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殊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必须要高度重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设置,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教育人才。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对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高校在设置这一专业时,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完善。本文就结合自身实际,简要分析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关键词:融合教育;高校;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对策
任何人都具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保障特殊人员的这项权利,国家设置特殊教育学校,高校设置特殊教育专业,通过对他们进行教育,为社会输送相应的人才,满足当前特殊教育的需求。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因此,必须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更加注重对特殊人员的教育工作,高校设置特殊教育专业,为社会输送大批特教人才。为了更好的提升特殊教育的质量,高校在设置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要结合特殊教育的具体要求。从目前来看,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没有明确指向性。从高校当前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课程的组织目的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也并没有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明确规划。尽管课程设置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例如康复学、心理学、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等等,但是由于内容较多,涉及到的范围较广,也只能是学到皮毛,对于每个学科没在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的涉猎。学校也没有对某一个特殊的类型设置相应课程,不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从事某种特殊类型教育的专业人才。
第二,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操作性。无论是哪种教育类型,都需要有足够的实践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更好的应对今后的特殊教育工作。但是从当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来看,实践课程很少,实践成果并不明显。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过分的注重学科体系在课程设置中的完整性,而对于课程的特殊性考虑较少,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过多的学习理论知识,而又不能够将这些理论更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最终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当这一专业的学生真正的走到讲台上时,才发现面对特殊的学生,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完全受用。
第三,课程实用性不强。特殊教育专业在设置相关课程的时候,不能够单纯的考虑课程的整体性,还需要注重实用性,而往往后者才是更为重要的。但是当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实用性方面还比较欠缺,例如专业外语在整个课程设置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这一学科并没有那么重要,人体解剖学同样有较大比重,如果将这些学科的学分较少,课时缩短,而增加实用性强的学科的课时和学分,这样的课程设置可能更为合理。
二、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策分析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也需要紧跟社会需求,及时改变自己的错误思想和理论,实现课程设置的创新发展。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确课程设置目标。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综合考虑,结合当前教育背景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融合专业特点,进行学科的设置。为此,首先需要明确课程设置的目标,实现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调整。针对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特殊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时,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要力求培养出既具有学科教学专业能力,又拥有特殊儿童心理和训练等实践技能的专业老师,所以高校培养的目标,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为社会输送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在明确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对特殊教育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内容的设置也会更加的科学合理。
第二,增强实践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需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突出专业特点,并进一步强调这一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设置时,也需要凸显这两个特点。
所谓实践性,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這样当学生进入社会,才会更具有竞争力。因此,课程设置时,要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并逐步完善特殊教育实践课程体系。高校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课程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教学,将实践实习的集中模式向全程模式转变,这样既能够保证理论学习,又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但是需要注意,一定要在课程设置时保证理论学习的时效性,课程内容要精炼,重点突出。
同时,要不断地丰富实践课程的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能够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而要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将一些重复性较高的课程合并,抓住重点重新编排课程内容,同时,开设特殊教育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转化和运用。如可以设置特殊儿童病理和康复的综合课程,这样形成一个系统,学生在今后应用相应知识的时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这样既能够缩短教学时间,保证了课程内容的精炼,也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学科内容的精华。
结束语: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更加注重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因此,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受到大家的关注。为了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优秀的人才,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时代要求出发,从融合教育背景下找寻更适合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当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推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良好发现,为社会输送更为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猛 赵梅菊.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学报,2013(06):77-83.
[2]朱楠 王雁.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职能的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1(12):5-10.
[3]邢同渊.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师资素质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9):37.
[4]余欣榕.融合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可行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8(7):76.
[5]赵巧云.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24-126.
关键词:融合教育;高校;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对策
任何人都具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保障特殊人员的这项权利,国家设置特殊教育学校,高校设置特殊教育专业,通过对他们进行教育,为社会输送相应的人才,满足当前特殊教育的需求。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因此,必须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更加注重对特殊人员的教育工作,高校设置特殊教育专业,为社会输送大批特教人才。为了更好的提升特殊教育的质量,高校在设置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要结合特殊教育的具体要求。从目前来看,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没有明确指向性。从高校当前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课程的组织目的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也并没有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明确规划。尽管课程设置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例如康复学、心理学、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等等,但是由于内容较多,涉及到的范围较广,也只能是学到皮毛,对于每个学科没在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的涉猎。学校也没有对某一个特殊的类型设置相应课程,不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从事某种特殊类型教育的专业人才。
第二,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操作性。无论是哪种教育类型,都需要有足够的实践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更好的应对今后的特殊教育工作。但是从当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来看,实践课程很少,实践成果并不明显。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过分的注重学科体系在课程设置中的完整性,而对于课程的特殊性考虑较少,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过多的学习理论知识,而又不能够将这些理论更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最终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当这一专业的学生真正的走到讲台上时,才发现面对特殊的学生,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完全受用。
第三,课程实用性不强。特殊教育专业在设置相关课程的时候,不能够单纯的考虑课程的整体性,还需要注重实用性,而往往后者才是更为重要的。但是当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实用性方面还比较欠缺,例如专业外语在整个课程设置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这一学科并没有那么重要,人体解剖学同样有较大比重,如果将这些学科的学分较少,课时缩短,而增加实用性强的学科的课时和学分,这样的课程设置可能更为合理。
二、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策分析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也需要紧跟社会需求,及时改变自己的错误思想和理论,实现课程设置的创新发展。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确课程设置目标。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综合考虑,结合当前教育背景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融合专业特点,进行学科的设置。为此,首先需要明确课程设置的目标,实现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调整。针对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特殊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时,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要力求培养出既具有学科教学专业能力,又拥有特殊儿童心理和训练等实践技能的专业老师,所以高校培养的目标,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为社会输送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在明确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对特殊教育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内容的设置也会更加的科学合理。
第二,增强实践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需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突出专业特点,并进一步强调这一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设置时,也需要凸显这两个特点。
所谓实践性,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這样当学生进入社会,才会更具有竞争力。因此,课程设置时,要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并逐步完善特殊教育实践课程体系。高校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课程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教学,将实践实习的集中模式向全程模式转变,这样既能够保证理论学习,又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但是需要注意,一定要在课程设置时保证理论学习的时效性,课程内容要精炼,重点突出。
同时,要不断地丰富实践课程的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能够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而要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将一些重复性较高的课程合并,抓住重点重新编排课程内容,同时,开设特殊教育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转化和运用。如可以设置特殊儿童病理和康复的综合课程,这样形成一个系统,学生在今后应用相应知识的时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这样既能够缩短教学时间,保证了课程内容的精炼,也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学科内容的精华。
结束语: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更加注重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因此,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受到大家的关注。为了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优秀的人才,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时代要求出发,从融合教育背景下找寻更适合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当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推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良好发现,为社会输送更为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猛 赵梅菊.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学报,2013(06):77-83.
[2]朱楠 王雁.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职能的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1(12):5-10.
[3]邢同渊.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师资素质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9):37.
[4]余欣榕.融合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可行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8(7):76.
[5]赵巧云.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