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过程中,一些理财师往往在周末利用城际高铁的便利性,跨地域进行学习和交流,使我们看到了理财师群体勤奋好学的风貌,也看到了行业的希望。
总体来看,专业认证是理财师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强大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是理财师成功的基本要素。
专业认证是基本途径
学历是“敲门砖”,从业资格是“门票”,专业认证是“身份证”。《中国理财师职业生态(2018)》调研数据结果显示,接近9成以上的理财师具有本科以上学位。这是由于多年来金融机构对新员工的学历要求显著高于其他行业,且大多数金融机构特别青睐于国内外著名高校,学历成为进入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如图1所示。
同时,理财师在实际展业和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时,必须拥有相关金融监管单位发放的从业资格,其中包括基金从业资格、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券从业资格等成为其必备的资格证书。在本次调查过程中,95.48%的受访理财师拥有各种不同种类的从业资格,76.28%(计数3507位)理财师持有2个以上的从业资格证书。
然而,除了学历和资格认证以外,真正能代表理财师知识结构和从业资历的,则是各种理财师专业认证。理财师专业认证通常包括知识结构的学习、认证考试、并需要一定的从业经验才能获得颁发证书。这些证书不仅在理财师转换服务机构时,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专业标识,同时,在面对客户时,也是专业能力的表现之一。本次调查显示:近8成(79.40%)理财师持有各种理财师专业认证证书。
事实证明,良好的高等教育、上岗从业证书和理财师专业认证证书不仅是金融机构在招聘时会考虑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大众理财顾问》杂志最新理财人群调研结果显示,过往业绩表现、从业年限、专业资质及从业机构也是投资者决定是否选择信任一位理财师的主要因素。因此,拥有强大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经验,显然是理财师成功的一个基本要素。
多层次专业培训体系正形成
机构普遍提供内部培训,外部学习机会受青睐。目前为提高旗下理财师的展业能力,理财师所在机构普遍为理财师提供相应的内部培训。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86.6%的理财师表示所在机构有内部培训(下页图2),但是仍有13.4%的理财师表示所在机构几乎不提供培训。虽然所在机构内部培训覆盖面较广,但表示有内部培训的理财师当中,近60%的理財师认为内部培训对实际工作效果有限,只有40%的理财师认为对实际工作有实际帮助。这个结果多少有点出乎金融机构的意料,同时,也显示出理财师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可能和机构组织的培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背离,值得引起各金融机构的培训部门认真反思。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全部样本中,共有2112名理财师自愿回答了表达主观感受的选项。其中77.41%选择回答的理财师表示会自费接受外部培训(图3),占比较高。这个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理财师自身的学习意愿还是相对比较高的:在机构内训无法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时,大量理财师在外部自费寻求学习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我国理财师专业培训正在形成以认证培训、机构内训、社会培训这样一个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多数希望继续学习
学无止境,仅4成理财师感到自信(图4)。财富管理服务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为客户服务时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财富管理服务涉及投资、保障、税务、人生规划等多个领域,一名专业理财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学习,以增加服务客户的能力。在本次调研活动中,只有39.76%的受访理财师表示对自己的理财专业技能“很自信”,而53.93%的理财师表示“一般般”,6.3%的理财师则表示“缺乏自信”。
自辟学习阵地
理财师自辟学习新阵地。在2112名接受主观感受选项的理财师中,近7成(69.62%)表示“专业财富管理线上学习平台”是自己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但“现场集中式专题培训”和“系统性的执照考试学习”两种传统方式仍有大量的受众,分别占比67%和66.54%。而随着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有35.02%的受访理财师会使用“微信朋友圈等线上资讯了解”的方式进行碎片化学习。其中,超过8成(81.59%)的受访理财师表示“金融产品分析判断能力”是自己目前最期望获得的专业能力。78.47%的受访理财师期望获得“客户常见法律税务建议能力”,71.08%的受访理财师期望获得“家庭理财规划架构能力”,53.38%的受访理财师期望获得“客户营销服务能力”。
正是看到理财师较为广泛的学习需求,市场上也出现一批提供相应的线上教育服务的理财师平台。同时,涌现出一批地区性的获得相应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地方性社会团体组织(如此次参与调研推广工作的8家地方性理财师协会),并涌现出一批自发的理财师专业团体。这些平台、协会和团体通常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免费理财师沙龙,不仅加强了理财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理财师提供了大量的外部教育资源。而在实际过程中,一些理财师往往在周末利用城际高铁的便利性,跨地域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使我们看到了理财师群体勤奋好学的风貌,也看到了行业的希望。
总体来看,专业认证是理财师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强大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是理财师成功的基本要素。
专业认证是基本途径
学历是“敲门砖”,从业资格是“门票”,专业认证是“身份证”。《中国理财师职业生态(2018)》调研数据结果显示,接近9成以上的理财师具有本科以上学位。这是由于多年来金融机构对新员工的学历要求显著高于其他行业,且大多数金融机构特别青睐于国内外著名高校,学历成为进入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如图1所示。
同时,理财师在实际展业和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时,必须拥有相关金融监管单位发放的从业资格,其中包括基金从业资格、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券从业资格等成为其必备的资格证书。在本次调查过程中,95.48%的受访理财师拥有各种不同种类的从业资格,76.28%(计数3507位)理财师持有2个以上的从业资格证书。
然而,除了学历和资格认证以外,真正能代表理财师知识结构和从业资历的,则是各种理财师专业认证。理财师专业认证通常包括知识结构的学习、认证考试、并需要一定的从业经验才能获得颁发证书。这些证书不仅在理财师转换服务机构时,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专业标识,同时,在面对客户时,也是专业能力的表现之一。本次调查显示:近8成(79.40%)理财师持有各种理财师专业认证证书。
事实证明,良好的高等教育、上岗从业证书和理财师专业认证证书不仅是金融机构在招聘时会考虑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大众理财顾问》杂志最新理财人群调研结果显示,过往业绩表现、从业年限、专业资质及从业机构也是投资者决定是否选择信任一位理财师的主要因素。因此,拥有强大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经验,显然是理财师成功的一个基本要素。
多层次专业培训体系正形成
机构普遍提供内部培训,外部学习机会受青睐。目前为提高旗下理财师的展业能力,理财师所在机构普遍为理财师提供相应的内部培训。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86.6%的理财师表示所在机构有内部培训(下页图2),但是仍有13.4%的理财师表示所在机构几乎不提供培训。虽然所在机构内部培训覆盖面较广,但表示有内部培训的理财师当中,近60%的理財师认为内部培训对实际工作效果有限,只有40%的理财师认为对实际工作有实际帮助。这个结果多少有点出乎金融机构的意料,同时,也显示出理财师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可能和机构组织的培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背离,值得引起各金融机构的培训部门认真反思。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全部样本中,共有2112名理财师自愿回答了表达主观感受的选项。其中77.41%选择回答的理财师表示会自费接受外部培训(图3),占比较高。这个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理财师自身的学习意愿还是相对比较高的:在机构内训无法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时,大量理财师在外部自费寻求学习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我国理财师专业培训正在形成以认证培训、机构内训、社会培训这样一个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多数希望继续学习
学无止境,仅4成理财师感到自信(图4)。财富管理服务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为客户服务时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财富管理服务涉及投资、保障、税务、人生规划等多个领域,一名专业理财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学习,以增加服务客户的能力。在本次调研活动中,只有39.76%的受访理财师表示对自己的理财专业技能“很自信”,而53.93%的理财师表示“一般般”,6.3%的理财师则表示“缺乏自信”。
自辟学习阵地
理财师自辟学习新阵地。在2112名接受主观感受选项的理财师中,近7成(69.62%)表示“专业财富管理线上学习平台”是自己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但“现场集中式专题培训”和“系统性的执照考试学习”两种传统方式仍有大量的受众,分别占比67%和66.54%。而随着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有35.02%的受访理财师会使用“微信朋友圈等线上资讯了解”的方式进行碎片化学习。其中,超过8成(81.59%)的受访理财师表示“金融产品分析判断能力”是自己目前最期望获得的专业能力。78.47%的受访理财师期望获得“客户常见法律税务建议能力”,71.08%的受访理财师期望获得“家庭理财规划架构能力”,53.38%的受访理财师期望获得“客户营销服务能力”。
正是看到理财师较为广泛的学习需求,市场上也出现一批提供相应的线上教育服务的理财师平台。同时,涌现出一批地区性的获得相应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地方性社会团体组织(如此次参与调研推广工作的8家地方性理财师协会),并涌现出一批自发的理财师专业团体。这些平台、协会和团体通常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免费理财师沙龙,不仅加强了理财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理财师提供了大量的外部教育资源。而在实际过程中,一些理财师往往在周末利用城际高铁的便利性,跨地域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使我们看到了理财师群体勤奋好学的风貌,也看到了行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