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朗读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已的朗读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
【关键词】语文课;朗读能力;有效指导;有效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70-01
自我校实施有效教学以来,我作为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有幸听了不少教师的语文课,欣喜地感觉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在朝着更加务实、有效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在听课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有个别教师对于朗读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况且朗读指导也不得法。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佳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一、正确认识,走出误区
朗读,就是读者用自己的声调、思想、表情,甚至肢体动作,由浅入深地表达文中优美的语言内涵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听者对课文内容、词句段篇或人物形象的感知理解、品味领悟。对于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们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误区: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来去匆匆,流于形式;朗读目的不明确,这个读罢那个读,男生读完女生读,个别读完集体读,完全是为读而读;有些教师不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一味强调哪些该重读,哪些该轻读,哪些读快些,哪些读慢些。教师自身对于朗读教学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使得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朗读能力。学生读得呆板、生硬,难以进入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文本语言的表现。
二、认真“备读”,有的放矢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点,没有精心的备课,就很难有精彩的课堂。在日常备课中,教师们往往在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择教法及分析学生等方面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忽略了“备读”这一小小环节。所谓“备读”,一方面指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要达到能给学范读的程度。另一方面指教师备课时如何以读为主,精心设计教案,具体讲就是要结合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即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指导,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读,如何指导学生深入文本,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等。只要制定了准确详细的朗读教学目标,教师才能胸有成竹地开展朗读教学,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练习也才能扎实有效,才能让学生切实受益。
三、范读引路,感受魅力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感情丰富、热爱读书并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的人。教师对于教材中的课文应该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能和作者以及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如果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无疑会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师、朗读、文在这一读之中彰显出无穷的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再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朗读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他们的心灵,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范读虽好,但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范读,教师更不能以过多的范读占用学生宝贵的练习时间。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好范读的时机。如在学生无法读到位时,在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理解有难度时,教师可以发挥范读的优势,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习朗读技巧。
四、加强指导,注重体验
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与“流利”的朗读容易指导,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难度较大。怎样才算是“有感情”地读?我认为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读者的情感,带情入境,使“其方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即可以说是有感情地朗读。俄国作家果戈理也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抒情作品,需要同诗人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得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朗读,有时离不开一定的技巧指导。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从文本中唤起内心的情感波动,只是靠朗读技术行为去支撑朗读,那么,我们的朗读是缺少“神韵”的。因此,教师在朗读训练中,既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感受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或悲伤、或激动、或敬佩、或同情的情感后,还应该逐步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如声音的高低变化和轻重快慢,读长句应该如何调整气息、把握停顿,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语句,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要有不同的读法。对于同一篇文章的朗读指导,还要体现出层次性,注意情感的递进性。只有让学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一致,并融合适当的技巧,才能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五、重视评价,促进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该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恰当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评价一定要注重思想内涵,不能只停留在评价声音的大小、有无错字、是否流利、是否有感情这些方面,这样的评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总而言之,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上,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朗读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已的朗读水平,重视朗读评价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让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美妙的有声语言。只有这样,有效教学才会真正地在课堂上落到实处,起到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朗读能力;有效指导;有效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70-01
自我校实施有效教学以来,我作为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有幸听了不少教师的语文课,欣喜地感觉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在朝着更加务实、有效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在听课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有个别教师对于朗读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况且朗读指导也不得法。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佳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一、正确认识,走出误区
朗读,就是读者用自己的声调、思想、表情,甚至肢体动作,由浅入深地表达文中优美的语言内涵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听者对课文内容、词句段篇或人物形象的感知理解、品味领悟。对于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们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误区: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来去匆匆,流于形式;朗读目的不明确,这个读罢那个读,男生读完女生读,个别读完集体读,完全是为读而读;有些教师不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一味强调哪些该重读,哪些该轻读,哪些读快些,哪些读慢些。教师自身对于朗读教学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使得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朗读能力。学生读得呆板、生硬,难以进入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文本语言的表现。
二、认真“备读”,有的放矢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点,没有精心的备课,就很难有精彩的课堂。在日常备课中,教师们往往在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择教法及分析学生等方面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忽略了“备读”这一小小环节。所谓“备读”,一方面指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要达到能给学范读的程度。另一方面指教师备课时如何以读为主,精心设计教案,具体讲就是要结合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即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指导,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读,如何指导学生深入文本,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等。只要制定了准确详细的朗读教学目标,教师才能胸有成竹地开展朗读教学,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练习也才能扎实有效,才能让学生切实受益。
三、范读引路,感受魅力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感情丰富、热爱读书并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的人。教师对于教材中的课文应该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能和作者以及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如果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无疑会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师、朗读、文在这一读之中彰显出无穷的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再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朗读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他们的心灵,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范读虽好,但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范读,教师更不能以过多的范读占用学生宝贵的练习时间。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好范读的时机。如在学生无法读到位时,在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理解有难度时,教师可以发挥范读的优势,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习朗读技巧。
四、加强指导,注重体验
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与“流利”的朗读容易指导,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难度较大。怎样才算是“有感情”地读?我认为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读者的情感,带情入境,使“其方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即可以说是有感情地朗读。俄国作家果戈理也曾说:“像样地朗读一篇抒情作品,需要同诗人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得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朗读,有时离不开一定的技巧指导。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从文本中唤起内心的情感波动,只是靠朗读技术行为去支撑朗读,那么,我们的朗读是缺少“神韵”的。因此,教师在朗读训练中,既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感受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或悲伤、或激动、或敬佩、或同情的情感后,还应该逐步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如声音的高低变化和轻重快慢,读长句应该如何调整气息、把握停顿,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语句,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要有不同的读法。对于同一篇文章的朗读指导,还要体现出层次性,注意情感的递进性。只有让学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一致,并融合适当的技巧,才能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五、重视评价,促进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该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恰当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评价一定要注重思想内涵,不能只停留在评价声音的大小、有无错字、是否流利、是否有感情这些方面,这样的评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总而言之,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上,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朗读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已的朗读水平,重视朗读评价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让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美妙的有声语言。只有这样,有效教学才会真正地在课堂上落到实处,起到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