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春运”/袁世凯女儿的嫁妆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春运”
   春运,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有的社会现象,因此从狭义来说古人是没有春运的,但是从广义来说,从春节出现那时起,春运现象就存在了。
   古代春运同样缘于回家过年
   春节,民间俗称“过年”。过年与平日最大的不同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因此,除非迫不得已,每个家庭成员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过年。
   大家争着“过年回家”,便是古代春运的源头。
   需要指明的是,由于受自然、政策,特别是封建时代“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因素的限制,过去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会远,“外出务工人员”并非古代春运的主体,而是以公务人士和商人为主。
   秦代重视交通建设
   解决春运矛盾,根本上是要解决交通问题。因此,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忘修路。
   在殷商时代,中国古人便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在安阳殷墟考古中就发现了大量车马坑。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驰道是秦国的国道,从记载来看,驰道并不输于现代高速公路。折算一下,此驰道宽达69米。
   一般认为驰道为皇帝专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驰道是“天子道”不错,但“道若今之中道”,也就是说驰道是多功能的,中央部分(3丈宽)才是速度较快的皇帝专车用道,别的车和人只能走一边,就与现代全封闭高速公路分出快、慢车道如出一辙。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轨路是什么路?类似现在的“高铁”。当然轨道非铁轨,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与现代轨道有相似之处。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超快。
   秦代有“高铁”这一惊人结论是结合现代考古发现推测出来的,该遗址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轨路的存在让《史记》中所谓“车同轨”有了新的解释。
   唐代“春运”全国统一价
   为保证节日运输,中国古代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如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据《唐六典》所记,如果车载1000斤,走100里,运费是900文;每驮100斤,走100里,运费是100文;走山坡道路,运费是120文。但即便走的全是山路,要价最高也不能超过150文;走平坦道路时,费用再低也不能低于80文。
   上述是日常物流价格,如果是春运,价格应该会有浮动。如果走水路,更便宜,“坐船回家”是古人春运时的首选。(倪方六)
  
  袁世凯女儿的嫁妆
   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居仁堂”款粉彩鹊梅碗盘,是袁世凯的十三女袁经祯捐赠的。
   “居仁堂”是袁世凯称帝后的住所,为清末慈禧太后在中南海修建的西式楼房。袁世凯称帝后,效仿其他皇帝,烧造这批精瓷以备御用。其烧造技法乃效法珐琅彩瓷,故把底款为“居仁堂制”印章款的彩瓷统称为“洪宪瓷”。
   这套瓷器的捐赠人袁经祯是袁世凯九姨太刘氏所生。袁世凯一生有一妻九妾,九姨太刘氏娶进袁家的时间最晚,其一生信奉佛教,所以搬到袁府外边另住。刘氏为袁世凯生了一男(袁克藩)一女(袁经祯)。据传,袁世凯对这位九姨太宠爱有加,袁经祯过3岁生日时,时值袁世凯在位期间,便将这“居仁堂制”款精瓷一套给袁经祯作为生日礼物。
   民国16年(1927年)九姨太辞世,此时袁经祯才十二三岁,袁世凯长子袁克定将年幼的弟妹们接到家中一起过日子。谁知才几个月时间,袁克藩得了一场大病,不幸身亡。后来袁世凯与曾任清礼部尚书的陆宝忠联姻,将五女儿袁季祯嫁给陆宝忠之子陆鼎生。袁季祯出嫁前就体弱多病,对父亲做主的婚姻也不满意,嫁到陆家郁郁寡欢,不久病故。
   季祯去世后,陆家对袁家耿耿于怀,认为把身体不好的女儿许配到陆家,是搞“假冒伪劣”。袁世凯为了表明心迹,又把心爱之女袁经祯许配给了陆家做了填房夫人。袁经祯嫁到陆家后,夫妻俩感情不错。袁世凯死后,袁家的财产被分,据记载,每个女儿除分得大洋八千以外,还分得一箱袁世凯生前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物品。“居仁堂制”瓷器应该属于袁经祯分得的嫁妆的一部分。(王振)
其他文献
走步姿势 辨疾病   正常情况下,1岁-1岁半是幼儿从扶物行走发展到独立行走的阶段。在学步时期,幼儿为了防止跌倒,走路时不得不两脚分开,重心下移。大约3岁之后这种现象就消失了。已经能独走的孩子,如果出现步态异常,往往提示存在着某些疾病,应引起家长注意。   八字步:有内八字和外八字之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X形腿和O形腿。X形腿,站立时两侧膝关节靠近,两踝关节明显分开;O形腿,两侧踝关节靠近而膝关
期刊
喜欢骑三轮车“散步”的八旬夫妻   在回民区三顺店巷社区一带,人们经常看到这么两位老人。老公公经常骑着三轮车带着老太太“散步”。两位老人都已是80多岁的高龄了。如今,二老最大的乐趣就是骑着三轮车上街溜达,买买菜,逛逛早市,等中午时分一起回家做饭,这样已持续了10多年。   笔者在老人家里,感受到了他们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的浓浓的幸福。   只要天气晴好,每天早上7点左右老两口就骑上三轮车出去,
期刊
老人开“网店”其乐融融   有关老年群体“乐在网络”的报道,现在是随处可见。可是另有一群网络老人,主要为老年女性。其忙碌与乐趣,却少有人知晓。   好奇心让老人发现了新风景   网上开店,在一般人感觉中,只是年轻人的时尚,其实并不然。如果上淘宝网上细心转转,在一排排精致的小店中,可能你就会瞧见一家极具特色的“苏州阿姨自制布艺店”——经营时下流行的球形关节玩具娃娃的时尚服装,真可谓是“时尚中的
期刊
沮丧情绪的真相   心情不好时,我们都会有自我安慰的小方法,但方法是否真的有效?美国某健康网站列出了一串关于情绪秘密的清单,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发现情绪的真相,学会更好地扭转糟糕的心情。   音乐总能改善情绪吗?   答案是不。音乐能否改善情绪,得看是什么音乐。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志愿者倾听莫扎特的音乐时,情绪会有改善,但是当播放反应大屠杀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音乐时,志愿者的情绪会变得糟糕
期刊
高寿老人的养生故事   喜泡脚 早晚都要来一次   “今天天气好,我泡完脚就到步行街去转转。”每天上午,家住杨家坪正街9号的102岁老人张国成,吃完早饭就习惯性地打开电动按摩脚盆。待水烧热后,老人就开始泡脚。   “我每天早晚要泡一次脚,春夏一般泡半个小时左右,秋冬要泡一个小时。”老人泡脚的习惯保持了数十年。以前没有按摩脚盆,老人自己烧热水泡。这个习惯源于老人年轻时当码头搬运工,“因为搬运一
期刊
她是《锦上添花》中的“胖大嫂”,还是《黑三角》中的“阴狠女特务”……1月20日,老艺术家凌元去世,享年94岁。   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凌元出演过一百多部影视作品,却无一例外都是“配角”。她常说:“好花要有绿叶配,做好绿叶也不容易。”   命运非常坎坷   凌元原名叫张敏,1917年出生于吉林,从影前是长春市百川医院的一名助产士。1937年她考入“满洲映画协会”表演训练班,在“满映”第一部电
期刊
百岁不需杖   101岁的封贞容老人短发齐耳,脸上的皱纹并不多,一双眼睛流出孩子般的机灵与顽皮,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最少要年轻20岁。老人边看风景边吃着坚果类的零食。见笔者一行人来看她,还带了礼物,老人一下来了精神,阔步在前为我们带路。   一幢刚盖好,还没贴外墙砖的别墅洋楼式建筑,就是老人的家。洋楼的正门是不锈钢新式防盗门,窗户全部是铝合金的,外面加了银灰色花铁栏杆的防盗网。这幢新楼是老人在广
期刊
收集笑话释放快乐   85岁的王老先生离休前系黑龙江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离休后他从各个渠道收集笑话,并编撰成册,经常讲给妻子和朋友们听。   王老先生喜爱收集笑话,笑话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从各个渠道收集笑话,每找到一个精品笑话就先讲给妻子听,如果妻子笑了,就把这个笑话用自己的语言写在笔记本上。每次到黑龙江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时候,就给朋友讲几个,每次都逗得大家笑声不断。二十多年来,他
期刊
在上海长宁路中山公寓一间雅致的会客室里,笔者见到了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扮演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先生。当年,他以“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激昂唱腔感染了全国人民。   如今,年逾七旬的童祥苓,身穿一条丝绸碎花黑裤,戴着一副褐色眼镜,说话平和。笔者见到他时,他刚从楼下健身回来,额头上汗水涔涔。他说,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   谈到养生,童祥苓颇为感慨地说:“要想健康长寿
期刊
中美近日达成的电影协议意味着每年有更多好莱坞影片进入中国,这引起了不少人对“美国文化入侵”的担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大举进入中国,由此带来的文化冲突和辱华情节曾引起诸多风波。   好莱坞电影辱华   一战后,美国电影逐渐进入中国。美国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纷纷登陆上海、南京、广州等各大城市影院,放映规模也不断扩大。当时中国文化界人士呼吁,要重视美国电影中包含的个人主义、个人自由、享乐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