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喻句的认知翻译研究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ljia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喻作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可以使事物(或人物)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修辞领域中明喻句的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本文从认知翻译出发,选取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探索《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明喻句的翻译特点及风格。研究发现,对于散文中的明喻句,语言、认知和现实层面的翻译各有侧重,具体选择哪一层面的翻译,取决于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即更注重形式的保留或是意在凸显文本信息的传递。
  关键词:认知翻译观;明喻;“现实-认知-语言”;翻译三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0-0039-04
  0引言
  张培基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的译著和专著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被国内外图书馆收藏。他译著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收录其翻译生涯中的经典译作,给译者带来很大的启发。本文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研究对象,探寻散文中明喻句的英译情况,旨在挖掘多样的翻译方法技巧,为译者提供更开阔的翻译视角,促进中国文学的翻译进程,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明喻与认知翻译观
  《现代汉语词典》(2000年修订本)将“明喻”定义为比喻的一种,是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以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常用的比喻词有“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如“她红红的小脸像个熟透了的苹果”。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中将明喻定义是“分明用另外事物来比拟文中事物的譬喻,且正文和譬喻两个成分不但分明并揭,而且分明有别”。明喻这种修辞手法在散文中较为常见,而将散文翻译好的关键一点就是准确翻译修辞格。明喻形象生动,能体现原作风格,然而文学作品中明喻翻译研究并非常见。因此,本文从认知翻译观的视角,剖析明喻修辞格的英译,希望能对散文的英译有所启发。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成型。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理論,而是多种语言体系的统称,其在描述语言的基础上,力图解释语言的系统性、结构性及功能性。认知语言学的基础是体验哲学[2],其代表人物Lakoff[3-4]提出:人类的认知、概念、意义、推理、理解和语言等都是来源于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经验。因此,认知语言学不仅涉及语言本体,还与我们生活的世界紧密相关,并尝试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语言做出新的阐释。认知语言学指导翻译行为不仅为译者的行为提供依据,也极大地丰富了现有的翻译理论。基于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 认知翻译观提出强化认知主体 (包括作者、读者、译者)认知体验的多维互动, 紧密结合三个环节(作者、文本、读者),从而努力实现源语在目标语中的准确充分表达[5]。王寅[6]提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根据体认语言学(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王寅[7]认为汉语成语的英译可建立在三个层次上,即“现实-认知-语言”,译者可以在这三个层面上择一(或二)进行翻译。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行为,其后还有复杂的认知机制和现实世界。译者只有充分理解了原文,才能在目标语中将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传递出来。陈道明[8]也指出,离开文本不可能揣摩出作者意图,但不考虑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文化、自然环境,不经过读者、译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解读、理解,也不可能判断出文本的意义。为检验认知翻译观指导下的明喻文本英译效果,本文以泰特勒[9]的翻译三原则,即传意性、可接受性和相似性,作为检验标准,评估译文质量。
  2认知翻译研究综述
  章国军[10]在翻译中国古诗词中的意象时发现,译者在构建译文文本世界时,要通过目的语的内容、形式或文化再现原文本诗歌意象的民族文化、审美情趣和文化含义。他所强调的是译者应该关注目的语的特征,以最为恰当的表达方式再现原文本诗歌的丰富内涵。张琼玉[4]根据商标翻译的原则,尝试建构了三种商标翻译认知模式,并最终得出商标翻译也是基于译者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经验,具有体验性。此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及创造性有助于“和谐翻译”关系的构建。
  谢之君和杨月华[11]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入手,系统论证了网络流行语的生成、理解机制。文章指出,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使用过程中生成新的诠释和解读,且认知主体的认知与创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流行语的翻译。徐峰[5]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与翻译创造性、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三个方面,剖析纪录片《美丽中国》的字幕翻译,深入阐释了认知翻译观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廖素云与冯琰[12]从认知视角研究《丰乳肥臀》中的明喻翻译,他们发现在葛浩文的英译中,约80%的明喻翻译保留了本体和喻体。为匹配目的语读者的认知隐喻范畴,译者多采用替换和省略的翻译方法处理中西方文化中不兼容的明喻。
  在一项基于认知翻译学的研究中,孙丽[13]发现:对两种客观现实和语言现实差异性的认知不足确实影响学习者的源语理解与译文表达。因此译者务必理解原文的含义,意识到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做好翻译过程中的符号转换以及心理机制转换工作。张焱等人[14]从认知翻译学的视角出发,探究中医典籍英译中的识解研究,提出翻译的“三步走战略”,即翻译前从原文文字中去感知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具体的场景以及原文中的识解方式,把握原文想要传达的真正信息;翻译中通过大脑对这些情景进行加工,选择恰当的识解方式,从而对原文进行巧妙地转换;翻译后做到译者与读者之间的双赢。刘浩霞[15]围绕认知翻译观中翻译的“两个世界”——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歌《江雪》及其三种英译本为例,讨论认知翻译观下诗歌英译的“两个世界”;最后对译者提出了三点希冀,即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采取多种翻译策略、培养独立自主的判断意识。   3文本分析
  通过统计,笔者发现书中共有86处明喻句。依据王寅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笔者将发现的明喻句译文进行分类,具体占比情况如下:
  从表格可以看出,基于语言和认知层面的翻译涵括了本书大部分明喻句,基于现实层面的译文数量上相对较少。下面笔者将择取一些翻译实例,进一步阐述认知翻译理论的应用。
  3.1语言层面
  例1:他的作品将永远像一盏明灯那样地照耀我们前进!
  译:His works, however, will shine permanently like a beacon to guide our advance.
  译文将比喻词“像”译为“like”,对原文进行了如实转换。“明灯”也保留了原有意象,译为“beacon”。总体来说,译文趋近于直译,但好在中英文化中对于“明灯”这个意象的认知是基本相同的,都含有“照亮前行道路”之意。因此译者只需传递出原文语言层面的意义,译文读者便能再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樣的场景。
  例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译:The bygone days, like wisps of smoke, have been dispersed by gentle winds, and, like thin mists, have been evaporated by the rising sun.
  译文在意义和形式上都忠实于原文。“微风吹散轻烟”与“初阳蒸融薄雾”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原文采用这种比喻已经是简单易懂,无需多加解释。译者也是发现了这一点,翻译时才完全忠实于原文。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关文化差异,因此语言层面的情境再现即可实现传达意义的目的。
  3.2“语言 认知”层面
  例3:一个人,哪怕他的脾气有如虎狼那么凶暴,我相信如果常住在海滨,一定会变得像羔羊一般驯良。
  译:A person with a terrifying hot temper will become, I believe, as meek as a lamp after a long stay by the seashore.
  原文中使用了两个明喻:“如虎狼”和“像羔羊一样”,但是两处明喻的翻译处理方式却不相同,有效地避免了译文行文的单调枯燥。“a terrifying hot temper”直接表现出脾气之暴烈,从认知层面上开门见山,再现原作者想表达之意;而“as meek as a lamp”将比喻词和喻体都保留了下来,实现了语言层面的忠实翻译。
  例4: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
  译: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off a needle point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 quietly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without leaving a trace.
  译文实现了比喻词和喻体的如实转换,同时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者添加“without leaving a trace”注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由此一来,语言层面上的情景再现与认知层面上的内涵义再现都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通过对以上四例明喻句的分析,不难看出:基于语言层面的翻译大多是采用直译手法,没有涉及到深层的认知领域。喻体通俗易懂,且不存在文化间的差异。根据翻译三原则,此类译文可以为读者所接受,译文形式与原文形式相似度较高。但是从传意的角度讲,读者需要思考喻体的深层含义,即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以理解译文。
  3.3认知层面
  例5:像云烟般的前尘往事。
  译:Transient fleeting events of the past 40 years or so.
  由于原文表达较为隐含内敛,译者在翻译时便直接点明原作者想表达之意。“前尘往事”指过去的那些岁月发生的一件件、一桩桩,“云烟”在原文中是形容时间如白驹过隙,光阴似箭,指岁月流逝之快。从认知层面,译文用“transient fleeting”二词准确表达了原文内涵,虽没有保留原文喻体和比喻词,但这种译文简单直接,对读者很友好。
  例6:豆子般大的雨点
  译:The rain pelted down in big drops.
  汉语中常使用一些意象来做喻体,比如“豆子般大的雨点”和“芝麻大的事儿”。对于英文读者来说,文化差异使得他们与原文读者没有相同的阅读体验。而对于译者来说,忠实传递原文内容才是第一位的。因此,译者舍弃了原文的明喻表达,用最简单、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再现原文。至于“豆子般大”到底是形容雨下的大或小的问题,译文读者不再需要思考这一明喻之意,便可直接获得句意。
  3.4现实层面
  例7:昨天在帕都瓦城遇见大雪,那里本已是桃红似锦,柳碧如荫,而天空中的雪片,却是搓棉扯絮一般,纷纷下落。
  译:Yesterday, snow fell in large flakes on Padova when the city was at the height of its beauty with pink peach blossoms and green willows.
  原文中有三处使用了明喻,其中“桃红似锦”与“柳碧如荫”形式对照,行文工整。但是翻译最核心的功能是传递意义。为使译文简明易懂,译者联系实际,直接翻译出原文的核心意义,即“粉红色的桃花”和“绿色的柳枝”。“搓棉扯絮一般”用来形容雪下得大,同理,译者用“fell in large flakes”直接点明主旨。这种译法方便读者,减轻了他们的认知负担。   例8:我能在奔波数万里扰攘十几年,有时梦想得到一张一尺见方的书桌而渺不可得的情况下,居然有了一间窗明几净的研究室,简直如坐天堂,如享天福了。
  译:Imagine how overwhelmed with joy I was to have a bright research room complete with a desk after spending more than a decade rushing about from place to place sometimes with the vain dream of getting a mere small desk of my own!
  原文将“我”兴奋激动的心情比作身在天堂般幸福的心情,译者在注释里面也提到,此处的明喻不宜直译。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原文字数较多,若将两个明喻句一五一十地翻译出来,译文未免太过冗长;二来,原文是想表达“我”高兴无比的样子,译者将这一内容理解并再现时,认为重点在意义,而非形式。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译者选择忽略语言层面的翻译,结合语境,侧重于现实层面的原文重现。
  綜上,基于认知层面和现实层面的翻译多是采取意译的方式,直接传达原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意义。此举措虽然有抽象概括之嫌,但好在保留了原作的风骨气韵。此类译文传意性较强,重在再现原作者的思想,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因而广为读者接受。基于现实层面的译文,多是将原文与当下场景紧密结合,考虑语境和语篇,能保证读者理解原文信息。不足之处在于形式上原文与译文相似度较低,不能很好地保留原文的明喻,缺乏一定的美感。同时,也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
  4结语
  本文以翻译三原则(传意性、可接受性、相似性)为标准,选取《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出现的明喻文本,从认知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三个层次具体分析译文表达。
  研究发现,基于现实层面的译文数量较少,多数译文着重于语言和认知层面的再现。笔者认为,明喻的作用在于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基于语言层面的翻译保留了原明喻句的形式,更好的发挥明喻句的作用。另外,基于语言层面的翻译大多采用直译手法,并没有涉及到深层的认知领域。且喻体通俗易懂,中外读者都能明白喻体具体所指。此类译文可以为读者所接受,译文形式与原文形式相似度较高;但是从传意的角度讲,读者需要思考喻体的深层含义,即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以理解译文。而侧重认知和现实层面的译文,以读者为中心,多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此类译文以清晰译出意义为主,当形式与意义不可兼得时,常是形式让位于意义。
  翻译的认知研究迄今已有三十多年,期间翻译领域更多的问题可以借由认知视角来进行深刻的阐释。正如吴义诚[16]所言,“基于认知的翻译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对‘翻译是如何发生的?’做出科学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出双语转换的思维规律,从而为翻译科学的建构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笔者查阅到,著名期刊《上海翻译》上刊登了一篇有关翻译的认知机制研究的文章。韩晓和费晓东[17]聚焦工作记忆容量和词汇加工速度,探讨日汉交替传译过程中的认知机制。他们发现所研究的两个变量作用效应和作用阶段不同,这进一步明确了口译中认知资源分配的主次关系。而翻译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正在于其规律性和可预测性。随着认知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文本,而是采用各种科学手段进行观察、测试、取证,相信认知法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更具有解释性的理论。
  本文的研究只是初步阐释了认知机制下明喻句的英译,希望借此文抛砖引玉,引出更多更好的研究,从而让我们对修辞格的翻译有更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1.
  [2]Lakoff,G.,M.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3]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张琼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商标翻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S4):36-39.
  [5]徐峰.从认知翻译观解读《美丽中国》字幕翻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3):74-75 104.
  [6]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5):15-20.
  [7]王寅.体认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成语英译:基于《红楼梦》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J].中国翻译,2019,40(4): 156-164 190.
  [8]陈道明.隐喻与翻译: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40-43 50.
  [9]Tytler,A.F.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M]. London:Dent,1790.
  [10]章国军.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诗歌的意象翻译:以李商隐诗歌中的“蜡烛”意象为例[J].外国语文, 2011,27(4):78-81.
  [11]谢之君,杨月华.网络流行语认知价值及翻译[J].上海翻译,2015(3):23-27.
  [12]廖素云,冯琰.从认知隐喻视角小议《丰乳肥臀》中的明喻翻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35(6):179-183.
  [13]孙丽.翻译日志所反映的学习者翻译过程中的认知环节现状:项基于认知翻译学的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125-131.
  [14]张焱,李佳.认知翻译学视角下中医典籍英译中的识解研究:以《伤寒论》英译本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5):168-173.
  [15]刘浩霞.认知翻译观照下诗歌英译的“两个世界”[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2):89-93.
  [16]吴义诚.翻译研究的认知取向[J].外国语,2000(5):55-61.
  [17]韩晓,费晓东.交替传译过程中的认知机制研究:基于工作记忆容量和词汇加工速度的探讨[J].上海翻译, 2021(2):76-81.
  (责编:赵露)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公款浪费名目繁多,花样不断创新,诸如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建造豪华办公大楼和政绩形象工程等,行政奢侈浪费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一根烟二两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坐栋楼”,这句顺口溜生动地表达了老百姓对某些政府部门奢侈浪费现象的厌恶。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
1948年下半年,美国已经看出中共在大陆的胜利只是个时间问题,美国担心,一旦国民党政权退到台湾,则台湾很可能遭到和大陆同样的命运:落入共产党之手。为此,美国作出决定,策划“台独”,幕后掌控台湾。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阻止败离大陆的国民党人特别是蒋介石退台。  1948年秋,美驻台总领事克伦茨与当时的台湾省主席魏道明进行接触。魏道明向克伦茨表示:如果美国能提供10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美国对台“心理支
摘要:藏学研究是专门研究藏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形态的综合性学科。本文运用CiteSpace引文空间分析软件,以中国知网收录的以“藏学”为主题词的2602篇文献为样本,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聚类视图与突发性关键词时序列表,得出我国藏学研究核心热点以“西藏”“藏传佛教”“吐蕃”等内容为主。藏学研究领域突发性关键词包含“日光城”“农奴制度”“于式玉”等。本文通过梳理藏学研究热点与突发性关键词为藏学领域的后续探索
湖南邵阳隆回县境内山地多,尤其是北面崇山峻岭,山洞密布,溪涧纵横,古树参天,是各种山禽野兽藏身的好场所,野猪、麂羊、狐狸、野兔、刺猬、竹鼠、山鸡时有出没。1954年农历四月下旬在七江镇杨家山的高坝凼,有村民还打过一只200多斤的华南虎。  近日,笔者走访了当年参加打虎的猎人匡光升,他今年85岁,依然鹤发童颜,身子硬朗,年轻时是著名猎手,能追上飞跑的猎狗,人称“飞毛腿”,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美9天,是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次出访活动中,邓小平就美国关注的“台湾问题”发表了谈话。然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谈话竟然通过话筒同时外传……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及夫人卓琳抵达华盛顿第一晚外出参加的首次活动,是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家出席一场非正规的“聚旧家宴”。  在闲谈中,布热津斯基对邓小平说,为了达
失散老红军主要是指战争年代因被俘、被捕、伤病等原因离队的红军战士。在“文革”时期,他们受到了很多委屈和歧视,很多已经凄凉谢世。2014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爱好摄影的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阳红光将自己的镜头对准湖南平江失散老红军,记录下他们晚年简朴而平静的生活。  1.钟解连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平江现存年龄最大的失散老红军  2.1930年5月钟耕深参加中国工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6-0053-02  在建立HSE管理体系之前,我们要了解企业的现状,那就需要对企业做一次初始状态的评审。初始状态评审是对管理现状进行一次评估,是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基础。为此,企业应建立一个评审组,评审组可由企业的员工组成,也可外请咨询人员,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1 评审目的  评审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
从中世纪开始,许多人都认为洗澡是不健康的行为,会带来疾病。有人甚至认为,洗澡是一种罪。17世纪的欧洲人对个人卫生并不怎么在意,他们很少洗澡;要洗也是那些最有钱的人才洗。这些富人使用木制或铜制的澡盆,澡盆前生一堆火;洗澡水在厨房烧热再由仆人装进桶里带上楼。  当时的肥皂非常昂贵,即使要用,也只能在面部、颈部和双手涂抹,偶尔也在脚上涂一点。因此,那个年代的人自然是体味浓郁,嘴里是一股子臭气。为了掩盖体
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发布“罪己诏”,公开向天下检讨的皇帝是汉文帝刘恒。  刘恒即位后,连续几年天灾不断,收成很差。对此,他忧心如焚,写下检讨:“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过欤?将百官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欤?何其民食之寡乏也!”这连续几年作物歉收、水害疾疫成灾是不是自己执政有失?又或者养官的俸禄太多?没用的事做得太多?  汉文帝的检讨应该
摘要:随着经济生活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大学生告别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后开始出现空虚抑郁、信仰缺失、内心迷茫等现象,甚至出现自杀倾向,高校大学生呈现“空心病”的现象日益增多。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检察职业学院三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1171名本、专科学生作为样本,通过调研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心理需求、生活态度、自我认同和职业规划方面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