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EB病毒感染患儿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zhouhaote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EB病毒(EBV)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检查特征,为急性EBV感染肝功能损害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因急性EBV感染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的32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临床表现、肝功能生化、病毒学检测、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等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中肝功能异常患儿(186例)血浆中EBV-DNA载量、血清EBV-IgM、免疫球蛋白、CD系列与肝功能正常患儿(135例)的检测情况进行比较。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321例急性EBV感染患儿中,男183例,女138例,男∶女为1.33∶1.00。发病年龄(52.07±35.05)个月。其中肝功能异常186例(57.94%),肝功能正常135例(42.06%)。2.临床表现:病程(9.11±8.21) d,热程(7.12±5.00) d,281例(87.54%)有发热,最高体温(39.04±0.69)℃,淋巴结大267例(83.18%),咽峡炎245例(76.32%),肝大235例(73.21%),脾大142例(44.24%),皮疹60例(18.69%),发热、淋巴结大、咽峡炎"三联症"155例(48.29%)。3.肝功能异常186例患儿无黄疸临床症状,血清生化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总胆汁酸(TBA)、清蛋白(Alb)、凝血功能均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40~400 IU/L 125例,400~800 IU/L 2例,>800 IU/L 6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0~400 IU/L 157例,400~800 IU/L 5例,>800 IU/L 1例。其中97例进行了肝功能随访,ALT和/或AST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1~74 d。4.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患儿比较,2组年龄、IgG、IgA、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病程、热程、IgM、IgE、衣壳抗原(CA)-IgM阳性率、血浆EBV-DNA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儿童急性EBV感染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主要为轻度转氨酶升高,能自限性恢复正常。肝损伤的发生可能与细胞免疫情况有一定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7岁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儿童接受抗病毒治疗HBsAg的清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293例儿童抗病毒治疗,且停用抗病毒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的HBsAg清除率。计量资料根据分布情况分别应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1)儿童母亲HBsAg阳性率为91.1%。(2)各年龄组> 1~≤2岁,> 2~≤3岁,> 3~≤4岁,> 4~
期刊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类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以持续发热、脾大、血细胞减少、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为主要表现。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儿科疾病中的危重症。EB病毒(EBV)相关HLH(EBV-HLH)是HLH中最重要的类型,同时也是EBV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在血液病及感染专业均有深入的研究,现主要阐述儿童EBV-HLH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目的总结并探讨难治性EB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改善预后。方法总结3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暴发的难治性EBV-HLH病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儿均为婴幼儿,以反复发热伴肝脾大为主要表现,无家族史,基因学检查未发现有病理意义的已知HLH相关基因突变,诊断时EBV-DNA明显升高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对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61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CNS症状、头颅影像学表现(CT/MRI)以及脑脊液(CSF)改变,通过评估总生存率来分析CNS受累与预后的关系。结果61例HLH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28.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5
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为双链DNA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EB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超过95%。EB病毒是最成功的一种病毒,可在宿主记忆B淋巴细胞内建立持续终身的潜伏感染。同时,EB病毒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肿瘤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部分类型的胃癌、T/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瘤等相关。除肿瘤性疾病,EB病毒感染还可引起非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现主要介绍儿童EB病
Epstein-Barr病毒(EBV)是一种常见的疱疹病毒,人类普遍易感,其感染可致多种不同疾病。存在某些基因缺陷的人群感染EBV后常临床症状重,可引发严重疾病,如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及肿瘤等,预后不良。发现潜在的基因缺陷疾病有助于对EBV感染早期防范及治疗。现对EBV感染相关疾病的基因缺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EBV)相关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5例规律治疗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儿临床资料、病理资料、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儿以发热、鼻塞、流涕、听力下降等起病,病初临床症状均不典型,就诊时病史长(23 d~6个月),最终依靠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临床分期Ⅰ、Ⅱ、Ⅲ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于2011年2月至2016年8月住院的19例CAEBV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19例CAEBV患儿中,确诊时主要表现包括发热18例、肝大17例、脾大17例、淋巴结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