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34例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方法:按中医辩证论治的方法将我院2012.6—2013.10.期间收治的34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12%。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胃炎 临床体会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疣状胃炎[1]。慢性胃炎是胃粘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慢性胃炎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胃脘部疼痛,恶心,嗳气,反酸,上腹部饱胀感,纳差等。本病发病率高,患者尤为痛苦。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门诊慢性胃炎患者34例,所有病例均具有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纤维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18—65岁,病程1年——20年。
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白芍30g ,桂枝10g,甘草6g,炙黄芪24g,生姜3片,大枣10枚。泛吐清水较多加干姜,白术,云苓,半夏,陈皮。反酸多可加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瓦楞子。胃脘冷痛,里寒盛加理中丸,温中散寒。肝郁气滞加柴胡,枳壳,佛手,香附。久痛入络加郁金,元胡,田七。脾胃运化失司加香砂六君丸汤。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一次20mg(一次1粒),日2次,早晚各一次。加上阿莫西林胶囊每次0.5mg,,日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阴性。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症状明显改变。有效: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均有改善。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无明显变化。
3.2 疗结果: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8%。
4 典型病例
朱某某,男,50岁,主诉:胃脘部疼痛10余年,加重二月,现剑突下疼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稍多食则膨胀不适,面色萎黄,形寒肢冷,神疲乏力,二便调。舌淡苔薄,脉弱。2月前症状加重,做纤维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效果欠佳,遂来我科治疗,给予:炙黄芪24g,炙甘草10g,桂枝10g,白芍30g,附子6g,干姜6g,党参15g,白术15g,红枣10枚,生姜3片。日一剂水煎取450ml,分3次饭前温服。并配合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一次20mg(一次1粒),日2次。每日晨起吞服,配合阿莫西林胶囊每次0.5mg,,日2次,口服。连服5剂,胃脘部疼痛已止,精神食欲均可,仍按前方再服10剂,患者至今未在复发。
5 体会
本方适用于久病伤正,脾胃虚弱之候。慢性胃炎中医属胃痛,又称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胃为阳土,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燥,肝属木,喜条达,肝与胃,木土相克,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脾与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脾病常涉于胃,胃病亦可及脾。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情志,感受邪气,脾胃虚弱有关。如《金匮》所谓:“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黄芪建中汤由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方中炙甘草,大枣,味甘以建中缓急,配合生姜,桂枝之辛散,辛甘养阳,白芍之酸敛,酸甘化阴。黄芪以其补虚塞空,实腠通络,尤有专长,从脾胃入手,建立中气,使阴阳平调,脾胃健运,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则阴阳两虚自然消失。即《内经》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也。黄芪建中汤甘温扶阳,温中补虚。本方费用低廉,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胃炎 临床体会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疣状胃炎[1]。慢性胃炎是胃粘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慢性胃炎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胃脘部疼痛,恶心,嗳气,反酸,上腹部饱胀感,纳差等。本病发病率高,患者尤为痛苦。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门诊慢性胃炎患者34例,所有病例均具有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纤维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18—65岁,病程1年——20年。
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白芍30g ,桂枝10g,甘草6g,炙黄芪24g,生姜3片,大枣10枚。泛吐清水较多加干姜,白术,云苓,半夏,陈皮。反酸多可加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瓦楞子。胃脘冷痛,里寒盛加理中丸,温中散寒。肝郁气滞加柴胡,枳壳,佛手,香附。久痛入络加郁金,元胡,田七。脾胃运化失司加香砂六君丸汤。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一次20mg(一次1粒),日2次,早晚各一次。加上阿莫西林胶囊每次0.5mg,,日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阴性。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症状明显改变。有效: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均有改善。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无明显变化。
3.2 疗结果: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8%。
4 典型病例
朱某某,男,50岁,主诉:胃脘部疼痛10余年,加重二月,现剑突下疼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稍多食则膨胀不适,面色萎黄,形寒肢冷,神疲乏力,二便调。舌淡苔薄,脉弱。2月前症状加重,做纤维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效果欠佳,遂来我科治疗,给予:炙黄芪24g,炙甘草10g,桂枝10g,白芍30g,附子6g,干姜6g,党参15g,白术15g,红枣10枚,生姜3片。日一剂水煎取450ml,分3次饭前温服。并配合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一次20mg(一次1粒),日2次。每日晨起吞服,配合阿莫西林胶囊每次0.5mg,,日2次,口服。连服5剂,胃脘部疼痛已止,精神食欲均可,仍按前方再服10剂,患者至今未在复发。
5 体会
本方适用于久病伤正,脾胃虚弱之候。慢性胃炎中医属胃痛,又称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胃为阳土,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燥,肝属木,喜条达,肝与胃,木土相克,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脾与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脾病常涉于胃,胃病亦可及脾。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情志,感受邪气,脾胃虚弱有关。如《金匮》所谓:“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黄芪建中汤由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方中炙甘草,大枣,味甘以建中缓急,配合生姜,桂枝之辛散,辛甘养阳,白芍之酸敛,酸甘化阴。黄芪以其补虚塞空,实腠通络,尤有专长,从脾胃入手,建立中气,使阴阳平调,脾胃健运,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则阴阳两虚自然消失。即《内经》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也。黄芪建中汤甘温扶阳,温中补虚。本方费用低廉,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