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舞蹈是源于西方国家的一种舞蹈形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进程,是体育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它通过各种优美的人体动作展现其美学特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体育运动;舞蹈;诀窍
要学好体育舞蹈,绝非短时能够奏效。在体育运动中,体育舞蹈对选手的形象、素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在选手的身材素质方面,线条匀称、形体优美、一定的柔韧度、肌肉的弹性、灵敏的反應和持久的耐力都是必须的条件。另外,选手表现出的文化素养、礼仪风度、音乐修养、艺术造诣也都很重要。因此,目前国际比赛中的选手,都是从少儿时代就开始学舞,经过数十年的训练与实践,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选手。
当然,习舞时间的长短与能否跳好体育舞蹈不能完全打等号。也就是说,习舞还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和理论的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自己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体育舞蹈摆脱了一般交际舞的纯自娱性质,具有一定的表演性、竞技性和较强的观赏性。这种性质决定了风度在体育舞蹈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缺乏高雅的风度,再娴熟的舞种也不免因此而逊色。要造就高雅的风度,非一朝一日之功,选手们必须长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和有意识的培养。
体育舞蹈的不同舞种有不同风格,选手们必须对每个舞种的起源、风格及特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假如将所有的舞种都跳成一种模式、一种风格,那么,选手的舞技水平就不能算是高层次的。以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在每次教授体育舞蹈之前,先上几堂理论课,讲解每一个舞种的起源、风格、特点及每一舞种的区别,对学员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对高级选手来说,体态的挺拔感是必须具备的要求,也是形成高雅风度的首要条件。练习挺拔的体态也有一定的方法。首先是要在松弛的状态下用力,否则容易形成僵持性体态。然后寻找一种头顶天花板的感觉,仿佛每一个支撑重心的关节部位,都在这种“上顶”的牵引力下,拉开了距离,因为人体的胸椎和颈椎在自然状态下是向前弯曲的,越放松下沉、弯曲度便越大。打开“间隔”可以将这种自然弯曲度缩小到最低状态。此外还要处理好颈椎和头部的关系,要寻找一种沿着胸椎、颈椎、直达头顶的直线牵引感,不过,应注意这种直线牵引,由于“间隔”的打开不再处于一种和地面保持垂直的状态,而是稍向后上方发展的状态。所以,当标准握持形成之后,舞者双方的上体实际上形成了一种“V”字形效应。
练习体态的挺拔感的方法较复杂,但要想提高自己的体育舞蹈水平,必须严格练习。
平衡技巧。练习体育舞蹈时,身体的平衡是非常的。初学者若想身体保持平衡,可以在地上划出一条直线。练习时,舞者将两手向横平伸,目视前方,身体挺直,然后沿着直线一步一步向前走,走时要符合脚动身到的原则,身体的重心始终要在两只脚上,走得越慢越好。不要小视这种方法,实践表明,它是练习平衡的最佳途径。
另外,保持自我重心的稳定与平衡是舞伴之间协调配合的前提。舞伴之间的配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男女双方在共舞过程中必须保持重心稳定的相对独立性,不能有丝毫依赖对方的感觉和动机。有些女伴在舞蹈过程中,过分地依靠男伴,甚至有时“靠”“吊”在男伴身上。应当知道,舞者重心的稳定,是不需要借助对方来完成的。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无能无力方向和旋转及其侧身倾斜、升降、重心转移和交替等情况的暗示、引导与配合之中。
有人会错误地以为,练习体育舞蹈只能和舞伴一同练习才有意义,一个人是无法练习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共同练习固然必不可少,但通过单独练习,完全可以提高重心稳定的能力、自我平衡的能力、运步技巧水平等,特别是对于经常“依靠对方维持重心”的舞者,这种单独练习对于纠正其不良习惯更是必不可少。
重心转移技巧。舞步最基本的问题,说穿了便是人体不断转换重心的问题。这好比戏曲练功的跑圆场,钢琴的练音阶指法,声乐的声调练习,要求天天练,先单独练得滑翔机那样平匀,再和舞伴练得两人如出一辙,如影随形,才算具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舞步运行中,两条腿的摆动,好比自行车的车条,自然而然地向前,脚跟、脚掌、脚尖转换重心,好比车轮的一小段弧线运动。左右脚轮流交换重心的弧线连接起来,恰好似车轮的圆周运动,再展开成一直线轨迹,便形成行云流水般的滑行运动。
因此,掌握重心的转移技巧是任何一个层次的舞蹈者都无法回避的基本技术。它不像升降、倾斜、反身等技巧那样,初级层次的舞者可以置之不顾,它还渗透到所有的技巧之中,可以说是“技巧中的技巧”。
总之,倾斜是以人体纵轴偏离地面绝对垂直坐标为主要特征的,由于这种偏离,不可避免地引起肩横线的水平式倾斜,不是肩部动作和腰部的弯曲性改变。
“摆动”由以下三点构成:
第一,重视脚踝关节和趾关节的协调配合,使脚掌的推力成为腰部推动的辅助性配合。这里应注意,力量运用要适当,如不当,就会使“摆动”变形为“跳动”。
第二,始终以身体在空间的位置的挪动为主,脚下只不过是跟着到达某一位置而已,与前述“领舞”技巧的胯部推动是同一原理。
第三,使用膝关节的缓冲性柔韧。
一旦具有了良好的“摆动感”之后,运步的步幅会随之加大,而这种摆动的步幅,是常规移动中无法实现的。
升降动作并不只是先伸直膝盖再抬起脚跟,以及先放下脚跟再弯屈膝盖,正确的方法是:上升运动时,应先把重心移到脚掌,使脚跟微微离地,然后在脚跟上升的过程中逐步伸直膝盖,配合整个身体的上挺运动,使上升运动达到极限高度;下降运动时,则应首先使用膝盖放松的技术,让膝盖的弯曲先于脚跟的落地,如果还需继续下降,则再使用膝部弯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马丹,黄俊亚.中外体育舞蹈研究动态量化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02):185-194.
[2]李小芬,许佳慧.国内外体育舞蹈研究进展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4):89-97.
[3]陈灿,张清澍.体育竞技价值取向下体育舞蹈属性及特征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5):447-450+458.
关键词:体育运动;舞蹈;诀窍
要学好体育舞蹈,绝非短时能够奏效。在体育运动中,体育舞蹈对选手的形象、素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在选手的身材素质方面,线条匀称、形体优美、一定的柔韧度、肌肉的弹性、灵敏的反應和持久的耐力都是必须的条件。另外,选手表现出的文化素养、礼仪风度、音乐修养、艺术造诣也都很重要。因此,目前国际比赛中的选手,都是从少儿时代就开始学舞,经过数十年的训练与实践,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选手。
当然,习舞时间的长短与能否跳好体育舞蹈不能完全打等号。也就是说,习舞还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和理论的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自己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体育舞蹈摆脱了一般交际舞的纯自娱性质,具有一定的表演性、竞技性和较强的观赏性。这种性质决定了风度在体育舞蹈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缺乏高雅的风度,再娴熟的舞种也不免因此而逊色。要造就高雅的风度,非一朝一日之功,选手们必须长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和有意识的培养。
体育舞蹈的不同舞种有不同风格,选手们必须对每个舞种的起源、风格及特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假如将所有的舞种都跳成一种模式、一种风格,那么,选手的舞技水平就不能算是高层次的。以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在每次教授体育舞蹈之前,先上几堂理论课,讲解每一个舞种的起源、风格、特点及每一舞种的区别,对学员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对高级选手来说,体态的挺拔感是必须具备的要求,也是形成高雅风度的首要条件。练习挺拔的体态也有一定的方法。首先是要在松弛的状态下用力,否则容易形成僵持性体态。然后寻找一种头顶天花板的感觉,仿佛每一个支撑重心的关节部位,都在这种“上顶”的牵引力下,拉开了距离,因为人体的胸椎和颈椎在自然状态下是向前弯曲的,越放松下沉、弯曲度便越大。打开“间隔”可以将这种自然弯曲度缩小到最低状态。此外还要处理好颈椎和头部的关系,要寻找一种沿着胸椎、颈椎、直达头顶的直线牵引感,不过,应注意这种直线牵引,由于“间隔”的打开不再处于一种和地面保持垂直的状态,而是稍向后上方发展的状态。所以,当标准握持形成之后,舞者双方的上体实际上形成了一种“V”字形效应。
练习体态的挺拔感的方法较复杂,但要想提高自己的体育舞蹈水平,必须严格练习。
平衡技巧。练习体育舞蹈时,身体的平衡是非常的。初学者若想身体保持平衡,可以在地上划出一条直线。练习时,舞者将两手向横平伸,目视前方,身体挺直,然后沿着直线一步一步向前走,走时要符合脚动身到的原则,身体的重心始终要在两只脚上,走得越慢越好。不要小视这种方法,实践表明,它是练习平衡的最佳途径。
另外,保持自我重心的稳定与平衡是舞伴之间协调配合的前提。舞伴之间的配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男女双方在共舞过程中必须保持重心稳定的相对独立性,不能有丝毫依赖对方的感觉和动机。有些女伴在舞蹈过程中,过分地依靠男伴,甚至有时“靠”“吊”在男伴身上。应当知道,舞者重心的稳定,是不需要借助对方来完成的。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无能无力方向和旋转及其侧身倾斜、升降、重心转移和交替等情况的暗示、引导与配合之中。
有人会错误地以为,练习体育舞蹈只能和舞伴一同练习才有意义,一个人是无法练习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共同练习固然必不可少,但通过单独练习,完全可以提高重心稳定的能力、自我平衡的能力、运步技巧水平等,特别是对于经常“依靠对方维持重心”的舞者,这种单独练习对于纠正其不良习惯更是必不可少。
重心转移技巧。舞步最基本的问题,说穿了便是人体不断转换重心的问题。这好比戏曲练功的跑圆场,钢琴的练音阶指法,声乐的声调练习,要求天天练,先单独练得滑翔机那样平匀,再和舞伴练得两人如出一辙,如影随形,才算具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舞步运行中,两条腿的摆动,好比自行车的车条,自然而然地向前,脚跟、脚掌、脚尖转换重心,好比车轮的一小段弧线运动。左右脚轮流交换重心的弧线连接起来,恰好似车轮的圆周运动,再展开成一直线轨迹,便形成行云流水般的滑行运动。
因此,掌握重心的转移技巧是任何一个层次的舞蹈者都无法回避的基本技术。它不像升降、倾斜、反身等技巧那样,初级层次的舞者可以置之不顾,它还渗透到所有的技巧之中,可以说是“技巧中的技巧”。
总之,倾斜是以人体纵轴偏离地面绝对垂直坐标为主要特征的,由于这种偏离,不可避免地引起肩横线的水平式倾斜,不是肩部动作和腰部的弯曲性改变。
“摆动”由以下三点构成:
第一,重视脚踝关节和趾关节的协调配合,使脚掌的推力成为腰部推动的辅助性配合。这里应注意,力量运用要适当,如不当,就会使“摆动”变形为“跳动”。
第二,始终以身体在空间的位置的挪动为主,脚下只不过是跟着到达某一位置而已,与前述“领舞”技巧的胯部推动是同一原理。
第三,使用膝关节的缓冲性柔韧。
一旦具有了良好的“摆动感”之后,运步的步幅会随之加大,而这种摆动的步幅,是常规移动中无法实现的。
升降动作并不只是先伸直膝盖再抬起脚跟,以及先放下脚跟再弯屈膝盖,正确的方法是:上升运动时,应先把重心移到脚掌,使脚跟微微离地,然后在脚跟上升的过程中逐步伸直膝盖,配合整个身体的上挺运动,使上升运动达到极限高度;下降运动时,则应首先使用膝盖放松的技术,让膝盖的弯曲先于脚跟的落地,如果还需继续下降,则再使用膝部弯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马丹,黄俊亚.中外体育舞蹈研究动态量化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02):185-194.
[2]李小芬,许佳慧.国内外体育舞蹈研究进展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4):89-97.
[3]陈灿,张清澍.体育竞技价值取向下体育舞蹈属性及特征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5):447-45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