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回归生活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都是教育理论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在对传统的“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思想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读这一思想,更能感受到它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育即生活
  
  一、教育与生活
  
  1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开篇第一章就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他指出,要使个人的和种族的经验不断更新,并使社会群体的生活延续下去,就必须通过教育。杜威对生活的概念作了如下解释:生活不是指低等动物式的生存,而主要是人类的全部种族经验。它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社会生产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也包括非物质方面——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在杜威看来,“社会群体每一个成员的生与死的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决定教育的必要性。一方面,存在群体的新生成员——集体未来的唯一代表——不成熟与掌握群体的知识和习惯的成年成员的成熟之间的对比;另一方面,这些未成熟的成员有必要不仅在形体方面保存足够的数量,而且要教给他们成年成员的兴趣目的、知识、技能和实践,否则群体就将停止它特有的生活。”这样,人类的生活过程就是种族经验交流、传递与更新的过程,而教育是使人类的生活经验得以保存和传递,从而使人类经验不断更新、发展的工具。因此,杜威特别强调教育与儿童当前的社会生活相联系。他认为儿童的生活世界与成人的生活世界是不同的,在他们没有成人之前,学校教育就应该保持这种相对的儿童生活世界的独立性。
  “教育即生活”的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与社会生活分离的弊病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教育中,教育与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教育在神圣的学校殿堂之内,而生活永远游离于殿堂之外,无法登教育的大雅之堂。”传统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就是向学生灌输“用语言符号传授的遥远的知识”而已。学生只需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接受那些毫无生机、冷冰冰的、被抽离了生活意义的学科知识。而在杜威看来,学校教育必须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与儿童当下的生活联系起来。教育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就是生长,就是对经验的改造。生长和对经验的改造都不是自发进行的。而要靠教育的引导,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生长发展的过程、经验增长的过程,”因此,“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
  
  2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环境
  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与“教育即生活”这一观点密切相连的就是“学校即社会”,即“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杜威认为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学校是一种典型的特殊环境,以便更好地影响学生的智力和道德的倾向。”在杜威看来,学校的任务就是设置这样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各种活动的进行应该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和道德的成长。学校不应该仅仅被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科目和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学校自身将成为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而不仅仅是学习功课的场所。”杜威理想中的学校,应该使儿童能将在校外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带到学校中并加以利用,同时使儿童能将在学校中学习的东西又带回去并应用于校外日常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的有机的整体。
  然而。现实中学校离杜威所倡导的理想学校还相距甚远。特别是当代学校作为一种严格的科层制度组织形式,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正规教育实体,“越来越远离了人的生活世界,越来越游离于人的生命意义之外”。特别是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灌输式的“分科教学”以及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和以考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学生同当下生活世界的分离。学生所学到的是被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线性的、孤立的书本知识,由于不是来源于自己的经验世界,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样,学生也很难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固守着这样一种信念,即认为只有通过学校传授的东西才是有教育价值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经验并不具有所谓的教育价值。这种观念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它和杜威所倡导的儿童要从自身经验中、从现实生活实践中学习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特别是在当今终身化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学校只是教育的一种机构、一种形式和一种手段。学校只是教育这座巨大冰山上的一角。更为丰富、更为真实的教育在于人的社会生活和经验实践中。”从今天来看,学校等同于教育的观点已经落伍了。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教育社区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同社区将越来越趋于一致和融为一体。由此观之,当代教育改革所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教育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
  
  杜威反对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提出“教育即生活”,就是呼吁教育要关照儿童当下的生活。当前谈教育回归生活,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教育回归的是当下的生活,现实的生活,回归的是实实在在教育的真实的生活过程。
  
  1 课程与生活的整合
  教育要实现向生活的回归,首先要加强课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实现课程与生活的整合。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传统教育中也是脱离生活的。“课程仅仅被当作一门学科、一些知识的堆积,从原有的生活经验中分离出来了。”杜威对此提出了批判,他认为学科本位的课程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由此,他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经验主义课程观。这种课程理论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亲身体验、亲手操作以获取对她们有用的知识,实现对原有经验的改造。
  杜威所倡导的这种经验课程观对我们今天的课程改革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课程曾一度脱离生活,它应该回归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课程。联系到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有个性的学习;课程评价中主张考试内容也要加强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在教育实践中,大部分有条件的学校都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或综合实践课程,通过这些开放性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它们的生长与发展。因此,可以说,教育回归生活,教育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已经迈出了富有实际意义的一步。
  
  2 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
  教育向生活回归同样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真正实现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受传统教育“教师中心论”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教材是权威,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静听”的地位。这样的课程生活进入了一个“拒绝交往、拒绝对话”的时代。因而,基础教育课程的回归必须弱化教材的权威性、弱化教师的中心地位,追求一种师生间具有平等的话语权,使师生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他们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授受,而是共同参与进行的有关主题、思想、情感的交换与分享;也不是单纯的主客体间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师生双方均作为真实的生活情境的主体投身于课程生活实施中,投身于师生的积极对话中,互相倾听、互相包容、共同参与、共同体验。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要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是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启示。我们要拆除在教育与生活之间用书本知识垒造起来的隔离墙,让我们的基础教育焕发出生活的气息,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2008年江苏省英语高考试卷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中“稳定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突出语篇,强调语言交际化,注重英语运用的实际语言环境和英语的实际运用”的命题原则,题型结构除了一题由原来的对话填空改为任务型阅读外,其他也有变化,总分由原来的150分降为120分,要求考生掌握的词汇量较2007年增加1000个左右。整卷重视基础,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期刊
比较法是地理自主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对各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比较,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并提示其本质区别与联系的一种方法。  在新课标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具有相似甚至相同或相反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特征、形成原因及相互关系,从而认识它们,掌握它们,运用它们,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激发
期刊
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面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由于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且也没有形成既定的教学方法和较成熟的教学模式,这一切都给工作在一线上的信息技术教师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笔者作为一名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就多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特别是在教学模式上进行的一些小尝试,略谈一下心得体会。    一、先讲后练,讲练结合    大家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并快乐地开展学习活动;相反,缺少了兴趣,就没有了动力,学习就成了一种枯燥乏味和令人厌烦的过程。所以,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新生见面课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的作用。    一、新生见面课教学的意义    什么是见面课?顾名思义,一般指教师给新班学生上的第一次课,但这是比较狭义的理解。从广义
期刊
中职学生因为在学习经验、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学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班级管理工作琐碎庞杂,面对这样的客观事实,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做法。有的班主任很认真,恨不得一天24小时盯着学生,即便这样,还不一定得到学生的理解;也有的班主任“遥控”班级运行,照样井井有条。班主任应怎样从那么多的琐碎的小事情中解脱出来,又能使班级在各方面健康发展呢?    案例一    笔者班林某同学成绩优异,同学关系好,在班委改选中被推选为生活委员,管理“财政”。但是该同学有傲气,平时对自己的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教育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而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德育思想家之一,他的德育思想对后代的影响意义深远,值得研究与借鉴。本文通过对孔子德育思想的浅析,并结合我国当前德育的状况,得出了孔子德育思想对当前德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启示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世界历史上不寻常的年代,西方学者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在这期间,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分别创立了
期刊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就像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川流不息,形成了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其中古传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就是唐诗的最好写照,而笔者更喜欢边塞诗一唐代诗歌中的这朵奇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期刊
随着非公企业的迅猛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当前加快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继承和发扬我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依然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克敌制胜的“法宝”,但决不能死搬硬套,必须注入新的内涵。笔者个人理解: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依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企业蓬勃发展和各种经济成分的介入,党政领导班
期刊
摘要:本文从人们对于惩罚理解的误区和一项实证研究所反映的问题出发,论述了把握惩罚内涵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探讨了有效惩罚的一种策略。  关键词:惩罚;惩罚原则;惩罚策略;契约    德育研究领域中,德育方法的探究占有重要地位。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为了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惩罚便是一种常见的道德教育方法。在现实教育中,惩罚的含义未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