作员,视履行IAEA的技术职责为己任”,上述外交官说。
然而,这位履行技术职责的领导人发布的报告却让伊朗大为恼火,称报告显示出IAEA和天野之弥是华盛顿方面的同谋。
尽管作为国际组织的掌门人,天野之弥坚称自己不受任何人左右,但一些认为他在立场上从属美国阵营的声音几乎从未停止。
令天野之弥进一步陷入尴尬的是,去年维基解密公布的一批外交电报中披露,天野之弥曾对一位美国高级外交官表示,他“从高层人事任命到处理伊朗所谓的核武计划,在每一项关键战略决策上,都与美国保持立场一致”。
此份报告的出台与美国脱不了干系,却是毫无疑问的。美国《纽约时报》10月15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施压,要求其公开伊朗制造核武器的机密情报资料,以证明伊朗核计划就是以制造核武器为目的。
就在报告出台之前,10月27日天野之弥还就伊朗核问题秘访美国白宫,会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数位高级官员,但奥巴马政府官员并不愿意证实天野到过白宫的消息。
新制裁方案
“以色列和伊朗几乎每隔几个月都会有导致关系紧张的事情发生,所以,很多民众没有觉得此次有特别的异常。”以色列海法大学中国留学生王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但伊朗核武器化,显然触痛了以色列当局敏感的安全神经。在10月底以色列议会冬季会期开幕的政策演讲中,总理内塔尼亚胡再次重申,一个核武装的伊朗将对以色列乃至全世界构成严重威胁。
11月3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表示,解决伊朗问题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如今外交解决的空间已越来越小,采取军事途径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以色列急迫要摧毁伊朗的核设施,甚至推翻现政权,因为在以色列看来,伊朗现政权和核武器是对犹太民族生死存亡的威胁。”华黎明说。
但战争似乎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局面。因此,IAEA的报告公布后,美国的反应不算强烈,而且还刻意与这份报告保持距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警告称,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会有极大的风险,任何军事打击行为都可能造成“严重地区影响”。
美国采取谨慎态度,是因为类似的行动既有前车之鉴,也有现实制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此次的报告,在伊朗的核武器化方面并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因此,美国显然不希望重蹈伊拉克战争开始时因错误情报而导致的“尼日尔丑闻”,同时军事行动也受到国内财力的制约。
同时,作为伊朗核问题重要的利益方,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也是美国需要考虑的因素。
俄罗斯外交部11月10日晚间发表公告称,俄与中国已就中东及北非局势达成共识,两国呼吁通过政治及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并一致确信对伊朗进行新一轮制裁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以色列官方开始给一度高企的国内舆论降温。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8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以色列还没有决定对伊朗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如果军事行动无法开展,那么严厉的制裁或许是伊朗不得不面临的结果。尽管自2006年起,联合国安理会已经通过了四轮制裁协议。这次报告公布后,以色列、德国、法国等纷纷表示应该对伊朗施加第五轮更为严厉的制裁。
“美国正在酝酿新的制裁方案,但如果采取禁止伊朗石油出口等更严厉的制裁的话,恐怕俄罗斯、中国,甚至连欧洲都不会赞成。”华黎明说。
“这是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倒台后,世界舆论对美国或是北约下一个军事打击目标的猜测”,美国《国际日报》11月7日刊文如是说。
此种猜测流传已久,虽然忙于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中脱身,美国无暇顾及伊朗,但两国颇多积怨,至今未消。事实上,为了消除伊朗这个中东地区的心腹大患,美国暗中筹划,经营已久。
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巴基斯坦到科威特,在西亚地区,美国已经完成对伊朗的战略包围。铁拳举而不打,美国缺少的或许只是战争的借口。
现在机会来了。
当地时间11月8日晚,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奥地利维也纳公布了最新的伊朗核问题报告。这份长达25页的报告中称,有“可靠”迹象证明,至少在2010年以前,伊朗拥有发展核爆炸装置计划并进行了尝试,而有关“研制核武器”的活动现在很有可能仍在进行。
这是迄今国际原子能机构就伊朗核计划是否具有军事用途问题进行的最为明确的表态。虽然,这份报告仍未就伊朗现在是否试图拥有核武器的问题得出明确结论,但“报告给了西方干预伊朗的口实”。
核报告新瓶装旧酒
“作为世界核领域的权威机构,它做出的结论是伊朗不是在和平利用核能,而是在进行核能武器化。这将产生一个效应,刺激全世界的舆论来反对伊朗核扩散,这本身会给伊朗造成很大压力,也可以为美国、以色列下一步对伊朗采取行动创造舆论条件。”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舆论的交锋似乎更早打响。报告发布前,这份在首页表明“限制发布”的报告,其有关内容已为西方媒体所披露。
以色列《国土报》11月6日报道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将要发布的伊朗核问题报告中有可能披露伊朗在纳坦兹核设施铀浓缩项目上取得的进展,以及在库姆核设施上安装离心机。
此前一天,伊朗外交部长萨利希说,国际原子能机构打算公布的伊朗核项目调查报告中,关于伊朗将核武器用于军事目的,打算制造武器的说法属于“捏造”。
报告发布后,与先前媒体热议的“新证据”差距明显的是,这份报告使用大量“可能”“迹象显示”“没有进一步的资料”等不明确的语言,未能真正“证实”伊朗发展核武。
报告最后以不确定性的猜测为结论,指出伊朗曾从事与“核武器的专项”活动,部分活动现在很可能仍在进行。这显然未能满足美国、以色列的胃口,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众多质疑。
事实上,虽然在这次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中存在一些来自美国中情局新披露的细节,但主要还是基于过去曾经发布的信息。因此,也有分析说,新的报告与过去相比有“新瓶装旧酒”的嫌疑。
“这是一个总报告,需要把以往的可疑迹象都包罗在内,这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定期发布的报告不同。”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分析说。
天野之弥的亲美色彩
“其实报告中发布的很多情报,巴拉迪时期就已经掌握了,但压着不发,现在压了一段时间,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天野之弥把它发布出来,具有某种美国背景。”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华黎明看来,在经历了阿拉伯之春后,伊朗力量在中东地区崛起,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孤立,又受到巴勒斯坦入联问题困扰,而伊朗借此机会发展了自身核力量,增强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这显然是美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利比亚战事刚结束,美国就把矛头指向了伊朗。
同报告一样,受到质疑的还有天野之弥。
两年之前,埃及籍的总干事巴拉迪两任到期。在美国的鼎力支持下,这位来自日本的职业外交官以微弱优势险胜南非资深外交官阿卜杜勒·明蒂,成为有“核管家”之称的IAEA的新领导人。
“巴拉迪的工作让美国很不满意,因此,美国希望替换其合适的人选上台,天野之弥更加符合美国人的要求。”华黎明说。
天野之弥的当选显然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欢迎。在当选的当日,以色列政府就发表声明称,“以色列对天野大使领导IAEA的能力有充分的信任,并将为其在任内的工作提供绝对的帮助。”
上任之初,面对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两个烫手山芋,在朝核问题上,天野之弥除了寄希望于中国主导的六方会谈外,别无良策。因此,在伊朗核问题上寻求突破,既是为其提供支持的美国,也是天野之弥自身的期待。
与其前任巴拉迪相比,由于来自地区之外国家,在伊朗核问题上,天野之弥似乎更加强硬。执掌国际原子能机构十余载的巴拉迪,其领导工作一直受到美国、以色列等一些国家的指责,认为巴拉迪在伊朗从事核活动的问题上采取过于宽松的态度。
在伊朗核问题上,天野之弥的立场也与美国更为接近,即认为伊朗发展民用核设施的计划,是为了对其发展核武器目标的掩饰。
这次伊朗核问题报告公布后,英国《金融时报》载文指出,报告的发表体现了天野之弥的一个重要理念,即IAEA应向成员国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与核扩散相关的技术和事实细节,而不必在意由此带来的政治影响。
11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位西方外交官评论说,“美国领导的伊战、以及这场战争未能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彻底失败的事实,令巴拉迪极度不安,因此,他在整个任期内,常常会回避任何可能挑起伊朗与西方冲突的言辞或行动。”
但天野之弥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操作员,视履行IAEA的技术职责为己任”,上述外交官说。
然而,这位履行技术职责的领导人发布的报告却让伊朗大为恼火,称报告显示出IAEA和天野之弥是华盛顿方面的同谋。
尽管作为国际组织的掌门人,天野之弥坚称自己不受任何人左右,但一些认为他在立场上从属美国阵营的声音几乎从未停止。
令天野之弥进一步陷入尴尬的是,去年维基解密公布的一批外交电报中披露,天野之弥曾对一位美国高级外交官表示,他“从高层人事任命到处理伊朗所谓的核武计划,在每一项关键战略决策上,都与美国保持立场一致”。
此份报告的出台与美国脱不了干系,却是毫无疑问的。美国《纽约时报》10月15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施压,要求其公开伊朗制造核武器的机密情报资料,以证明伊朗核计划就是以制造核武器为目的。
就在报告出台之前,10月27日天野之弥还就伊朗核问题秘访美国白宫,会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数位高级官员,但奥巴马政府官员并不愿意证实天野到过白宫的消息。
新制裁方案
“以色列和伊朗几乎每隔几个月都会有导致关系紧张的事情发生,所以,很多民众没有觉得此次有特别的异常。”以色列海法大学中国留学生王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但伊朗核武器化,显然触痛了以色列当局敏感的安全神经。在10月底以色列议会冬季会期开幕的政策演讲中,总理内塔尼亚胡再次重申,一个核武装的伊朗将对以色列乃至全世界构成严重威胁。
11月3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表示,解决伊朗问题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如今外交解决的空间已越来越小,采取军事途径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以色列急迫要摧毁伊朗的核设施,甚至推翻现政权,因为在以色列看来,伊朗现政权和核武器是对犹太民族生死存亡的威胁。”华黎明说。
但战争似乎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局面。因此,IAEA的报告公布后,美国的反应不算强烈,而且还刻意与这份报告保持距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警告称,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会有极大的风险,任何军事打击行为都可能造成“严重地区影响”。
美国采取谨慎态度,是因为类似的行动既有前车之鉴,也有现实制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此次的报告,在伊朗的核武器化方面并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因此,美国显然不希望重蹈伊拉克战争开始时因错误情报而导致的“尼日尔丑闻”,同时军事行动也受到国内财力的制约。
同时,作为伊朗核问题重要的利益方,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也是美国需要考虑的因素。
俄罗斯外交部11月10日晚间发表公告称,俄与中国已就中东及北非局势达成共识,两国呼吁通过政治及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并一致确信对伊朗进行新一轮制裁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以色列官方开始给一度高企的国内舆论降温。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8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以色列还没有决定对伊朗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如果军事行动无法开展,那么严厉的制裁或许是伊朗不得不面临的结果。尽管自2006年起,联合国安理会已经通过了四轮制裁协议。这次报告公布后,以色列、德国、法国等纷纷表示应该对伊朗施加第五轮更为严厉的制裁。
“美国正在酝酿新的制裁方案,但如果采取禁止伊朗石油出口等更严厉的制裁的话,恐怕俄罗斯、中国,甚至连欧洲都不会赞成。”华黎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