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改引导下,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作为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及时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化学本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分组实验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培养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本文阐述了高中实行化学分组教学的原因,并分析实施分组教学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分组教学;实验分组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237-01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及时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分组教学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实行分组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探索。
一、在高中实行分组教学法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现在不少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动力不足。很多孩子养得比较娇惯,自我约束力不强,學习习惯不好。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化学学科的内容比传统教材多了不少,但课时无增反减,在高考中知识面明显加宽,这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不小的压力。
90后的孩子崇尚个性,有创新意识,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化学教学的模式必须做出调整,如果还用传统的方法,学生的个性特点无法体现,而且个体差异也会变得更加明显。所以实施分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实施分组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该要对小组的编排做合理的设计
学习小组的编排在我校都是由班主任来安排的。一个班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如果搭配不当就会造成组内实力差距悬殊过大、造成一半玩一半看的局面,导致很大部分学生失去兴趣,分组讨论将无法进行。因此,在分组时将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分到每一组中,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使组员配置趋于合理,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为每组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2.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在分组合作讨论式的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老由过去的“主讲”变为现在的“主导”,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1)教师本身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教师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参与到讨论之中,但要做到不超越权限、多倾听、少说、适时点拨。(2)进行小组综合评价,但要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分组教学的实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说教。把讨论中的发言情况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分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言,人人练习,互相评价。在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他们参与的热情、参与的过程进行评价,多给予弱势群体机会。
总之,在合作讨论式教学中,教师要少做、少说、多看,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做好“导”者该做的事情,使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主体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乐学的境地。
3.教师设置问题要合理,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合作讨论的兴趣
(1)问题的设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
(2)开展组间竞争。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组提问其他组抢答,两组之间你问我答,展开组际之间擂台赛、辩论赛,每周小组一比等方法来为讨论创设一种竞争情境,增强讨论的活力。在我所带的一个班级中采取的是抢答加分制度,每成功抢答一次加5分,每两周统计一次分数,评出小组冠军加以表扬并发放如笔记本之类的奖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3)创设问题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会激发出学生无穷的潜在智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创设问题情境,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①用生活实例设置问题情境。如在讲胶体相关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早晨阳光射进树林里会有如此的美景?“为什么做豆腐要点卤后豆腐才能成型”这些事实,学生在听后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触动,就会产生一种去和别人交流获取答案的渴望。在学生讨论出结果之后,我们教师再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也可以说明同一规律呢?”这时学生的讨论热情就会达到空前的高涨。②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图表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关于“电离能”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表,讨论同周期、同主族的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在教学中教师把直接的答案呈现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对图表的阅读经过交流讨论得出答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去通过自己的探求而获得新知识,将学生的“我学会”转变为“我会学”。③利用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化学是实验科学,许多问题的结论可以通过实验“做”出来,让学生通过“做”发现问题、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情境。
当然在分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有时候小组的合作在形式大于内容,还有让学生为主体如果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小组活动杂乱无章等等。
万事开头难,在实施分组教学法之初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现在已初有成效。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比以前提高了不少,我相信只要准确理解分组教学的理念,正确掌握分组教学的策略,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分组教学走入误区,充分发挥好分组教学法的优势。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我继续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相信学生也会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2]杨萍.论高中新课程下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
[3]徐丹青.三维目标下的高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5(12).
关键词 分组教学;实验分组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237-01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及时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分组教学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实行分组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探索。
一、在高中实行分组教学法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现在不少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动力不足。很多孩子养得比较娇惯,自我约束力不强,學习习惯不好。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化学学科的内容比传统教材多了不少,但课时无增反减,在高考中知识面明显加宽,这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不小的压力。
90后的孩子崇尚个性,有创新意识,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化学教学的模式必须做出调整,如果还用传统的方法,学生的个性特点无法体现,而且个体差异也会变得更加明显。所以实施分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实施分组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该要对小组的编排做合理的设计
学习小组的编排在我校都是由班主任来安排的。一个班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如果搭配不当就会造成组内实力差距悬殊过大、造成一半玩一半看的局面,导致很大部分学生失去兴趣,分组讨论将无法进行。因此,在分组时将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分到每一组中,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使组员配置趋于合理,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为每组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2.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在分组合作讨论式的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老由过去的“主讲”变为现在的“主导”,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1)教师本身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教师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参与到讨论之中,但要做到不超越权限、多倾听、少说、适时点拨。(2)进行小组综合评价,但要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分组教学的实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说教。把讨论中的发言情况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分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言,人人练习,互相评价。在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他们参与的热情、参与的过程进行评价,多给予弱势群体机会。
总之,在合作讨论式教学中,教师要少做、少说、多看,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做好“导”者该做的事情,使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主体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乐学的境地。
3.教师设置问题要合理,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合作讨论的兴趣
(1)问题的设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
(2)开展组间竞争。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组提问其他组抢答,两组之间你问我答,展开组际之间擂台赛、辩论赛,每周小组一比等方法来为讨论创设一种竞争情境,增强讨论的活力。在我所带的一个班级中采取的是抢答加分制度,每成功抢答一次加5分,每两周统计一次分数,评出小组冠军加以表扬并发放如笔记本之类的奖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3)创设问题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会激发出学生无穷的潜在智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创设问题情境,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①用生活实例设置问题情境。如在讲胶体相关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早晨阳光射进树林里会有如此的美景?“为什么做豆腐要点卤后豆腐才能成型”这些事实,学生在听后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触动,就会产生一种去和别人交流获取答案的渴望。在学生讨论出结果之后,我们教师再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也可以说明同一规律呢?”这时学生的讨论热情就会达到空前的高涨。②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图表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关于“电离能”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表,讨论同周期、同主族的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在教学中教师把直接的答案呈现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对图表的阅读经过交流讨论得出答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去通过自己的探求而获得新知识,将学生的“我学会”转变为“我会学”。③利用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化学是实验科学,许多问题的结论可以通过实验“做”出来,让学生通过“做”发现问题、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情境。
当然在分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有时候小组的合作在形式大于内容,还有让学生为主体如果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小组活动杂乱无章等等。
万事开头难,在实施分组教学法之初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现在已初有成效。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比以前提高了不少,我相信只要准确理解分组教学的理念,正确掌握分组教学的策略,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分组教学走入误区,充分发挥好分组教学法的优势。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我继续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相信学生也会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2]杨萍.论高中新课程下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
[3]徐丹青.三维目标下的高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