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哪天穿什么衣服,不是由官员自己选择,而是要由朝廷统一下命令
京官生活服装花销很大,特别刚开始当官的时候。
清朝对官员服装的要求特别细。官服所要求的材料多较为贵重,官帽上的顶珠,亦皆以贵重材料制作,比如一暖帽周围有一道檐边,须用名贵皮料,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
清代官服皆须官员自行购置,甚至皇帝赏赐之物有些亦如此。比如清代皇帝常赏赐官员花翎,以示奖励。这种赏赐,多数时候只是赐予其资格,花翎需要官员自行购置,其价格因眼数不同从数十两到数百两不等。赏穿之黄马褂,有些情况下也是受赏者自行置办。
哪天穿什么衣服,不是由官员自己选择,而是要由朝廷统一下命令。《王文韶日记》比较详尽地记载了他一年更换服饰的次数。日记所述,他前三个月入宫,换了十一套衣服,平均不到九天就要换一次。
所以为官之初,购置官服,对很多官员来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很多缺乏经济实力的京官不得不长年借用官服。李慈铭日记光绪十五年一月一日:“京官多有不能具衣冠者,余为郎三十年,去岁始得一称。”
官员升官之后,首先考虑的不是庆祝,而是焦虑于如何购置官服。光绪十六年,李慈铭终于补授山西道监察御史,他叹道:“行年六十有二,始以正五品左转从五品,强号迁官(人们一般认为御史较郎中尊贵),始具舆服,衰颓冠獬,潦倒乘骢,草创威仪,未曾上事,已欲倾家,亦可笑矣。”
刘光第原本清贫,光绪年升官后,一下子“用度顿添,异常艰窘”,他在家书中大谈苦况:“城外学堂亦打算顶与别人,兄租不起了。隔数日须往颐和园住班。老骡不行,又要买马,又要添皮衣,非狐皮不行;且定要貂褂。乾隆中,前南园先生即是在军机处值日无衣,冷病死的;又要添人,至少亦当多用四五百金。”
曾国藩索以俭朴闻名。晚年他在家书中说自己“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多次要求子女“衣服不可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由此引出后世的种种渲染,比如说他最好的衣服是一件天青缎马褂,只在新年和重大庆典时才拿出来用,平素便放在衣橱里,因此用了三十年依然犹如新衣云云。
其实鞠啉们经常需要出入宫廷,衣服必须体面,方符国家体制。曾国藩为人固然节俭,但是在官派威仪上却绝不含糊。
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说:我仕宦十余年,现在京寓所有惟书籍、衣服二者。衣服则当差者必不可少,书籍则我生平嗜好在此,是以二物略多。将来我罢官归家,我夫妻所有之衣服,则与五兄弟拈阄均分。
确实,入都为官后,曾国藩的个人财物中最值钱者就是衣服了。《湘乡曾氏文献》中有一篇账单,记载他入京之初拥有的部分衣服:
芝麻纱袍套一付,线绉绵袍褂一付,宁绸单袍线纵套一付,呢袍褂一付……湖绉棉袍一件,大呢皮马褂一件,湖绉皮军机马褂一件,珍珠小毛袍褂一付,羊皮海虎绸袍一件,大呢绵马褂一件,皮圆袍一件,紫毛褂一件,沈香茧袍一件,灰鼠袍褂一付……
衣服档次较入京前明显上升一大级。
仅帽子一项他就有大毛冬帽、小毛冬帽、大呢风帽、小毛小帽、皮风帽等十一顶。这些衣服的购置都不便宜,通常在数两至数十两银子之间。曾宝慈在《从文正公日记看晚清习尚》中写道:“那时……裁缝工钱,袍子每件大概一千五至一千八百文……材料部分,绸袍二件计六千五百文,貂褂……二十千文。”
随着官职上升,曾国藩又陆续大量添置衣服。特别是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赴四川主持乡试,将所带的衣服列成单据,更可以让我们领略前清官员的排场。他带了一共九大箱,清代官员服饰要求之繁缛铺张于此可见。
京官生活服装花销很大,特别刚开始当官的时候。
清朝对官员服装的要求特别细。官服所要求的材料多较为贵重,官帽上的顶珠,亦皆以贵重材料制作,比如一暖帽周围有一道檐边,须用名贵皮料,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
清代官服皆须官员自行购置,甚至皇帝赏赐之物有些亦如此。比如清代皇帝常赏赐官员花翎,以示奖励。这种赏赐,多数时候只是赐予其资格,花翎需要官员自行购置,其价格因眼数不同从数十两到数百两不等。赏穿之黄马褂,有些情况下也是受赏者自行置办。
哪天穿什么衣服,不是由官员自己选择,而是要由朝廷统一下命令。《王文韶日记》比较详尽地记载了他一年更换服饰的次数。日记所述,他前三个月入宫,换了十一套衣服,平均不到九天就要换一次。
所以为官之初,购置官服,对很多官员来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很多缺乏经济实力的京官不得不长年借用官服。李慈铭日记光绪十五年一月一日:“京官多有不能具衣冠者,余为郎三十年,去岁始得一称。”
官员升官之后,首先考虑的不是庆祝,而是焦虑于如何购置官服。光绪十六年,李慈铭终于补授山西道监察御史,他叹道:“行年六十有二,始以正五品左转从五品,强号迁官(人们一般认为御史较郎中尊贵),始具舆服,衰颓冠獬,潦倒乘骢,草创威仪,未曾上事,已欲倾家,亦可笑矣。”
刘光第原本清贫,光绪年升官后,一下子“用度顿添,异常艰窘”,他在家书中大谈苦况:“城外学堂亦打算顶与别人,兄租不起了。隔数日须往颐和园住班。老骡不行,又要买马,又要添皮衣,非狐皮不行;且定要貂褂。乾隆中,前南园先生即是在军机处值日无衣,冷病死的;又要添人,至少亦当多用四五百金。”
曾国藩索以俭朴闻名。晚年他在家书中说自己“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多次要求子女“衣服不可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由此引出后世的种种渲染,比如说他最好的衣服是一件天青缎马褂,只在新年和重大庆典时才拿出来用,平素便放在衣橱里,因此用了三十年依然犹如新衣云云。
其实鞠啉们经常需要出入宫廷,衣服必须体面,方符国家体制。曾国藩为人固然节俭,但是在官派威仪上却绝不含糊。
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说:我仕宦十余年,现在京寓所有惟书籍、衣服二者。衣服则当差者必不可少,书籍则我生平嗜好在此,是以二物略多。将来我罢官归家,我夫妻所有之衣服,则与五兄弟拈阄均分。
确实,入都为官后,曾国藩的个人财物中最值钱者就是衣服了。《湘乡曾氏文献》中有一篇账单,记载他入京之初拥有的部分衣服:
芝麻纱袍套一付,线绉绵袍褂一付,宁绸单袍线纵套一付,呢袍褂一付……湖绉棉袍一件,大呢皮马褂一件,湖绉皮军机马褂一件,珍珠小毛袍褂一付,羊皮海虎绸袍一件,大呢绵马褂一件,皮圆袍一件,紫毛褂一件,沈香茧袍一件,灰鼠袍褂一付……
衣服档次较入京前明显上升一大级。
仅帽子一项他就有大毛冬帽、小毛冬帽、大呢风帽、小毛小帽、皮风帽等十一顶。这些衣服的购置都不便宜,通常在数两至数十两银子之间。曾宝慈在《从文正公日记看晚清习尚》中写道:“那时……裁缝工钱,袍子每件大概一千五至一千八百文……材料部分,绸袍二件计六千五百文,貂褂……二十千文。”
随着官职上升,曾国藩又陆续大量添置衣服。特别是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赴四川主持乡试,将所带的衣服列成单据,更可以让我们领略前清官员的排场。他带了一共九大箱,清代官员服饰要求之繁缛铺张于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