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尊重, 也要限制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直在谈课堂要给学生以安全感,要创造非胁迫性的课堂气氛,要把分数排队的大山从学生头上搬掉。有些读者可能会问:你怎么处处替学生说话?这是不是放纵学生?是否学生在课堂上想干什么干什么,他们就觉得“安全”了?
  非也。事实上学生所要求的“安全”并不是放纵,我们要相信学生是通情达理的,他们知道上学校干什么来了。学生不但希望教师尊重他们,而且希望教师对他们的错误行为加以限制。
  如若不信,请看美国学生对教师的希望。美国学生总起来说比中国学生要自由散漫,个性更突出一些,这是大家公认的。以下是温斯坦在《中学课堂管理》中的陈述——
  在与这四位教师接触的同时,我开始对学生们在班上的感觉感到好奇……在每个班,教师都离开教室,因而我和学生们交谈得更舒服些。我解释说,我想就课堂管理听听“学生的看法”,要求他们书面解释:“为什么孩子在有的班表现良好,在有的班行为不端?”“孩子们在这个班的举止如何?为什么?”写完自己的答案后,大家讲出各自的想法。
  不同班级的学生显示出了惊人的一致。不管是9年级或12年级,基本技能班还是高级班的学生,他们的答案反映了尊重、激励和限制这三大主题。首先,学生强调了教师关心和尊重学生的重要性。他们谈到“能欣赏我们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教师,“努力认识和了解我们”的教师,“创造信任”的教师,“帮助你,为你解释你想知道的东西”的教师,以及“与你合作,而不是捣乱”的教师。
  ……
  正如一名学生所写:
  “有时,如果教师从第一天起就要求学生尊敬,而不是赢得学生尊敬,学生会不喜欢他。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我们不会喜欢他/她的。学生们总是这样做的。不喜欢=不良举止。”
  请注意,学生对教师的第一条希望是,教师要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不是“爱”他们。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不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也可以“爱”他们,但是这种“爱”太可怕了,孩子无法享受。据我所知,中国的学生在这一点上和美国的学生看法是相同的,年级越高越如此,不信各位可以到学生中去调查一下。我们很多教师处理学生问题时,根本不顾及学生的想法和感受,甚至完全不想知道其想法感受,就主观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以为是在“爱”学生,或者把其做法很方便地用“爱”包装起来。为什么教师们对“师爱”比对“尊重”更热衷?原因就在于此。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爱学生”的提法比“尊重学生”的提法更容易包藏教师的私货。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他们就会觉得:“您最好先别说什么爱不爱我,我最希望的是您能尊重我。”
  有趣的是,越是不强调尊重学生的教师,往往越强调让学生尊重(岂止“尊重”而已,还要“尊敬”)他。这位美国学生说得好,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尊敬,而应该用自己的行动“赢得”学生尊敬。很多教师总是把“尊师重教”挂在嘴边,愚以为这话虽然很正确,但最好由别人去说,自己要少说,否则给人的感觉就是“你们都要尊敬我”。真正的尊敬是无法强迫的,真正的尊敬不是“要求”出来的。俗话说,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只有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待人,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尊敬。
  据温斯坦调查,美国学生在师生关系方面对教师的希望是“尊重”,在学习指导方面对教师的希望是“激励”,而在管理方面对教师的希望则是“限制”。
  学生们讨论的最后一个主题是,教师是否有必要“建立并执行规章制度”。学生们用几种方式表达了这种意见:“教师必须有很强的权威性。”“教师必须告诉我们他有什么期待,而不要三番五次地强调。”“教师要表现出力量。”“教师需要严格(但不是苛刻)。”“教师要成为有控制能力的人。”这些回答清晰地传达出学生对这样的教师缺乏尊敬:“太纵容学生”的教师,“太胆小,不愿承担责任”的教师,“那些让孩子们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教师。
  请注意,这是美国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如果我不加说明,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中国学生说的话。事实告诉我们,那些认为在美国学校里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传言是不正确的。美国的课堂一样需要纪律,而且不光教师需要,学生也有这种需要。我看全世界都是如此,没有什么地方的学生会敬重那些“管不住”学生的老师。因此,借口什么“民主、自由、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搞自由放任主义,并不是“新思维”,而是错误的教育理念。
  同样道理,许多老师总是责备学生根本不想遵守纪律,只想任性胡作非为,根本不愿被限制,只想放纵自我,这基本上是个冤案,冤枉学生了。类似的调查我也在学生中做过多次,中国的绝大多数学生和美国学生意见一样,都希望老师“严一点”。
  可见,教师不要以为学生会无限制地追求“安全感”。其实学生心里很明白,教师不尊重学生,固然会使学生失去安全感,但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加限制,把课堂搞得很乱,学生同样会失去安全感。这和老百姓在“乱世”中失去安全感的道理是一样的。
  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令人费解了:教师也赞成“严师”,学生也赞成“严格”,这很“一致”吗?为什么学生们希望教师有所限制,而在行动中却常常抗拒教师的限制措施呢?
  据我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抗拒教师的限制措施,责任常常并不只在学生一方。教师若有以下毛病,学生就可能表现出抗拒:
  ●要求不合理
  ●要求不稳定(朝令夕改)
  ●要求不明确(无所适从)
  ●管得太多(经常出台“土政策”)
  ●管得不是地方(该管的地方不管,不该管的地方瞎管)
  ●管得不公平(看人下菜碟)
  ●态度不好
  ●方法不对
  也就是说,其实学生抗拒的往往不是限制本身,而是限制的方式和限制的具体内容。但是教师往往习惯于以偏赅全,把学生的抗拒都说成对纪律本身的抗拒,对所有限制的抗拒,这样一来,就把责任全推给学生,用不着反思自我了。我相信,而且我试验过,教师如果不犯或少犯上述错误,学生对限制是很容易接受的。
  人性有一种弱点,喜欢推卸责任。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把责任推给学生的现象非常普遍,因为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学生没有说话的份儿。这里附带说说,如果教师“常有理”,从不反思自我,永远是学生不对,那么有个别学生就会沿同样的思维方式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就真的抗拒一切限制了。所以,无法无天的学生,往往是不讲道理的家长和“一贯正确”的教师“家校合作”塑造出来的。
  因此我建议,每当学生不服管教的时候,教师一方面要诊断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千万不要忘记诊断自己的问题。如果一个班级不服管教的学生达到或超过了五分之一,那我敢肯定,主要问题是在教师方面。这种时候,要解决问题,必须从教师自身突破。
  在中小学,对于“严格管理”问题,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论调,下面我们分析两个。
  有位老师在网上发言,声称“由宽入严难”。他是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格言中受到的启发。他还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一个宰相,一开始对手下很好,态度随和,平易近人,结果手下的人渐渐做事就不那么认真了。宰相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立规矩,严格起来,但他手下的人却纷纷产生了怨恨之心,甚至有人给皇帝打小报告。最终,众口铄金,这位宰相没落好下场。而相反,另一个宰相,一开始对手下很严厉,做事情毫不留情面,手下很惧怕,兢兢业业,不敢丝毫松懈,然后他渐渐地拉近和手下的距离,脸上也有了笑容,变得关心手下了。结果,他手下做事格外卖力,格外感激,个个都说这个宰相好,而这个宰相也受到了皇帝的赏识。这位老师问道:人真有这样不知好坏、欺软怕硬的本性吗?
  你看,这位老师完全是在和“人之初,性本善”唱反调。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我们有大批的校长和班主任都主张“下马威”了。他们总是希望上来就把学生“镇住”。这完全是从管理角度看待宽和严的,而且关注的主要是教师的感觉,只顾表面的纪律效果。其实严也好,宽也好,本身都不能使人变得更聪明。现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日渐严格,结果如何?据我看教师是越来越傻了。过分严格的管理,肯定会降低人的智商。成人尚且如此,孩子可想而知。孩子们在所谓“严格管理”中受的是“内伤”,表面往往看不出。所谓严格,无非是全场紧逼,处处设防,动辄评比,赏罚分明,结果是被管理者不需要动脑筋,只要执行就是了。这不就傻了吗?
  这样议论宽与严没有什么意义。一定要具体分析,对什么人、在什么事情上该严到什么程度。先严后宽或者先宽后严本身并无优劣可言,要看具体情况。事实上“下马威”的办法往往只对小孩有表面效果,中学往后,搞“下马威”就很可能迅速把师生关系推向对立。在有的班级,你上来就严,一旦镇不住,就会变得不可收拾,班级很快成为乱班。中学里这种情况很多,其实往往是小学给埋的定时炸弹。中学老师还幻想用对付小孩的办法把学生镇住,然而孩子翅膀已经硬了,不吃这一套(有的甚至软硬不吃),老师就没辙了。所以宽严要看具体情况,这不是主观抒情的事情。
  还有一位老师问道:“现在的学生是缺乏关爱还是缺乏管教?”网上讨论得挺热闹,但愚以为这也没什么意义,因为问题本身就提得不妥。
  如果有人问我:“你是吃米饭还是吃面条?”这是什么意思? 这样问实际上已经预设了两个前提——我确实现在想吃饭,而且愿意吃他请的饭。如果这些前提是他主观认定的,并未经我同意,则这种提问就属于“绑架式提问”,我只要一回答,就陷入了对方的圈套。其实我完全可能根本就不想吃东西,或者即使想吃,也不用他请。
  这还算客气的。如果有人问我:“您打算借给我1万元,还是2万元?”我就得赶紧琢磨一下他兜里是否有手枪。
  “现在的学生是缺乏关爱还是缺乏管教?”这样提问,也等于事先给回答者下了一个套。要求对方确认关爱和管教哪个重要,等于设定了下面的前提:
  一是教育方法只有这两种,二是这两种又必须分出个高下。
  这两个前提都不合理,因此谁进入此问题谁肯定说不清楚,会陷入无谓争论,徒然浪费大家的时间。
  教育方法绝不止这两种,据我初步研究就至少有10种之多,要配合使用、灵活使用才行。
  掐头去尾单讨论这两种教育方法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这样笼统比较,这种比较没有意义。医生从来不会离开特定病情讨论哪种药重要。降压灵也许很重要,但对于胃病患者而言,就不是这样了。
  因此,教师对学生既要尊重,又要限制。二者都是教师和学生双方所需要的,也都是安全课堂必备的条件。
  (本栏责编 若 洋)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民办高校进入转折期时,会面临一系列环境变化及诸多不利因素。要在满足公益性办学的基础上实现战略发展,民办高校必须转变传统内控观念,摒弃以“堵”为核心的内控思维,构建“疏为先行,堵为保障,疏堵结合”的内控理念。文章以西安欧亚学院内控实践为研析对象,探讨以“疏”为导向,明确内部权力运行机制,实施以授权为核心的管控模式,依托全面预算、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刀刃计划等财务保障,促进学校发展战略的有
科学家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能够治疗甚至可能逆转帕金森病的方法,即用替代细胞修复受损的大脑。研究人员认为,人类的脑细胞可以被诱导来接管那些被帕金森病损毁的细胞的工作。在帕金森样症状小鼠身上进行的试验表明,该疗法能够缓解帕金森病的病情。  研究人員说,在人类身上开始进行类似试验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的脑内缺乏足够的多巴胺,因为一些能够产生多巴胺的脑细胞已经死亡。(《BBC》)
张先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希望能摘掉自己几百度的近视眼镜。因此,当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近视矫正手术——RK手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开始临床运用后,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手术。术后他果然摘掉了眼镜,虽然看东西的清晰度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只要不用戴着框架眼镜,他就心满意足了。可是就在最近,因挤了趟公交车,他承受了10多年前手术带来的恶果。当时他站在拥挤的公交车里,身边一位乘客不知为什么挥了下胳膊,正好撞到了他的
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抓起来一听,很熟悉的南方口音:“猜猜我是谁呀?”  “我猜你妹!”挂断电话,不解气,好想再痛快地问候他祖宗一百遍。  可除了咒骂,你还能奈他怎样?这不,铃声又响了。  这回是短信:“我在东莞被抓了……”  “我了个去!这还有完没完了?”依着我的性子,恨不得每接到一个诈骗电信,都先要跟通信公司打一番官司再说,无奈咱虽知道电信公司有技术漏洞甚至存在利益关联,但咱真是没那个与之抗衡的能
只有不了解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人,才会相信中国房地产政策将受到严厉打压。    临近元旦,营业税优惠政策大限将到,很多城市出现冒着风雪排队等待二手房交易的人。  赶搭优惠政策末班车,无非是因为随着优惠政策的退潮,明年房价更不确定。  只有不了解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人,才会相信中国房地产政策将受到严厉打压,出现价格急速下滑。房地产大滑坡,就意味着明年经济发展根基动摇。房地产政策在缓慢撤退中保持市场平
香港总督是殖民地时期英国派驻香港的英王代表。自1843年设立港督以来,共历28任,其中二战结束以后有8任港督。  1941年9月上任的杨慕琦可谓最倒霉的港督了。杨慕琦就任港督时,香港正处在二战的阴霾中。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后数小时便对香港发动空袭。香港战事只维持了18天,杨慕琦就率驻港英军向日军投降了。  香港光复后,英国政府在香港所有集中营里都找不到杨慕琦的踪影。后来英国政府从
印度孟买发生的恐怖袭击让当地警方的硬件落后问题暴露无遗。然而,印度媒体发现,政府曾为警察部门“现代化”而拨款,但多数资金被用于购买豪华车辆和修建警局大楼。   印度官方财政支出记录显示,政府过去8年中为提升警方装备拨款94亿卢比(约合1.88亿美元),但大约六成资金被用于建造新警局、办公楼和高层警官配置高档轿车,只有少量资金用于提升警方机动性和武器装备。   《印度时报》11月30日援引一名印度警
近日,视频剪辑博主“剪刀手轩辕”有个投稿未能通过某短视频平台的审核,原因是“根据版权方要求,本站撤下该片”。对此,有着70万粉丝的“剪刀手轩辕”感慨道,自己支持平台整治无授权的短视频“搬运”与“切条”,“但也希望能给二创剪辑留一点点喘息的空间”。  一个多月前掀起的针对短视频侵权问题的多场“风暴”,让众多短视频剪辑手们感受到几分寒意——4月9日以来,行业协会、影视公司、视频平台、艺人纷纷发声称,将
【摘 要】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中央和地方近年来都加大了对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尽管如此,仍存在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单一、经费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利用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通过对河北省教育经费来源与分配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发现河北省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性投入和学杂费,社会捐赠占比很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在进一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基础上,完善
针对同一个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计算它的面积,并借助面积相等得到一个代数恒等式的方法,我们称为面积法. 面积法作为数形结合思想中常用的方法,不仅可以验证乘法公式,而且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 引例  引例1 如图1,现有边长为a、b、c的正方形纸片和长为b、宽为a的长方形纸片各若干张,用它们拼成如图2所示的长方形,则可以验证的代数恒等式是_____________.  二、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