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看到身边不少人几千块钱的手机频繁更换,却从来舍不得花同样的钱选购一幅字画。很多朋友买了新居,动辄花费几十万的装修,却不会想到花几万元购买一件有品位的艺术品。
有个朋友说,他曾花800元买了一幅小画,结果遭到家人的集体“围攻”,因为在家人的观念中,“钱要花在刀刃上”,而字画是很虚的、既不能吃也不能用的东西。
对此,画家赵运平先生的观点是:泱泱中国,不能停留在一个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粗鄙时代——精神上无可栖息,内心空虚浮躁,无论经济上如何富足,我们依然只是灵魂意义上的穷汉罢了。
很多人相信,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会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也会成为好的投资。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在不久的未来,会成为最有吸引力、最拿得出手的国家名片。
然而在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下,不要说世界,中国画目前在国内的流通和认知也颇为尴尬。当今中国,家里墙上有一两幅像样字画的,100户人家能有几户?无论蜗居还是别墅,无论宝马还是公交,真正喜欢并懂得中国画的又有多少?
在一个崇尚物欲的时代,人们往往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的需求,即使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人们的消费偏好仍然是短缺经济下的惯性思维。
即使有人舍得花1平方米房价的钱买一幅画挂在家里,来访者们关注的也往往不是这幅画作的艺术内涵,而是首先询问:这是谁画的?什么身份?能值多少钱?这反映了我们艺术市场的另外一个尴尬:与注重艺术品审美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同,大部分人更注重其经济价值。有专家表示,中国艺术品购买者中有80%是单纯的投资者,而媒体关注的重点也基本是在投资上,“天价”、“过亿”等新闻往往能轻而易举地“上头条”,而艺术品本身的创作过程和艺术价值则往往不在报道和讨论之列。
只要你喜欢,就是赚了,这就是艺术消费。一件艺术品能带来视觉和心灵的愉悦,激发人们某种美好的情趣、想象甚至思考,这还不够吗?在倡导艺术品消费观念、将大众的关注点重新拉回艺术品本身上,我们的传媒和社会应该负起更多责任。
在中国字画营销方面,应该好好学习钻石的经营之道。钻石也算奢侈品,但现在年轻人结婚都要买,因为首先那是真的石头,不是玻璃和塑料等工业品,而且各阶层大致都买得起。同样,字画要普及,首先就要注重一个“真”字,必须是画家精心创作的带着艺术家自己生命体验和感情的作品。艺术水准或有高低,价格可以相差很多,但起码要算得上艺术品,这样才能谈及艺术消费。
很多人常常以“我不懂”为由拒绝消费艺术。其实,不管是否懂行,艺术品消费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每一次购买都是一次消费偏好的改变,而这实质上就是生活品质的提高。
在20世纪初,美国的暴发户们新建了房子,也不过挂几幅老祖先的肖像充门面,但很快他们的后代就成了艺术消费的主力,购买和欣赏艺术品成了和读书、听音乐会一样的习惯,也成为人们阶层归属的标签。
在中国,也曾经有过“家中若无字画,必是穷俗人家”的说法。在清代的扬州,家里若是没有一幅郑板桥的竹子,一定不是大户人家。和所谓的名包名表相比,字画更具永恒的价值,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品位的标志。钻石已经成为结婚的必备物品,未来字画是否能成为中产阶层装扮新居的标配?
设想几十年后,在品赏之余,我们的子女们忽然发现家里的某幅字画成了千金难买的宝贝,这该是一件多美的事啊。
(作者为新华社高级记者)
有个朋友说,他曾花800元买了一幅小画,结果遭到家人的集体“围攻”,因为在家人的观念中,“钱要花在刀刃上”,而字画是很虚的、既不能吃也不能用的东西。
对此,画家赵运平先生的观点是:泱泱中国,不能停留在一个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粗鄙时代——精神上无可栖息,内心空虚浮躁,无论经济上如何富足,我们依然只是灵魂意义上的穷汉罢了。
很多人相信,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会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也会成为好的投资。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在不久的未来,会成为最有吸引力、最拿得出手的国家名片。
然而在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下,不要说世界,中国画目前在国内的流通和认知也颇为尴尬。当今中国,家里墙上有一两幅像样字画的,100户人家能有几户?无论蜗居还是别墅,无论宝马还是公交,真正喜欢并懂得中国画的又有多少?
在一个崇尚物欲的时代,人们往往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的需求,即使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人们的消费偏好仍然是短缺经济下的惯性思维。
即使有人舍得花1平方米房价的钱买一幅画挂在家里,来访者们关注的也往往不是这幅画作的艺术内涵,而是首先询问:这是谁画的?什么身份?能值多少钱?这反映了我们艺术市场的另外一个尴尬:与注重艺术品审美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同,大部分人更注重其经济价值。有专家表示,中国艺术品购买者中有80%是单纯的投资者,而媒体关注的重点也基本是在投资上,“天价”、“过亿”等新闻往往能轻而易举地“上头条”,而艺术品本身的创作过程和艺术价值则往往不在报道和讨论之列。
只要你喜欢,就是赚了,这就是艺术消费。一件艺术品能带来视觉和心灵的愉悦,激发人们某种美好的情趣、想象甚至思考,这还不够吗?在倡导艺术品消费观念、将大众的关注点重新拉回艺术品本身上,我们的传媒和社会应该负起更多责任。
在中国字画营销方面,应该好好学习钻石的经营之道。钻石也算奢侈品,但现在年轻人结婚都要买,因为首先那是真的石头,不是玻璃和塑料等工业品,而且各阶层大致都买得起。同样,字画要普及,首先就要注重一个“真”字,必须是画家精心创作的带着艺术家自己生命体验和感情的作品。艺术水准或有高低,价格可以相差很多,但起码要算得上艺术品,这样才能谈及艺术消费。
很多人常常以“我不懂”为由拒绝消费艺术。其实,不管是否懂行,艺术品消费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每一次购买都是一次消费偏好的改变,而这实质上就是生活品质的提高。
在20世纪初,美国的暴发户们新建了房子,也不过挂几幅老祖先的肖像充门面,但很快他们的后代就成了艺术消费的主力,购买和欣赏艺术品成了和读书、听音乐会一样的习惯,也成为人们阶层归属的标签。
在中国,也曾经有过“家中若无字画,必是穷俗人家”的说法。在清代的扬州,家里若是没有一幅郑板桥的竹子,一定不是大户人家。和所谓的名包名表相比,字画更具永恒的价值,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品位的标志。钻石已经成为结婚的必备物品,未来字画是否能成为中产阶层装扮新居的标配?
设想几十年后,在品赏之余,我们的子女们忽然发现家里的某幅字画成了千金难买的宝贝,这该是一件多美的事啊。
(作者为新华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