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新的目标与要求。2018年正式公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把“关注教育信息化改革”作为基本原则,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智慧课堂平台技术的出现,更契合了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关键词:智慧课堂;核心素养;育人;学科融合
所谓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它的出现印证了现今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是教育改革总趋势和未来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如何借用智慧课堂技术平台,推促核心素养有效达成,完成历史教育特有的育人使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例谈两者之间有效优化,求教于方家。
一、从育人角度思考素养的共通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无论是信息技术教育还是历史学科教育,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塑造学生完整人格。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智慧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运用于课堂教学,而智慧课堂的出现,更是教育现代化新的里程碑。然作为崇尚人文教育的历史学科而言,其素养要求在于“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从育人角度上看,智慧课堂和历史学科都有着教育目标的共通性——通过信息技术或学科优势,促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适应新时代的人才要求。
二、从学科角度落实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关注信息化环境下育人模式的创新,有机融合智慧课堂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将更有利于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回答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借以大数据和云平台突破唯物史观
所谓唯物史观,是指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主要包括生产力对生产关系;重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内在联系等。然对于知识体系尚未完备的高中生而言,掌握纯理论性知识,通常要借助具体事件和相应史料,才能透析其中的本质内涵,突破概念理解阈限。如:为什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何谓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智慧课堂的出现,通过大数据和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利用相关历史数据和历史史料,推促学生对理论的本质理解。本课教学中,针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概念的突破,我借用智慧课堂平台中的屏幕广播推送已准备好的相关史料,如1927—1936年中国经济分布图,城市与农村敌我力量数据表格,以及在大革命失败后,当时党内两种革命道路决择分歧……聚焦“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产生的背景。然后在互动板块中利用分组与讨论模块,让学生结合数据与史料,讨论在当时的中国应当选择怎么道路?从而理解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必然性。
(二)借用动画和时间轴厘清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包括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事件都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发生,并在时空经纬中产生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而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只是选取历史长河中部分主要历史事件进行解读,知识存在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更谈不上厘清历史事件不同时空的承转流变,形成大历史观。如《毛泽东思想》这一课中,大部分教师通常仅是谈论无产阶级在革命道路探索中艰难的历程,却没有让学生明白共产党人为什么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道路的转变?如果在教学时,我们换用时间轴的方式展示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程,就能对以上问题有了清晰的理解。而智慧课堂平台的引入,通过PPT动画演示,就能形象的展现出整个探索过程。如下图:
教师在授课时,结合相应的图片与史料,动态展现革命探索发展的曲折过程,厘清思想产生的时空线索,掌握事件之间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历史格局。
(三)借用影视资料赓续家国情怀
所谓家国情怀,是学习和研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恰当的影视资料最为直观,因此,在《毛泽东思想》中如何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断创新的爱国情怀,我借用智慧课堂特有功能截取了《伟大的转折》中的部分视频,进行正面、直观引导;同时引用中共十九大报告作为导入,并在最后环节展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资料,让学生明白思想理论根据时代进步不断更新发展。
三、从融合角度彰显教育的趋向性
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热潮的今天,学科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趋势。通过学科融合,避免了分学科所带来知识的分割和孤立,将不同知识相互促合,更好的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智慧课堂技术与历史学科有机融合,是未来人才培养的趋势,更是时下教育变革的方向。《毛泽东思想》教学中,充分利用“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的天然优势,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历史概念释析时,利用智慧课堂平台技术,展现地理地圖——《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井冈山地形地貌图》,突出农村革命地分布位置,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首选井冈山的原因。利用智慧课堂技术平台,有效地将地理知识、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知识紧密融合,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问题,更好的推进了知识的传授、方法的达成、素养的升华,我想未来的教育将会朝着这方面进一步迈进。
核心素养的达成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是众多学科共同培养的目标;同时核心素养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贯穿于整个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有机融合,进一步推进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升华,这是每一个教育者的毕生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
[2][3]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3) .
关键词:智慧课堂;核心素养;育人;学科融合
所谓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它的出现印证了现今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是教育改革总趋势和未来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如何借用智慧课堂技术平台,推促核心素养有效达成,完成历史教育特有的育人使命,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例谈两者之间有效优化,求教于方家。
一、从育人角度思考素养的共通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无论是信息技术教育还是历史学科教育,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塑造学生完整人格。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智慧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运用于课堂教学,而智慧课堂的出现,更是教育现代化新的里程碑。然作为崇尚人文教育的历史学科而言,其素养要求在于“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从育人角度上看,智慧课堂和历史学科都有着教育目标的共通性——通过信息技术或学科优势,促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适应新时代的人才要求。
二、从学科角度落实教学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关注信息化环境下育人模式的创新,有机融合智慧课堂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将更有利于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回答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借以大数据和云平台突破唯物史观
所谓唯物史观,是指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主要包括生产力对生产关系;重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内在联系等。然对于知识体系尚未完备的高中生而言,掌握纯理论性知识,通常要借助具体事件和相应史料,才能透析其中的本质内涵,突破概念理解阈限。如:为什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何谓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智慧课堂的出现,通过大数据和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利用相关历史数据和历史史料,推促学生对理论的本质理解。本课教学中,针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概念的突破,我借用智慧课堂平台中的屏幕广播推送已准备好的相关史料,如1927—1936年中国经济分布图,城市与农村敌我力量数据表格,以及在大革命失败后,当时党内两种革命道路决择分歧……聚焦“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产生的背景。然后在互动板块中利用分组与讨论模块,让学生结合数据与史料,讨论在当时的中国应当选择怎么道路?从而理解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必然性。
(二)借用动画和时间轴厘清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包括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事件都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发生,并在时空经纬中产生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而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只是选取历史长河中部分主要历史事件进行解读,知识存在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更谈不上厘清历史事件不同时空的承转流变,形成大历史观。如《毛泽东思想》这一课中,大部分教师通常仅是谈论无产阶级在革命道路探索中艰难的历程,却没有让学生明白共产党人为什么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道路的转变?如果在教学时,我们换用时间轴的方式展示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程,就能对以上问题有了清晰的理解。而智慧课堂平台的引入,通过PPT动画演示,就能形象的展现出整个探索过程。如下图:
教师在授课时,结合相应的图片与史料,动态展现革命探索发展的曲折过程,厘清思想产生的时空线索,掌握事件之间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历史格局。
(三)借用影视资料赓续家国情怀
所谓家国情怀,是学习和研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恰当的影视资料最为直观,因此,在《毛泽东思想》中如何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断创新的爱国情怀,我借用智慧课堂特有功能截取了《伟大的转折》中的部分视频,进行正面、直观引导;同时引用中共十九大报告作为导入,并在最后环节展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资料,让学生明白思想理论根据时代进步不断更新发展。
三、从融合角度彰显教育的趋向性
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热潮的今天,学科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趋势。通过学科融合,避免了分学科所带来知识的分割和孤立,将不同知识相互促合,更好的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智慧课堂技术与历史学科有机融合,是未来人才培养的趋势,更是时下教育变革的方向。《毛泽东思想》教学中,充分利用“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的天然优势,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历史概念释析时,利用智慧课堂平台技术,展现地理地圖——《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井冈山地形地貌图》,突出农村革命地分布位置,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首选井冈山的原因。利用智慧课堂技术平台,有效地将地理知识、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知识紧密融合,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问题,更好的推进了知识的传授、方法的达成、素养的升华,我想未来的教育将会朝着这方面进一步迈进。
核心素养的达成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是众多学科共同培养的目标;同时核心素养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贯穿于整个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有机融合,进一步推进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升华,这是每一个教育者的毕生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
[2][3]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