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开始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其中对数学能力极为关注。对小学生而言,如何理解数学、掌握数学以及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十分重要,这些问题都能够反映学生的数学能力。高质量的数学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益,基于此,本文以素养为本、促进全面发展为基础,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展开了研究,希望能为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能力;全面发展;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243-02
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迄今为止,数学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作用。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能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有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对此方面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1 通过数学语言培养数学能力
语言和思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的语言是数学思维教学的基本前提,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有效地将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结合,从而训练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按顺序、逻辑进行思考[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来传授知识,语言是传授学生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的数学语言应为学生做模范,年纪较小的学生都比较喜欢模仿教师的语言及动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多语言和行为都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要准确、简明地用词,避免拖延和逻辑混乱。从这几点看来,数学的教学已经将教师的标准提升到另一个层面,这样一来,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有了稳定的基礎。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打造一个自由、活跃的课堂,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语言表达来表述内心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巧妙地指导让学生放松思想,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从而畅所欲言。如果学生产生很大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乐意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2]。
2 通过联系生活培养数学能力
2.1 结合实际生活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新知识与他们熟知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时,他们对新知识的认同感更强,了解新知识的欲望也会更强烈。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发掘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将这些内容当作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贴合实际,让学生明白数学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还是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内在需求,使其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使数学学习事半功倍。
2.2 导入生活情境
笔者认为,教师应善于在教材中运用实例,结合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参与实际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以生活知识为基础来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多了解身边生活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3]。
根据现代心理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现实的问题情境,唤醒他们的思考意志,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要加强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问题,了解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来自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自觉运用数学的观点去理解周围事物,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可以提高自身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4]。
2.3 借助生活经验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将直接影响其数学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将与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断地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数学能力
注重实践活动,给予实践时间和空间,切实提高实践效果,倡导对现实问题情境的自主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数学天赋,促进学生应用数学技能提高数学应用问题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水平,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协调数学应用问题与实际问题共同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二者的最佳结合是创造一种生活情境和一种数学生活。它对教育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创设一个生动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敢于质疑,在自主参与和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维,感受创作过程的无限乐趣。在过去更注重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教材中所处理的问题,但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他们并不能从记忆中找出答案。笔者认为,改变这一现象的关键是善于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一些发散性、趣味性问题,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数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创造适合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种学习的条件,使学生扩展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价值,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炼.让数学素养在“比较”中生长——例谈在比较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
[2]张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8).
[3]李英杰.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
[4]胡美萍.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24).
【作者简介】
周蓓(1983~),女,山东省青岛市,汉族,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能力;全面发展;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243-02
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迄今为止,数学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作用。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能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有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对此方面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1 通过数学语言培养数学能力
语言和思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的语言是数学思维教学的基本前提,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有效地将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结合,从而训练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按顺序、逻辑进行思考[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来传授知识,语言是传授学生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的数学语言应为学生做模范,年纪较小的学生都比较喜欢模仿教师的语言及动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多语言和行为都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要准确、简明地用词,避免拖延和逻辑混乱。从这几点看来,数学的教学已经将教师的标准提升到另一个层面,这样一来,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有了稳定的基礎。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打造一个自由、活跃的课堂,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语言表达来表述内心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巧妙地指导让学生放松思想,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从而畅所欲言。如果学生产生很大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乐意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2]。
2 通过联系生活培养数学能力
2.1 结合实际生活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新知识与他们熟知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时,他们对新知识的认同感更强,了解新知识的欲望也会更强烈。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发掘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将这些内容当作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贴合实际,让学生明白数学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还是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内在需求,使其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使数学学习事半功倍。
2.2 导入生活情境
笔者认为,教师应善于在教材中运用实例,结合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参与实际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以生活知识为基础来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多了解身边生活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3]。
根据现代心理学,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现实的问题情境,唤醒他们的思考意志,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要加强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问题,了解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来自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自觉运用数学的观点去理解周围事物,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可以提高自身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4]。
2.3 借助生活经验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将直接影响其数学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将与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断地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数学能力
注重实践活动,给予实践时间和空间,切实提高实践效果,倡导对现实问题情境的自主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数学天赋,促进学生应用数学技能提高数学应用问题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水平,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协调数学应用问题与实际问题共同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二者的最佳结合是创造一种生活情境和一种数学生活。它对教育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创设一个生动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敢于质疑,在自主参与和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维,感受创作过程的无限乐趣。在过去更注重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教材中所处理的问题,但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他们并不能从记忆中找出答案。笔者认为,改变这一现象的关键是善于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一些发散性、趣味性问题,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数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创造适合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种学习的条件,使学生扩展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价值,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炼.让数学素养在“比较”中生长——例谈在比较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
[2]张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8).
[3]李英杰.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
[4]胡美萍.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24).
【作者简介】
周蓓(1983~),女,山东省青岛市,汉族,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