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左撇子聪明”,这话有没有道理?有人说“要重视右脑开发”,这又是什么意思?时常有青少年朋友和我谈起这类问题。
“左右脑”实验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先做下面的实验。用录音机从两耳同时听不同的计算题,听到题后立刻在纸上计算。题目都是简单的加减法,两边各20道题,可以自编,然后录音。让两个录音机的音量和读题速度一致起来,必须做到使两耳同时听到。用这个方法做完一轮之后,把左右两组题倒换收听方向,就是说,把上述实验两个耳朵换换个儿,再重复一遍。
结果你会发现,右耳听到的题目计算正确率高。
为什么右耳听到的题计算正确率高呢?我们知道,大脑有这样一个特点:右耳的声音进入左脑,左耳的声音进入右脑。而左脑是语言中枢,具有理解语言的功能,也就是说,当左右两耳同时接听算术题时,从右耳听到的声音直接到达语言中枢,使我们能够清楚地弄懂题的意思。
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在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为了产生创造性的设想,必须要很好地协调左右脑的功能。然而,现在许多人由于过分使用左脑,变成忘记了右脑的“左脑型”的人。
“分工合作”的大脑
包括心理学在内的相关现代科学,引导人们把眼光深入到人的大脑内部,于是人们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左右两半球靠胼胝体的联络,奇妙地“分工合作”,完成着重大的使命。
在基本的感觉和运动机能上,左半球支配人体右半部,右半球支配人体左半部。人们首先看到了这种机能上的分工。科学的脚步前进着,随后的心理学研究进一步发现: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及与语言有关的心理机能,在语言及与语言相关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如读、写、算等心理活动;右半球主要负责非语言形式的心理机能,在非语言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如在时间、空间的感知上,在音乐、绘画等活动上。可以说,左半球是抽象思维的世界,右半球是形象思维的世界,它们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这两个系统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各种心理机能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
由于遗传、环境等先天后天的复杂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用脑习惯或偏向左侧,或偏向右侧,或较均衡。据此分为左脑型、右脑型、左右脑型。现实生活中的人左脑型居多。
但是,古今中外,许多的天才人物都喜欢巧妙地使用右脑。比如,富兰克林有个习惯闻名于世:进行复杂的谈话时,总要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划一条直线,右侧标“十”号,左侧标“一”号,然后去悉心倾听对方的谈话。认为对方某些话有道理,就在右侧画一个“十”;认为对方的某些话没道理,就在左侧画一个“一”;如果认为非常错误,就画一道延长线。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荒唐可笑,却可以说是一种巧妙的运用右脑的方法。
开发大脑潜能的原则
由此看来,为了开发大脑能力,我们应该学会多用右脑,使大脑两半球的潜能都得到最好的开发。那么,我们在大脑潜能的开发上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是全面开发。
开发能力最理想的是左右半球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开发。这就需要我们破除传统文化中一些没有多少道理的“道理”。比如,吃饭用筷子,可以“左右开弓”,两手轮番上阵,根本用不着分什么对错。就是写字握笔,也不必硬性规定要用哪只手。以此类推,我们的许多动手活动都可以照此办理,从而促进两侧大脑的发育。
所谓“左撇子聪明”的说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一定道理。由于我们多数人的活动多用右手,刺激左侧大脑,而左撇子的人相对讲右脑有了较多机会被刺激,因此脑的开发较全面些。如果你的用脑较为明显地偏向某一侧,那么从全面开发的角度看,也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使另一侧脑半球得到较多被开发的机会。就生活实际说,大多数人属左脑型的人,右脑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所以,你不妨多做些左侧的肢体活动,如用左手拿筷子,左手拿剪刀,左手持球拍,左手取东西,左手抓握扶手;还可以左脚踢踺子,左脚跳房子等等。
在我国民间,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人们把右手右脚叫做“正手”、“正脚”。其实,从开发两侧大脑的角度看,两手两脚无所谓“正”、“副”。为了开发左右脑,你不妨把左手、左脚“扶正”,多使用和活动左侧肢体,以利于刺激开发右脑潜能。
二是因势利导。
所谓左脑型、右脑型,不过是较多地使用左脑或右脑,并非只使用一侧半球。我们讲全面开发,也并非一定非要使两半球完全均衡发展不可。因此,在讲全面开发的同时,也要讲因势利导。比如,如果你从小表现出较好的空间知觉能力,能描善画,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那就不妨顺势发展自己的美术才能;如果你从小能说会道,就不妨发展自己的口头语言才能。如此顺应自己的优势,有侧重地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也是好事。但是,这并不等于让自己的另一侧大脑半球越荒废越好。
上面谈了开发大脑潜能的两个原则,具体说起锻炼右脑的方法,任何人只需稍稍用一点功夫,就能把沉睡的右脑开动起来。哪怕是打篮球,或是听喜欢的音乐时,右脑都会轻而易举地受到良性刺激。
下面,就是一个我们可以尝试的办法。
我们在思考问题、从事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分别应用左脑和右脑。但有的时候,你会感到某个念头老是在脑海里来回打转,这恐怕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验。假如你想锻炼自己的右脑,首先要找出这种感觉,努力根据不同的场合再现这种感觉。再说的具体些就是,要努力把头脑中浮现出的念头或情景,以图像形式来显现。例如,在读剧本时,在脑海中想象舞台上的情景,要有意识地想:这是舞台布景的形象在我脑海中的浮现。不要怀疑自己的右脑是否真的在起作用,而要有意识地一边读剧本一边这样去想。此时,脑海中出现的舞台布景、出场人物的举止言谈等形象,正是右脑发挥作用的结果。接下来,让左脑担任导演,对这些舞台布景和出场人物进行观察评价和修正。这就是有意识地让你的左脑和右脑进行对话。这对于偏用左脑的人来说,是活化右脑的一个重要方法。
这个练习不仅限于读剧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多地有意识地分别使用右脑和左脑。日常生活中,包括游戏在内,谁都可以做得到如上的右脑活化法。这些方法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1.刺激左半身的感觉神经。2.锻炼图形识别能力。3.锻炼绘画意识。4.锻炼形象思维能力。5.锻炼空间认识能力。6.锻炼五官感觉能力。7.锻炼运动神经和条件反射神经。8.欣赏音乐。9.创造一种没有语言参与的无意识状态。10.锻炼想象能力。
以上这些原理,都直接与右脑机能有关,只要本着这些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右脑必将得到活化。偏用左脑的人,就会逐渐转变为富于直观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和创造力的右脑型的人。
(编辑 刘可)
“左右脑”实验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先做下面的实验。用录音机从两耳同时听不同的计算题,听到题后立刻在纸上计算。题目都是简单的加减法,两边各20道题,可以自编,然后录音。让两个录音机的音量和读题速度一致起来,必须做到使两耳同时听到。用这个方法做完一轮之后,把左右两组题倒换收听方向,就是说,把上述实验两个耳朵换换个儿,再重复一遍。
结果你会发现,右耳听到的题目计算正确率高。
为什么右耳听到的题计算正确率高呢?我们知道,大脑有这样一个特点:右耳的声音进入左脑,左耳的声音进入右脑。而左脑是语言中枢,具有理解语言的功能,也就是说,当左右两耳同时接听算术题时,从右耳听到的声音直接到达语言中枢,使我们能够清楚地弄懂题的意思。
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在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为了产生创造性的设想,必须要很好地协调左右脑的功能。然而,现在许多人由于过分使用左脑,变成忘记了右脑的“左脑型”的人。
“分工合作”的大脑
包括心理学在内的相关现代科学,引导人们把眼光深入到人的大脑内部,于是人们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左右两半球靠胼胝体的联络,奇妙地“分工合作”,完成着重大的使命。
在基本的感觉和运动机能上,左半球支配人体右半部,右半球支配人体左半部。人们首先看到了这种机能上的分工。科学的脚步前进着,随后的心理学研究进一步发现: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及与语言有关的心理机能,在语言及与语言相关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如读、写、算等心理活动;右半球主要负责非语言形式的心理机能,在非语言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如在时间、空间的感知上,在音乐、绘画等活动上。可以说,左半球是抽象思维的世界,右半球是形象思维的世界,它们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这两个系统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各种心理机能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
由于遗传、环境等先天后天的复杂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用脑习惯或偏向左侧,或偏向右侧,或较均衡。据此分为左脑型、右脑型、左右脑型。现实生活中的人左脑型居多。
但是,古今中外,许多的天才人物都喜欢巧妙地使用右脑。比如,富兰克林有个习惯闻名于世:进行复杂的谈话时,总要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划一条直线,右侧标“十”号,左侧标“一”号,然后去悉心倾听对方的谈话。认为对方某些话有道理,就在右侧画一个“十”;认为对方的某些话没道理,就在左侧画一个“一”;如果认为非常错误,就画一道延长线。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荒唐可笑,却可以说是一种巧妙的运用右脑的方法。
开发大脑潜能的原则
由此看来,为了开发大脑能力,我们应该学会多用右脑,使大脑两半球的潜能都得到最好的开发。那么,我们在大脑潜能的开发上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是全面开发。
开发能力最理想的是左右半球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开发。这就需要我们破除传统文化中一些没有多少道理的“道理”。比如,吃饭用筷子,可以“左右开弓”,两手轮番上阵,根本用不着分什么对错。就是写字握笔,也不必硬性规定要用哪只手。以此类推,我们的许多动手活动都可以照此办理,从而促进两侧大脑的发育。
所谓“左撇子聪明”的说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一定道理。由于我们多数人的活动多用右手,刺激左侧大脑,而左撇子的人相对讲右脑有了较多机会被刺激,因此脑的开发较全面些。如果你的用脑较为明显地偏向某一侧,那么从全面开发的角度看,也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使另一侧脑半球得到较多被开发的机会。就生活实际说,大多数人属左脑型的人,右脑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所以,你不妨多做些左侧的肢体活动,如用左手拿筷子,左手拿剪刀,左手持球拍,左手取东西,左手抓握扶手;还可以左脚踢踺子,左脚跳房子等等。
在我国民间,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人们把右手右脚叫做“正手”、“正脚”。其实,从开发两侧大脑的角度看,两手两脚无所谓“正”、“副”。为了开发左右脑,你不妨把左手、左脚“扶正”,多使用和活动左侧肢体,以利于刺激开发右脑潜能。
二是因势利导。
所谓左脑型、右脑型,不过是较多地使用左脑或右脑,并非只使用一侧半球。我们讲全面开发,也并非一定非要使两半球完全均衡发展不可。因此,在讲全面开发的同时,也要讲因势利导。比如,如果你从小表现出较好的空间知觉能力,能描善画,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那就不妨顺势发展自己的美术才能;如果你从小能说会道,就不妨发展自己的口头语言才能。如此顺应自己的优势,有侧重地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也是好事。但是,这并不等于让自己的另一侧大脑半球越荒废越好。
上面谈了开发大脑潜能的两个原则,具体说起锻炼右脑的方法,任何人只需稍稍用一点功夫,就能把沉睡的右脑开动起来。哪怕是打篮球,或是听喜欢的音乐时,右脑都会轻而易举地受到良性刺激。
下面,就是一个我们可以尝试的办法。
我们在思考问题、从事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分别应用左脑和右脑。但有的时候,你会感到某个念头老是在脑海里来回打转,这恐怕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验。假如你想锻炼自己的右脑,首先要找出这种感觉,努力根据不同的场合再现这种感觉。再说的具体些就是,要努力把头脑中浮现出的念头或情景,以图像形式来显现。例如,在读剧本时,在脑海中想象舞台上的情景,要有意识地想:这是舞台布景的形象在我脑海中的浮现。不要怀疑自己的右脑是否真的在起作用,而要有意识地一边读剧本一边这样去想。此时,脑海中出现的舞台布景、出场人物的举止言谈等形象,正是右脑发挥作用的结果。接下来,让左脑担任导演,对这些舞台布景和出场人物进行观察评价和修正。这就是有意识地让你的左脑和右脑进行对话。这对于偏用左脑的人来说,是活化右脑的一个重要方法。
这个练习不仅限于读剧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多地有意识地分别使用右脑和左脑。日常生活中,包括游戏在内,谁都可以做得到如上的右脑活化法。这些方法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1.刺激左半身的感觉神经。2.锻炼图形识别能力。3.锻炼绘画意识。4.锻炼形象思维能力。5.锻炼空间认识能力。6.锻炼五官感觉能力。7.锻炼运动神经和条件反射神经。8.欣赏音乐。9.创造一种没有语言参与的无意识状态。10.锻炼想象能力。
以上这些原理,都直接与右脑机能有关,只要本着这些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右脑必将得到活化。偏用左脑的人,就会逐渐转变为富于直观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和创造力的右脑型的人。
(编辑 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