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对知识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学习效率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学案”,则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的使用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学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38-02
引 言
“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效性、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案,并鼓励学生根据方案合理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避免过多的干涉,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性。学生可以结合方案充分发散思维,并且将自己的见解有效表达出来,掌握符合自身学习规律的方法。不过,要想将“学案”的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则需要教师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编写更高水平的“学案”。
一、“学案”概述
1.“学案”的概念
“学案”是指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所制定的学习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该学习方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资料等。实际上,教案与“学案”属于同一概念,二者的差距在于,教案只对教师开放,是教师授课的参考资料,以“教”为中心,讲究的是自备自用。“学案”则是师生共享的资料,属于开放式的学习资料,以“学”为中心,讲究的是通用性。因此,相较于教案,“学案”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具有层次性,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案”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这样教师所设计出的“学案”才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导向。
2.“学案”教学的优势
“学案”教学不仅能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学案”教学能够有效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另外,交流互动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与同学、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新知,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
由于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灌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考点,应付考试。学生缺乏对知识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1]。
2.缺乏有效互动
课堂互动是促进课堂生成的重要环节。但是就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不够积极。即便是课堂互动,也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为主,师生之间缺乏对知识共同探索和交流的过程,最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机械式练习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大多数数学教师会采取题海战术,讲解完课本知识后,不论学生是否弄明白,都会为学生安排许多习题,通过“以练代学”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和记忆。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不仅无法有效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也会加重学习负担,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感。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的应用策略
下面以“图形的全等”的教学内容为例,对“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1.“学案”准备
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图形的全等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将“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置为:(1)了解图形全等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3)识别三角形是否为全等三角形。
第二步,分组。为了确保“学案”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将班上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并由每个小组成员选出小组长,带领组员根据“学案”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步,准备好“学案”和辅助教学工具。教师需要制定学习目标,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资料,最终完成“学案”的制作。同时,还需要根据“学案”,准备好相应的辅助教学工具,如三角形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案”教学
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将“学案”发放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学案”自主预习,以此初步掌握本课教学内容。上课伊始,教师则需要花费5分钟时间,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的进行简要阐述。然后,让学生按照所分学习小组根据“学案”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合作学习,如果在这一过程中遇到问题,则可以记录下来,待合作学习结束后向教师提出。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对本课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问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边和三个角都分别对应相等,那么是否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2: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两个边和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是否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当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同时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讨论方向进行及时引导,以此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学习问题[2]。
3.“学案”总结
“学案”总结是提升“学案”教学效果的关键。当学生完成“学案”学习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总结和点评,以便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习效果。不过,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学案”教学需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如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透彻,教师点评则不宜长篇大论,只需要简單概括即可。如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在点评时则应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同时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可以适当引入实例,从而提升“学案”的教学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学案”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能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学案”教学的作用,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以便为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学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促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张喆.“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33.
周春艳,王新民.“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2(4):116-120.
作者简介:吴月洁(1984.6—),女,江苏常州人,中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学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38-02
引 言
“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效性、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案,并鼓励学生根据方案合理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避免过多的干涉,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性。学生可以结合方案充分发散思维,并且将自己的见解有效表达出来,掌握符合自身学习规律的方法。不过,要想将“学案”的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则需要教师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编写更高水平的“学案”。
一、“学案”概述
1.“学案”的概念
“学案”是指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所制定的学习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该学习方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资料等。实际上,教案与“学案”属于同一概念,二者的差距在于,教案只对教师开放,是教师授课的参考资料,以“教”为中心,讲究的是自备自用。“学案”则是师生共享的资料,属于开放式的学习资料,以“学”为中心,讲究的是通用性。因此,相较于教案,“学案”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具有层次性,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案”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这样教师所设计出的“学案”才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导向。
2.“学案”教学的优势
“学案”教学不仅能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学案”教学能够有效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另外,交流互动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与同学、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新知,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
由于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灌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考点,应付考试。学生缺乏对知识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1]。
2.缺乏有效互动
课堂互动是促进课堂生成的重要环节。但是就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不够积极。即便是课堂互动,也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为主,师生之间缺乏对知识共同探索和交流的过程,最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机械式练习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大多数数学教师会采取题海战术,讲解完课本知识后,不论学生是否弄明白,都会为学生安排许多习题,通过“以练代学”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和记忆。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不仅无法有效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也会加重学习负担,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感。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的应用策略
下面以“图形的全等”的教学内容为例,对“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1.“学案”准备
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图形的全等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将“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置为:(1)了解图形全等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3)识别三角形是否为全等三角形。
第二步,分组。为了确保“学案”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将班上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并由每个小组成员选出小组长,带领组员根据“学案”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步,准备好“学案”和辅助教学工具。教师需要制定学习目标,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资料,最终完成“学案”的制作。同时,还需要根据“学案”,准备好相应的辅助教学工具,如三角形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案”教学
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将“学案”发放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学案”自主预习,以此初步掌握本课教学内容。上课伊始,教师则需要花费5分钟时间,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的进行简要阐述。然后,让学生按照所分学习小组根据“学案”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合作学习,如果在这一过程中遇到问题,则可以记录下来,待合作学习结束后向教师提出。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对本课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问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边和三个角都分别对应相等,那么是否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2: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两个边和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是否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当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同时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讨论方向进行及时引导,以此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学习问题[2]。
3.“学案”总结
“学案”总结是提升“学案”教学效果的关键。当学生完成“学案”学习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总结和点评,以便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习效果。不过,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学案”教学需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如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透彻,教师点评则不宜长篇大论,只需要简單概括即可。如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在点评时则应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同时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可以适当引入实例,从而提升“学案”的教学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学案”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能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学案”教学的作用,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以便为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学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促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张喆.“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33.
周春艳,王新民.“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2(4):116-120.
作者简介:吴月洁(1984.6—),女,江苏常州人,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