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趋势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拥有着五千年的古老历史。在原始社会,人类的老祖先可不会写字,因为当时文字还没有诞生,人类从用绳子打结来记事发展到在用石头在骨头或者动物骨头上刻记号。直到仓颉以野兽的脚印为灵感,创造了文字,人类才开始使用最简单的文字来记录事情。有了汉字,就有了汉语,汉语是整个地球使用最为普及的语言之一,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史悠久,本文就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当前存在的困境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悠久历史;当前困境;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隋家傲(1999.10-),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人。
  [中图分类号]:I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也越来越多,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在中国史发展的道路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传承古老中华文明的重要工具,并且也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汉语言文学提升了整个国家人们的人文素质。汉语作为中国的母语开始走向世界,世界掀起了一场“汉语热”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开设汉语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许多地区建立了孔子学院,学习中国汉语,学习中国的传统礼仪,汉语言文学正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中。
  1、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仓颉造字,可以说我国汉字的起源,相传仓颉在南巡时,经过一个三岔路口听到三位猎人在争吵,原因是三人根据地上三个不同动物的足印都希望可以去到自己想要打猎的动物的方向,仓颉灵光一现:“不同的足印可以代表不同的动物,世间其他的物体为什么不可以呢?”此后,仓颉东奔西走,跋山涉水,观察眼睛能看到的所有事物并牢记它们的形象,最终造出了最早的汉字——象形文字。文学是在文字出现之后产生的一种附属品,不同文字排列组合成不同的语句,从而形成文学。我国最原始的文学是文言文,文言文以文字为基础,喜欢引用历史典故,通假字,讲究前后句对称,古人很容易理解,而现代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文言文慢慢地淡出了历史舞台,随之出现的是白话文。
  白话文作为现在中国乃至世界汉语言文学的代表,其结构简单,言简意赅,无论是中国人自己还是正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绝大多数的语句很容易可以理解。所以,汉语言文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发展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的快速发展,汉语言文学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汉语言文学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每一项新鲜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汉语言文学在最初和现在也同样面临着种种难关。
  2.1文言文理解难度大
  在文言文时代,文言文作为当时最主要的字面文学,是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当时的达官贵人、书生商人都在经过学习后掌握了这种汉语言文学,而身份低微、没有经济条件去学习的人只能望洋兴叹,根本理解不了这种复杂的汉语言文学的意思,并且在当今社会,除了潜心去研究过文言文的专家,绝大多数的现代人同样理解不了文言文。它的内容太过复杂,引用太多通假字,太多历史典故,是造成了理解难度过大的问题,这就是汉语言文学在最初所面临的困境。
  2.2国人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不重视
  汉语言文学尽管是我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产物,但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这一传统文学也慢慢遭到了冷漠。教授汉语言文学最好的地方是学校,古时候人们只读四书五经,而现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種各样新兴的学科慢慢霸占了汉语言文学的地位,许多学校或者学生为了整体成绩的提高慢慢忽视了对汉语言文学的关注,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了其他学科,对汉语言文学只做到了略知一二,这种不重视,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大。
  2.3外国语言文学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中国在发展, 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交流,我国拿出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与人交流,外国人也用自己的语言文学与我们沟通,语言文学的交换是一个交融的过程,但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学习不同的外国语言文学。所以,不仅在外国可以看到孔子学堂,在中国,也可以看到许多外国语培训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教给中国人外国的语言文学,这对我国汉语言文学无疑是一种文化的冲击。
  3、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言文学快速向前发展是必然趋势。虽然面对着当前教育的忽视,外国语言文学的冲击等不利因素,但我们应该坚定发展的理念,作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源动力。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想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就宏观来说,中国作为汉语言文学的发源地,应该努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只有提升了影响力,才有机会更好的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只有国家强大了,其他国家才会好奇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才会想方设法去学习它的文化,这是把汉语言文学通过国家发展的最为便捷的途径。
  3.2作为中国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所能,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加一份力。就个人而言,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关注和帮助传播教育是最好的方式,我们应该对身边的人尤其是学生讲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告诉他们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应该被大力支持和发展。作为学生,要注重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不能偏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他学科上,而忽视了对汉语言文学的关注。作为施教者,本身要把汉语言文学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上,才能更好地把这一国粹传授给他人,在传授时,要根据时代的变化适当的改变方式和方法,让被施教者能更好地接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3.3努力传播古典汉语言文学。古典汉语言文学种类多样,其中诗词歌赋最为著名,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典型代表,不同时期的诗词歌赋都有所不同,这些不同正是古典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我国应加强对古典汉语言文学的知识传播,把古典文学推向全世界。
  4、结语
  汉语言文学同京剧、书法一样同为中国的国粹,国家或者个人都应加大对其的重视。国家优先发展综合国力,帮助汉语言文学的散播,个人要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学习和传授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的快速发展是当今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聪颖.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J].毕节学院学报.2009.
  [2]谭敏.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J].经济文学导刊.2009.
  [3]陈灵强.地方性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状分析及转型策略[J].台州学院学报.2014.
  [4]杨丽雪.谈汉语言文学如何适应信息化社会[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5]赵君玉.以就业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方法创新.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6]谢影.汉语言文学的内涵追求与人的涵养[J].长春教育学院.2003.
其他文献
工会作为企业中能够切实保障维护职工权利的组织,拥有受众面积大和群众基础广的特点,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会是中国基于维护职工权利而设立的最大群众
《春怨》一诗是唐诗中的经典。乔治·斯坦纳提出的翻译四步骤要求译者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首先要相信原文本存在的价值,对其有透彻的理解,然后翻译时尽量向作者靠拢,把原文本
党校教育是党直接领导并为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成人教育,在党的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党通过各级党校培育了大批领导干部,保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
论述全球采矿创新 (GMI)活动的宗旨、参与者和内容。总结矿业可持续发展 (MMSD)项目的进展 ,分析 8个焦点方面的问题以及保持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Discusses the purpose
摘 要:罗城古镇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以其独一无二的船形街建筑为世人知晓。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奇巧,兼顾美观的同时又具有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在细节处体现着“和谐”的人文观念和传统的儒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古镇暴露出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合理开发和科学保护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罗城古镇;文化内涵;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罗翊匀(1995-),女,四川省乐山市人,云南省大
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结构主义”的研究重点;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关系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不休的话题,对于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学术界
语言与文学,二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同时语言也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则是语言的升华.不同地域的作家由于受自己所在地区的方言土语的影响在写作中便
期刊
摘 要:白色作为所有色彩中最单纯的颜色,在我国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文化信仰的源头和演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担当重要的精神角色,普遍在审美心理中象征圣洁、安宁的精神气息,进而引起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关键词:白色;儒家;佛家;道家  作者简介:黄怡争(1980.6-),女,壮族,广西百色人,硕士研究生,百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四川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铁佛镇,是内江客家人聚居最多的乡镇,有客家文化、古建筑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古镇逐渐被开发、利用,古镇资源是不可再
摘 要:北方民族的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颇大的,北方民族的文化为中华文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北方民族历史悠久,他们以狩猎游牧为生,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狩猎游牧文化,在此文化内涵中,他们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与此同时,北方民族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从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上来看,中华文化正是在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不断融合、吸收、渗透、变迁、交流、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