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频繁的公共危机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培养公共危机意识刻不容缓,高校作为育人机构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大学生公共危机教育的责任,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应对能力的训练,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危机意识现状
  
  (一)公共危机意识不够健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由于学生多数时候是生活在环境比较清净和安全的校园里,危机意识自然是无形中放松了很多,有的甚至是根本就没有树立危机意识,此外,每个大学生由于其兴趣的不同,这就使得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学校的宣传栏,新闻广播等获取比较零散的知识,了解得比较模糊。
  
  (二)公共危机处置中的细节问题容易忽略。实际操作能力差。
  如房屋外发生火灾时,是否要立即开门逃生?很多同学表示尽管了解危机处理的知识,但在危机来临时依然不能保证脱离危险,原因就是不知如何操作。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三)面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低。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基本是在群体中度过,其心理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周围发生危机事件时,对来自同学和朋友有关危机信息的信任度较高。在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恐慌心理会通过“传染”而转变为非理性的从众行为,或导致超常的“自保”行为。
  
  二、大学生危机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從大学生个体来看:自我教育不足。
  学生由于自身的社会阅历不够,且交际圈相对简单,平时的生活环境多数都是在校园里,对危机的发生,疏于防范,自己的危机感不强。再加上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上网空闲之余,才浏览相关新闻时政。大学生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还是很常见的。上网玩游戏、看电影、逛街等娱乐项目占据了不少大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他们对于其他事情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二)从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来看:家庭危机教育缺乏。
  由于我国传统上,父母对子女的保护意识过强,加之现在大学生大多数都是85、90后的独生子女,从出生到求学,孩子都是处在父母的保护之下,无形之中,也就淡化了对孩子的危机意识教育。即使生活在农村等贫困地方的学生,接触这方面的教育也几乎为零。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许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面对公共危机,对公共危机缺乏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
  
  (三)从大学生学习的学校环境来看:学校危机教育的缺失。
  10未引起高度重视,缺乏长效机制。目前,许多学校普遍都是危机发生时,才对危机教育给予重视,在大学课余时间里,虽然开展过各方面的教育,但应对公共危机的教育,可以说既没提有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也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
  20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比较随意。对公共危机的教育大部分时间是带有完成任务式的去实施,多数情况下只是简单的理论讲述,并未进行深层次的实践模拟。学习的技能也由于没有相关理论的指导,或是受实践操作条件的限制,处于一种纸上谈兵的境地。
  30危机意识教育方法单一,流于表层,缺乏针对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缺乏针对性;二是缺乏专门的授课老师;三是教师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大学生群体的公共危机应对教育只是一种泛泛教育。
  
  (四)从外部环境来看:社会大众的影响。
  长久以来,社会大众面对危机,大多采取临机处置的方式,按照常规经验办事,完全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应急局面,缺乏制度化的危机管理机制。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得整个社会总是比较被动地面对危机,总是在危机发生后才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事态的蔓延。而全民危机应对意识的培养作为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其培养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公共危机应对意识培养的效果。
  
  (五)疏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
  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培养、引导大学生的心理,以至于在危机发生的中后期还会产生恐慌、焦虑。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普遍存在依赖心理,独立意识不强,应对事件和处理矛盾关系的能力较弱,另外一方面是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教育还欠缺,对某些方面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三、增强大学生危机意识的对策。
  
  (一)思想上切实重视加强危机意识教育。
  2008年的汶川地震则提醒我们,危机意识是不能够懈怠的,一旦懈怠,危机可能就会在人们的不经意中爆发,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相比之下,与我国相邻的日本,则非常重视公共危及教育。如在日本每年一度的9月1日“防灾日”,全国各地方政府、居民区、学校和企业都要进行各种防灾演习。
  
  (二)全面推进公共危及教育需以优化宣传环境为基础。
  宣传教育的载体可以包括多媒体教育光盘、宣传手册、海报、网络专栏、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形式。丰富的载体形式可以使危机教育不仅“进课堂”,而且还“进活动、进寝室、进网络”。另外,在公共场所,如食堂、寝室、运动馆等,悬挂相关宣传标语,以之为载体,让危机教育日益深化人心。
  
  (三)进行应对危机的模拟培训。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利用大学生的军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危机应对技能的培训,包括紧急疏散演习、防恐怖袭击、消防演习、野外生存训练、急救护理常识等。培训可根据科目特点采取整体参与、重点培养的模式分层进行,如紧急疏散演习等需全体学生参加,而急救护理常识等则可先让部分学生掌握,再由其与同学互动,教给更多人。总之要运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大学生乐于参与,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获。此外,有条件的话还可建立“危机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入实际的场景中体验,提高感性认识。
  
  (四)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强有力的社会心理支持网络,有助于人们在危机面前减缓压力,使应激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获得相关的应付技能。心理支持系统是在日常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因此要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可依托心理健康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小游戏、心理健康文化节等。让全体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也了解危机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从而在有危机发生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不慌张。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中出现的危机也复杂多样,学校还应鼓励大学生走向社会,让他们从中经受锻炼,增强适应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就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分量。外国文学作品蕴涵丰富深邃的人文精神,我们在教授外国文学这门课时,可以从与自我、人与人以及与社会这三个层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外国文学 大学教育 人文教育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不仅要培养出大批专业型人才,更要帮助受教育者塑造出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崇高的道德情怀的健全人格。
[摘要]金融危机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高校在价值观教育中应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金融危机 青年大学生 价值观教育    金融危机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必须正视冲击和挑战,积极回应它们所带来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与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其丰富的内涵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蕴了社会道德评价标准,为当代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提供了道德规范和标尺,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道德教育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