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体会,提高优质护理模式应用推广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去年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并重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等优质护理。结果 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生活质量优良P<0.05。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中对护理质量的研究非常必要。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引言
近年来,在当前人们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生活习惯不断改变的时代背景下,临床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开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由于心血管病本身具有病程较长、愈后较差、病情反复变化的特点,故而在患者疾病恢复、观察期间极易发生跌倒、坠床及猝死等不安全事件。在本研究中,笔者以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临床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对照分析下,旨在探析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实施防范对策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去年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各种类型的患者作为对比,其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9岁,心力衰竭18例,高血压22例,低血压10例。
1.2方法
5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为了能够有效探究出诱发的风险因素,其中一组需要采用风险护理方法,作为对比,另一组则是传统的常规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法进行护理记录,一经发现异常立即进行调整改善。通过分析对比,医护人员不仅要记录患者的实际病情,也要时刻关注患者以及家属的态度,对他们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并且比较两者的投诉情况,此后的防范措施都是据此作出制定,因此这些数据必须精密完善。
2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全身检查,找到患者的病因,加强护理,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科普,让患者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有一个清晰明确认知。减少因为护理不当而复发疾病的几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预防的能力得到大大的进步。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
经归纳分析后将不安全因素归纳如下: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以及专业素质是导致诱发心血管内科护理事故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应该全面提升以满足当前现代治疗需求。相对于其他科室,心血管内科护理无论流程还是操作方面其繁杂、难度等都更加突出,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长此以往没有调整必然会使得护理人员出现厌烦、抵触情绪。在这种状态下护理人员如果没有存在足够的责任感,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难以严格遵循相关的制度,不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病情发展状况,而这样则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事故。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如果达不到专业需求,则在进行穿刺或者护理期间也会发生失误,不利于保障护理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较差,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的病情会在短时间内恶化发展,而部分护理人员资历较浅且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扎实掌握心血管内科护理最新的理论和技术,使得整个护理服务存在明显滞后,而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在发生突发情况的时候不能根据患者表现采取有利的处理措施,导致出现护理事故。②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对护理过程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护理服务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在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患者大部分年龄偏高,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身体机能下降,病情会在短时间内明显变化,出现意外事件、病情相关并发症的概率偏高,如果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疏忽则可能诱发护患纠纷。部分患者对于医院的治疗、护理服务有着较高的期望,在接受服务时不能接受部分技术性失误。③环境因素。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例数相对较多,且年龄偏大,在治疗过程中周围环境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医院环境缺陷是导致心血管内科发生护理事故的重要因素,诸如病房地面湿滑、没有明显的警示标签、病床防护栏设置不足等,不但会引发严重后果也导致护患矛盾产生。
3.2护理
4结论
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病情相对特殊,护理工作中极容易出现差错事件、不良事件。如何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质量也开始成为患者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本研究中,给予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另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对应值,P<0.05。该结果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开展防范策略更具临床应用优势。具体来说,帮助患者改善病房环境、悬挂警示标语,可显著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增强临床护理工作管理,则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此外,加强巡视患者从心理层面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则能够显著提升其对于临床工作的依从、配合程度,有助于促进病情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实施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与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概率,该护理管理方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 志,2012,20(1):152.
[2]陈梅仙.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引言
近年来,在当前人们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生活习惯不断改变的时代背景下,临床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开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由于心血管病本身具有病程较长、愈后较差、病情反复变化的特点,故而在患者疾病恢复、观察期间极易发生跌倒、坠床及猝死等不安全事件。在本研究中,笔者以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临床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对照分析下,旨在探析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实施防范对策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去年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各种类型的患者作为对比,其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9岁,心力衰竭18例,高血压22例,低血压10例。
1.2方法
5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为了能够有效探究出诱发的风险因素,其中一组需要采用风险护理方法,作为对比,另一组则是传统的常规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法进行护理记录,一经发现异常立即进行调整改善。通过分析对比,医护人员不仅要记录患者的实际病情,也要时刻关注患者以及家属的态度,对他们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并且比较两者的投诉情况,此后的防范措施都是据此作出制定,因此这些数据必须精密完善。
2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全身检查,找到患者的病因,加强护理,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科普,让患者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有一个清晰明确认知。减少因为护理不当而复发疾病的几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预防的能力得到大大的进步。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
经归纳分析后将不安全因素归纳如下: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以及专业素质是导致诱发心血管内科护理事故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应该全面提升以满足当前现代治疗需求。相对于其他科室,心血管内科护理无论流程还是操作方面其繁杂、难度等都更加突出,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长此以往没有调整必然会使得护理人员出现厌烦、抵触情绪。在这种状态下护理人员如果没有存在足够的责任感,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难以严格遵循相关的制度,不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病情发展状况,而这样则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事故。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如果达不到专业需求,则在进行穿刺或者护理期间也会发生失误,不利于保障护理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较差,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的病情会在短时间内恶化发展,而部分护理人员资历较浅且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扎实掌握心血管内科护理最新的理论和技术,使得整个护理服务存在明显滞后,而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在发生突发情况的时候不能根据患者表现采取有利的处理措施,导致出现护理事故。②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对护理过程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护理服务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在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患者大部分年龄偏高,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身体机能下降,病情会在短时间内明显变化,出现意外事件、病情相关并发症的概率偏高,如果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疏忽则可能诱发护患纠纷。部分患者对于医院的治疗、护理服务有着较高的期望,在接受服务时不能接受部分技术性失误。③环境因素。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例数相对较多,且年龄偏大,在治疗过程中周围环境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医院环境缺陷是导致心血管内科发生护理事故的重要因素,诸如病房地面湿滑、没有明显的警示标签、病床防护栏设置不足等,不但会引发严重后果也导致护患矛盾产生。
3.2护理
- 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本组观察的患者中,22名高血压病患者,一般都有头晕、视力模糊、心悸、记忆力下降、情绪暴躁、手脚不利索等病状,大部份情况都是因为高级神经失调导致的。这就需要医生在生活习惯上给出调整的建议:①注意休息,作息要规律,每天八小时的充足睡眠,还要有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②注意饮食,不食用过咸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每天身體摄取的盐分不能超过3g,脂肪类要少于30g,不许抽烟喝酒。③适当的运动,太极和慢跑都是比较适宜老年人的活动,确保运动时心率在正常速率,但避免过多劳累,每周活动五天以上,坚持运动。④按照医生嘱托吃药,不能私自更改食用药量,改动药方,每天注意血压变化。⑤保持愉悦稳定的情绪,以防情绪剧烈变化,心情平静不生气。2)对低血压患者的看护重点本组观察的患者中,10例低血压病患者,有5例属于体位性低血压,5例属于症状性低血压,4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对要求患者进行照顾时:让患者头部的位置躺着的高度高于脚步;经常帮患者更换体位;注意饮食规律;患者有紧急状况就地躺下,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3)心理干预: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由于需要长时间用药治疗或卧床休养,故而其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与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及情绪的变化,并给予及时处理和针对性心理纾解干预,帮助其始终以积极饱满的状态配合医疗工作,通过提升其依从性的方式降低护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论
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病情相对特殊,护理工作中极容易出现差错事件、不良事件。如何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质量也开始成为患者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本研究中,给予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另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对应值,P<0.05。该结果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开展防范策略更具临床应用优势。具体来说,帮助患者改善病房环境、悬挂警示标语,可显著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增强临床护理工作管理,则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此外,加强巡视患者从心理层面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则能够显著提升其对于临床工作的依从、配合程度,有助于促进病情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实施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与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概率,该护理管理方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 志,2012,20(1):152.
[2]陈梅仙.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