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理解并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而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包括听和说,书面语言包括读和写,在语言交流活动中,听说方面所占比重很大,听是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说是输出信息,用口语表达形式表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更应明确听说训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纠正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听说训练 强化
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1 听说训练教学的意义
1.1 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实践证明,凡口头语言发展的好,听说能力强的学生,读写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听说读写联系紧密,不可偏废。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从训练口头语言入手,加强听说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1.2 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训练,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听说读写都和人们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要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识,不仅要想清楚要说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所以,听说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书面语言比较,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而书面语言允许在一定时间内推敲修改。所以口头语言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2 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听说训练
2.1 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说与写,都是表情达意,不过两者形式不同。在作文教学中说与写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说促写。如写一件事时,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说,然后教师评点优劣,再写下来。
2.2 与课本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延伸内容,进行想象、口述。
3 按照一定的原则,加强听说训练
3.1 鼓励原则。培养小学生听说训练的途径之一就是“鼓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研究资料表明,对小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学生往往语无伦次。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教师都应多鼓励。因为成功的满足可以激发上进心和自尊心。
3.2 实用原则。在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实用性,是听说训练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在语言训练中,除按照大纲要求和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3 激发主体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避免只让少数能说、会说的学生“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训练的实践中。
3.4 评价性原则。当小学生活动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注意指向了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要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听说内容,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说能力。
3.5 逐渐进步的原则。教师在进行听主训练时,一定要根据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不同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低年级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4 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小学生听说训练
4.1 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多种活动强化口语表达训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制定的相应的训练计划,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可以举行“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新年话新意”等活动,让小学生时刻感到形式新颖,有积极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2 开展课外活动,全面巩固口语表达能力。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运用。教师要以“走出教室,进入社会”为宗旨,带领同学们参加校外演出,布置话题,在学生当中展开采访讨论,活动课上把自己调查分析的情况汇报给大家。
听话、说话训练的途径十分广阔,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无不与听、说相关联。只要教师把关怀和指导落实到了全体学生,就能使全体学生听说能力都得到提高。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同时也为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听说训练 强化
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1 听说训练教学的意义
1.1 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实践证明,凡口头语言发展的好,听说能力强的学生,读写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听说读写联系紧密,不可偏废。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从训练口头语言入手,加强听说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1.2 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训练,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听说读写都和人们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要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识,不仅要想清楚要说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所以,听说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书面语言比较,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而书面语言允许在一定时间内推敲修改。所以口头语言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2 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听说训练
2.1 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说与写,都是表情达意,不过两者形式不同。在作文教学中说与写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说促写。如写一件事时,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说,然后教师评点优劣,再写下来。
2.2 与课本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延伸内容,进行想象、口述。
3 按照一定的原则,加强听说训练
3.1 鼓励原则。培养小学生听说训练的途径之一就是“鼓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研究资料表明,对小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学生往往语无伦次。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教师都应多鼓励。因为成功的满足可以激发上进心和自尊心。
3.2 实用原则。在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实用性,是听说训练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在语言训练中,除按照大纲要求和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3 激发主体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避免只让少数能说、会说的学生“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训练的实践中。
3.4 评价性原则。当小学生活动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注意指向了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要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听说内容,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说能力。
3.5 逐渐进步的原则。教师在进行听主训练时,一定要根据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不同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低年级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4 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小学生听说训练
4.1 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多种活动强化口语表达训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制定的相应的训练计划,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可以举行“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新年话新意”等活动,让小学生时刻感到形式新颖,有积极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2 开展课外活动,全面巩固口语表达能力。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运用。教师要以“走出教室,进入社会”为宗旨,带领同学们参加校外演出,布置话题,在学生当中展开采访讨论,活动课上把自己调查分析的情况汇报给大家。
听话、说话训练的途径十分广阔,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无不与听、说相关联。只要教师把关怀和指导落实到了全体学生,就能使全体学生听说能力都得到提高。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同时也为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