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父母这本书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ingxia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龙应台如是写道,一阵心酸,蒋方舟在《我和我妈》中提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则是“很残酷”,“偏要到很多年后,当自己在他人眼中也有了衰颓的势头,我们才发现父母的睿智。”就像现在流行在社交网络上晒父母盛年时的照片,其实也是一种枉然的补偿。”
  而在我看来,这种补偿是远远不够的,已经成年的我们,是时候重新翻开长辈这本书,以更加平等的身份解读他们,我们能做的是赶在他们衰老之前,理解他们的不易,汲取精神的营养。
  对我妈妈而言,生活是一段艰难的路。外公早年便卧病在床,兄弟姊妹三个,妈妈是老大,她得用瘦弱的肩膀支撐起家里的半边天。那段路没有鸟语花香,也没有莺歌燕舞。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弟妹要成家立业。这样的画面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天还蒙蒙亮,妈妈便要冒着严寒骑着自行车,在清冷的街道上,赶去上班;当别的女孩子开始穿着鲜艳,淡妆浓抹时,她却是最朴素的。小时候常常看到妈妈眉头紧锁,显得疲惫,话语间流露出不耐烦,在心底我是疏远她的;现在想想,妈妈该有多少辛酸,无处言说,才将烦恼倾倒在了我身上。她一定在黑夜里独自流过很多泪,却在每一个黎明到来之际披上坚强的伪装。
  我知道,妈妈并没有把生活过成一首多么激昂的歌,她的曲调不紧不慢,有些低沉。她在生活这缓缓流动的长河中消磨着苦难,变得隐忍、坚强。这些无形的财富慢慢地,在她的絮絮叨叨中教给我,只是我,现在才懂。
  相比于妈妈,本该高大的爸爸对我来说是一个模糊的形象。我们之间的距离很远,远到用一年两次相见来测量。爸爸背井离乡,孤苦伶仃,漂泊在外,谋求一家人的生计,从我出生,便是这样。看到别的孩子躺在爸爸的怀里撒娇,伏在爸爸背上睡觉的画面,我只有黯然伤感,羡慕嫉妒恨。是的,我恨爸爸给我的爱太少,连电话那头的问候都不煽情,一家人的生活费是天大的事,我被挤占到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顾影自怜。这几年,爸爸越发显得苍老了,辛酸的经历,生活的苦楚都被刻进了他的皱纹里,白发中,留给我们的是他离去时的沉默不语和渐渐衰颓的背影。父爱无言,父爱如山。他用勇气、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他在一次次远离中教给我,只是我,现在才懂。
  西塞罗说:“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我们的父母,他们日渐衰老,步履缓慢。可他们的生活阅历,早已积淀成一本书,值得我们重新了解,细细品读。每一次重读,我们都可从中可以发现不一样的父母,收获不一样的感悟。
  【点评】文章的内容要充实,离不开广泛的生活积累。本文作者是从自己的生活浪花中撷取素材,悟出了生活的道理:十几年的人生之路让她重新读懂了母亲的隐忍和坚强,父亲的勇气和担当。而在此之前,曾有过误会、不解,这突出了材料中的“重读”二字。正因为材料源自生活,源自自己的生活体验,读来真切感人。在结构上能做到收尾圆合,扣题点题。开头结尾引用名言,也使文章显出了深度!
其他文献
“各位考生請停笔,考试已经结束。”也许,这将是我至今为止听过的最让我心情复杂的话语。  刚进入高三的时候,完全没有要高考的紧张感,觉着时间还多着呢,高考还早着呢,觉着觉着,黑板上的倒计时已经在不知不知觉中减少了好多,眼看着日子一天又一天的减少,我却不能阻止什么。  高考冲刺一百天的时候,那是我心里起伏最大的时间段。突然两位数的倒计时让我不知所错,心理状态很差劲儿,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都没能得到很好的
期刊
万字通化,千钟饮尽,有万卷兴亡胸中事,有人文而化成天下。在泱泱华夏的热土上,我看到了经千年积淀留存下的历史遗迹,我感受到了它纯情灵动,我听到了它的召唤。它是悬挂在稀星之中的中华之月,它用它的光传达着无数的期待。这月承载着千年的沧桑却始终  将它明朗的光亮源源不断地输于天下。  “月是故乡明”,因这月光的明媚而变得内倾,因着月光的纯情而变得灵动,因这月光的明朗而变得浩荡。这束光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期刊
纽带,即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书信是增进友谊的的纽带;孩子是改善家庭关系的纽带;文字是传承知识的纽带……纽带的意义无疑是可想而知的,同样,错误的纽带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当今时代,中国正全面实行“一带一路”战略。这无疑是中国与亚洲,甚至是欧洲的纽带。“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
期刊
说起纽带,它可以是小小的针脚,缝补慈母手中的寒衣;也可以是一封家书,将血脉亲情紧紧维护;它更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使我们的力量,智慧得以凝聚。你看,纽带存在于万事万物中,有的有形,有的无形,无法想象离了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我认为,纽带的功效应该分为三种境界。  一是功用境界。这一般是指有形的实物。有纽带作用的,太多太多,大到交通运输系统,钢筋水泥,小到一根丝线,一颗纽扣。桥梁连接两岸,
期刊
卡莱尔说:“实际上,人们的联合是不可思议的,是一条神奇的友爱纽带把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世界上的纽带千千万万,分门别类,仔细琢磨,悉心呵护,才能够使国家上下一心,家庭和睦友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孕育了古老而又辉煌的华夏文明。经史典籍,浩如烟海,民间工艺,精巧绝伦,宫殿建筑,震撼人心。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是一条巨大而又坚固
期刊
一百多年前的炮声,给天朝大地带来了灾难,也同样带来了文化——与中华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西式餐厅,外国的唐人街,汉字热,也昭示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其中,“人”作为纽带的作用至关重要。  所谓文化,是一个民族,或是多个民族长期发展下来的一种精神财富,它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民。而两种不同的文化和平共处,因其本身的独立性和地域性,这种和平来得异常艰难,正如一山不容二虎——
期刊
“滴滴滴——今年是20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年华诞。”  “滴滴滴——有信息”  信息是上司发来的:“小李呀,以《大国崛起》为主题的稿子马上就要定下来了,你还要拍几张反映祖国变化的照片,要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哦!”  接到任务后,我拿起相机,开着我的小飞船,“嗖——嗖——”两下就来到了曾经的贫困山区——大凉山。在某张老照片里,大凉山上光秃秃的,一个个穿着破破烂烂的小朋友,满脸灰尘,望着镜头憨
期刊
张华,1934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1955年到西北大学中文系任教,曾任西北大学中文系主任。著作有《鲁迅和外国作家》《爱情自由的历程——鲁迅·胡适·郁达夫·徐志摩的爱情婚姻与家庭》,主编《中国现代杂文史》《中国杂文大观》等,曾在《美文》开设专栏。(下文称:老张华)  张华,生于1954年3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1978.01-1
期刊
我们的生活,  可以远离尘嚣。  森林中有树木窃窃私语,  流淌不息的小溪似万卷书籍。  神的教诲寓于路旁之石,  世界万物皆蕴含着启迪。  ——莎士比亚《面对自然的五分钟》  引子 朝圣者说  丙申立冬第二天,井冈山上冰雪聪明的女画家舒仪致短信,说做了一个好梦。  “昨晚梦见姐姐在山中弹琴,是一架玫瑰紫的钢琴。姐姐弹琴的时候,那些琴键跳起来,全部在空中舞蹈。琴声美妙无比。仙乐飘飘,只应天上有。”
期刊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过程,亦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艺术。如金石甚妙的“三本大书论”让我们懂得,人的一生要读书架上的“有字之书”,读天地之间“无字之书”,读人世间最有灵性的“心灵之书”。正所谓“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唯有在读书中感悟,在实践中运用,在感悟中升华,才算是读透了人生这本书。  现今的人类能够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祖先发明的文字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文字,仅仅通过口口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