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门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指标异常比例,探讨核苷(酸)类药物(NAs)抗病毒治疗史与肾功能指标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进行肾功能筛查,收集基线特征、抗病毒治疗史、肾功能指标,包括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尿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尿蛋白。按肾功能指标异常定义和标准,进行慢性肾脏病(CKD)-1/2及相关风险因素分析,肾小管指标与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以及抗病毒治疗时长与肾小管风险的相关性。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共纳入全国47家医院门诊2 703例患者,男性70.7%;平均年龄47.5岁;15.5%的患者合并高血压,14.6%的患者合并慢性肾病,11.3%的患者合并糖尿病。CKD 1/2期共占15.4%。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或尿α1-微球蛋白提示肾小管损伤率分别为10.4%,27.1%和18.4%。肾小管损伤风险可能与抗病毒治疗时长有关(OR = 1.06, 95% CI = 1.028~1.09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GFR < 90 ml/min相关风险因素为年龄40~60岁或> 60岁、高病毒载量、高血压控制不佳、使用肾毒性药物、肝纤维化状态、乙型肝炎家族史;eGFR < 60 ml/min相关风险因素为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糖尿病控制不佳、乙型肝炎家族史。
结论门诊CHB经治患者存在较高比例慢性肾损害,包括肾小管早期损害。提示使用NAs前需评估基线肾功能,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定期监测肾小管损伤指标较估算的eGFR能更早地发现肾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