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及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ersonKK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了解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作用。特介绍稻瘟病的症状、发病条件、病情调查及其防治方法。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症状;防治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在南方山区发病尤为严重,在巢湖市每年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病。近年来,由于受品种抗性、施肥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局部地区发生较为严重,重的田块可减产50%以上。巢湖市的早、中、晚稻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早稻发病轻,中、晚稻发病较重。
  
  1症状
  
  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会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其中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对产量影响较大。
  1.1苗瘟
  苗瘟由种子带菌引起,一般发生在三叶期前,先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来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后枯死。潮湿时,病部可以长出灰绿色霉层;苗叶瘟在三叶期后叶片上出现病斑。我市近年来推广软盘旱育秧技术,加大了苗瘟的发病率。
  1.2叶瘟
  叶瘟发生在秧苗和成株的叶片上,自三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在分蘖盛期高发,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似的,新叶不易伸长,植株矮缩,抽穗艰难。病斑类型因天气条件、品种感病程度及病斑年龄可分为4种类型。
  (1)急性型。病斑呈墨绿色水渍状、两端尖、椭圆形,正反两面都能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在气候潮湿、阴雨绵绵、氮肥过多、植株生长嫩绿、披叶、品种易感病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生这种病斑。急性型病斑的大量出现表明品种抗病力低,气候条件适宜,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必须立即用药防治。
  (2)慢性型。急性型病斑在天气干燥或经药剂防治后可转为慢性型。这种病斑最常见,一般呈梭形,两端尖,中央是灰色的崩坏部,边缘一圈是褐色的坏死部,外围一圈是黄色的中毒部;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端延伸,这是慢性型病斑的主要特征。天气潮湿时,多在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
  (3)白点型。此种病斑一般很少见,多在感病品种嫩叶上出现近圆形的白色小斑点。此类病斑多在显症时遇不利气候条件时发生,病斑发生后,气候转为适宜,白点型可发展成急性型病斑。
  (4)褐点型。病斑呈褐色小斑点,局限于两叶脉之间,多发生于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不产生分生孢子。
  1.3节瘟
  节瘟多发生于穗以下的第一、第二节位上,节上初生褐色小斑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斑点呈黑褐色。潮湿时,节上产生一层灰绿色霉层,后期病节干缩凹陷,造成茎秆节部弯曲或易折断,病节上部枯黄。
  1.4穗颈瘟
  穗颈瘟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枝梗扩展和向下发展,后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墨绿色,发病早的多形成白穗,发病迟的瘪粒增加,粒重降低,影响米质。湿度大时,以上发病部位都可产生灰色霉层。
  1.5谷粒瘟
  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发病迟的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点。
  
  2发病条件
  
  稻瘟病是由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斑上的青灰色霉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鸭梨形,无色或浅褐色,通常有2个隔膜。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草、病谷上越冬,因此病草和病谷是次年病害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此外,未腐熟的栏肥及散落在地上的带菌稻草和稻谷也是初次侵染的菌源。菌源上的分生孢子主要由风传至禾苗上,侵染为害稻株,在适宜的条件下,禾苗上的病斑又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再侵染,不断为害。
  稻瘟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品种、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其中品种的抗病性强弱是内因,肥水管理好坏是影响水稻抗病力的主要因素,气候是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造成年度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子是气候条件,造成田块间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子是栽培管理措施和品种的抗病性。
  2.1品种和生育期
  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籼稻较抗病,粳、糯稻较易感病。但同一类型的不同品种间,其抗病性表现差异很大,即使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也不同。一般在四叶期、分蘖期、孕穗末至始穗时最易感病。
  2.2气候
  气温在20~30℃,阴雨天多,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反之,连续出现晴朗天气,相对湿度
  低于85%病害则受抑制。在晚稻孕穗、抽穗阶段,如遇低温、阴雨或露水多时,水稻抗性减弱,易造成穗颈瘟的流行。
  2.3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技术既影响水稻的抗病力,也影响病菌生长发育的田间小气候。其中,以施肥和灌水尤为重要,氮肥施用过量或偏迟会诱发病菌侵染。另外,过多施用磷、钾肥对病害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长期深灌或冷水串灌、漫灌,易造成土壤缺氧,产生有毒物质,妨碍根系生长,降低稻株的抗病力。
  
  3病情调查
  
  (1)叶瘟发展趋势调查。从分蘖期开始,按不同类型田,选有代表性田2~3丘,每5d进行全田观察1次,注意发病中心的出现。当发病中心出现后,如品种感病,禾苗生长嫩绿,气象预报又将有阴雨,一般在7~9d将会普遍发病,10~14d后病势会加重。若叶上出现急性型病斑,特别是逐日成倍增长时,在3~5d内叶瘟将大量发生。
  (2)穗瘟发展趋势调查。田间调查可用4点取样,每点查5丛,凡孕穗期叶瘟不断上升,特别是剑叶上急性型病斑和叶枕变褐发病增加,抽穗期又遭阴雨或低温袭击,穗瘟将会严重发生,应立即防治。
  
  4防治方法
  
  稻瘟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应以选用高产抗病良种为基础,消灭病源为前提,提高栽培技术、增强水稻抗病力为主,根据天气、苗情、病情进行重点施药防治。
  4.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当前我市主栽的一季杂交稻品种还没有很好的抗稻瘟病品种,在稻瘟病常发区域品种有待改进。
  4.2加强肥水管理
  科学管理肥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同时要科学用水,水肥管理必须密切配合,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一般在保水返青后,分蘖期浅水勤灌,促进分蘖,达到一定苗数后适度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使叶片迅速落黄,复水后干干湿湿,促使根系生长,增加吸收营养和硅酸盐,增加抗病性。
  4.3消灭菌源
  带病稻草要及时进行处理,不能直接回田或在秧田附近堆放。不用带病稻草搭棚、催芽、扎秧,以免将病菌带入稻田。
  4.4药剂防治
  (1)种子消毒处理。结合浸种催芽用25%保鲜克乳油3 000倍液浸种,常规稻浸48h,杂交稻间隙浸种8~10h,浸种后可捞出直接催芽。
  (2)喷药保护。防治苗瘟和叶瘟要掌握在发病初期,特别是急性型病斑出现时应立即喷药防治,发病中心要连续用药几次。防治穗瘟,应在破口前2~3d用药1次,隔7~10d根据天气情况再用药1次。
  (3)选用药剂。药剂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加水750kg喷雾;或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 125mL/hm2,加水750kg喷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kg/hm2,加水750kg喷雾。
其他文献
在“楞次定律”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剧本,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导引和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判定感应电流方向内在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既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的
目的 探讨LOP(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初治早期彝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86例分期为Ⅰ/Ⅱ期的早期ENKTL患
经过3年的调整,白酒业复苏迹象已经显现。但是,对于大多数白酒企业来说,它们面临的生存压力依然不小,特别是在一线名酒企业的不断挤压下,地方酒企更是走在了生死边缘。如何在
斯蒂格利茨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就是中国的城镇化。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均有深刻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紧迫而又影响深远的战略任务。结合华南农业大学党外代表人士建设的经验,提出在理论上要认清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和成长路径;在实践中要注意
介绍了浅埋富水特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案及具体施工方法。针对泉三高速公路三明段SMA13标曹源隧道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的特点,特别是浅埋、富水、软弱地段隧道施工更
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公路工作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工程,其质量和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测量技术对于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作用,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正> 在台湾现代诗坛上,创立于1954年,至今已有34年历史的"蓝星诗社",以其出版的众多诗刊和诗丛,以其举办的各项诗歌活动,也以其联系的诗人的广泛,更以其在创作和评论上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