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声声动心弦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puqi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呈现]
  木鱼馄饨
  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的一种极好的佐证。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簸,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亚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时候,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信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至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木鱼总是木鱼,不管用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有删改)
  [美文赏评]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读林清玄的散文《木鱼馄饨》尤其能给人这样的感受。小小木鱼、平常馄饨,在作者的叙述下,竟然也是那般美好,读来倍感温馨。
  文中卖馄饨的老头很平凡,但却充满爱心。他生活恬淡,就像我们身边很多普通人一样,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人构成了我们美好而庸常的世俗生活。所以多年后,作者再次与之相遇后会有无限感慨。这才是生活的本真面目,这样的人才是美好可爱的人。
  全文叙事平易,风格恬淡,仿佛一杯清茶,但是慢慢品尝,却是别有一番风味。初看似无技巧,仔细揣摩就会发现很有一番匠心。
  题目“木鱼”与“馄饨”风马牛不相及,一看就能抓住人。开篇写“我”偶遇旧相识的卖馄饨老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回忆中不是直接写老人,而是由远及近——先写“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引起我的好奇和猜想。接着,卖馄饨的老人出场,木鱼声从何而来算是解开,但是又一个疑问出现:老人干吗卖馄饨敲木鱼?几句闲谈解开疑团,馄饨之美令人难忘。一个可爱的老人形象呼之欲出。木鱼乃佛家法器,大慈大悲的象征,老人的木鱼其实就是老人善良之心的最好代言。
  所以作者才会由衷地感叹:“木鱼总是木鱼,不管用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
  (责编 李圣红)
其他文献
去南方的城市参加笔会,在签到处,一个妙龄女孩跳到我的面前说:“姐姐,又遇到你了,好幸运啊!”仔细端详面前的女孩,怎么也查看不出熟悉的痕迹。确定不认识之后,我对她说:“你确定没认错人吗?”  女孩笑了,说:“姐,我是棉花啊。”“棉花?是你吗?”我惊奇地上下打量眼前的女子。她一身休闲装扮,清秀俊俏,明眸皓齿,谈笑风生,与当年那个身材矮瘦,一口浓重地方口音的女孩判若两人。  我急忙拉着她到大厅的一角坐下
期刊
那时,我上初中,学校后面是一片田野,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油菜花就开成一片。吃过晚饭,我经常会邀几位同学到油菜花田边读书。穿行在田埂上,放声读课本,田野青草的气息、油菜花淡淡的清香被深深吸入肺腑,让人顿觉生命是如此美好。虽然教科书单调、乏味,但是,在那望不到尽头的灿烂的油菜花海外面,有一个广阔的世界在召唤着我,心里还是涌动着满满的希望,一点也不觉得读书苦了。  工作后,有一段时间我在农村教书。那时候
期刊
如果你预料某事会很糟糕,它可能真的会变得很糟糕;同样,事情也可以相反,假如你期望有好的事情发生,事情通常都会变得更好。似乎有一种天然而且无形的因果关系在起作用。  乐观的态度不是一种奢侈品,它是必要的,一个人看待生活的方式将决定他的感受和表现。消极的想法和态度,会让人们自食其果,它会制造出一种阴沉的心情,让生活黯然失色。  去年的一天,我驱车去纽约。那是一个美好的清晨,我心情也很愉快,感觉非常棒。
期刊
在小学课本里,我们知道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知道人是从猴子进化来的。而猴子之所以快速进化为智能人,是因为学会了用火,开始吃熟食,从而促进了营养吸收,让大脑更发达、肢体更强壮,慢慢地就脱颖而出,并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语言文字,褪光了一身毛发,产生了羞耻感,成为了现在的人类。  实际上,大脑发达和肢体强壮,并非人类特有的本事。因为,论体力,人比不上狮子老虎;论胃口,人比不上骆驼牛羊;论脑容量,也许还
期刊
我站在高高的三十一层楼上往下看。  看到二十八层楼的王大爷和隔壁的张大妈礼貌地说着早上好,中间隔着一道冷冰冰的栏杆。他们脸上挤着笑容应和着,一边说着“邻里间亲啊,有空常来串门”,一边在话音落下不过十秒就一个箭步冲到门口将防盗门反锁了好几层。  我看到二十二层楼的陈伯忙碌着手头的工作,端着一杯早已冰冷的咖啡面对着更加冰冷的电脑显示屏。他的眼睛已经被残忍的辐射折磨得肿胀酸疼。  我看到十八层楼的孙叔正
期刊
星期天,天气晴朗,阳光透过纱窗照进屋里,闪亮的光点好似一个个跳跃的音符。  吃过早饭,我心血来潮,把闲了很久的跳棋拿了出来,兴冲冲地邀请爸爸、妈妈加入队伍。  棋盘摆在茶几上,红、黄、绿三方各就各位,严阵以待。  比赛开始了,各方都小心翼翼地移动着自己手下的“士兵”,既要为自己搭桥,又要拦截对方的去路,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很快,红、黄、绿三方开始在战场上混战,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我的红色棋子
期刊
浩浩嘉陵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青青苍山绿林孕育着生命的朝气。我的家乡——苍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小城,一个美丽而幸福的家园。  黄昏已近,当夕阳染红了云彩,当霞光晕染了江面,我悠悠地漫步于嘉陵江畔。穿过热闹的人群,感受着小城独有的幸福温馨,自然美丽。  苍溪美,美在江边的梨园  她是白居易诗中的“最似孀闰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是丘处机词中的“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不与群芳同列的梨花,是美丽苍
期刊
他。坐在一条破旧的放着一块磨刀石的长凳上,长凳的一端拴着一个铁罐头盒。他总是低着头,肩膀因为用力而微微耸着,磨刀的霍霍声便伴随着他的动作有节奏地响起……这个磨刀老人,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闯入我心扉的。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可谓骄阳似火。我无聊地坐在桌前。没好气地诅咒着毒辣辣的太阳。忽然,一声洪亮而又嘶哑的吆喝声闯入我的耳际。喔,是磨刀的来了。妈妈这几天不是总抱怨菜刀钝了吗?想到这儿,我拎起菜刀,走
期刊
“两面派”最早是“两面牌”,相传在元末明初,元军与起义军在黄河北部展开拉锯战,百姓为避杀身之祸,元军来了就在门前贴上“保境安民”,起义军来了则是“驱逐胡虏”,两面不得罪。标语换得勤,自然开销也大。人民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哪有钱换这个。  于是,崇尚节俭的他们制成了双面木板,一面欢迎元军,一面欢迎起义军。  殊不知,这双面牌引来了大祸。一日,起义军将领常遇春领兵过怀庆府,看到满街欢迎之语,高兴坏了。忽
期刊
四年级开学时,我转学到了新的学校,遇到了您——我的数学老师。第一节数学课,您往门口一站,就让我不由得吞了吞口水,心想:一看就知道,这老师很严厉啊!  您确实严厉,甚至让我感觉您常常故意和我作对——我学习不算差,可是您对我的表扬却屈指可数。而且每次都是小小的表扬后再大大地批评一顿,还没等我高兴起来呢,您就一脚把我踹下了云端。  记得有一次,一道拓展题,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做对了。那一刻,我能感觉到全班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