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术界一直在争论我国多年保持着高经济增长与高货币供给的同时能维持稳定物价“中国之谜”现象。本文利用1979~2011年的宏观统计数据,构造超额货币供给、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的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超额货币供给和外汇储备对物价上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我国超额货币供给是影响物价上涨更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超额货币供给;物价上涨;VAR模型
本文样本区间为1978~2011年,选取CPI作为衡量我国物价水平的被解释变量。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部分作为我国货币超额供给的度量EM,将外汇储备增长率DR作为物价水平的外部因素纳入到分析模型中。M2、GDP等数据均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以及中经网的数据库。在建模前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发现三个变量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小于临界值,则超额货币供给与物价指数以及外汇储备增长率均为零阶平稳序列,因此直接进行VAR模型最优滞后期的选择。根据赤池信息(AIC)和施瓦茨(SC)准则最小化来选择滞后阶数p值(p=1,2,3,4),结果显示当P=2时,SC最小;当P=3时,AIC最小,相互矛盾不能确定P值,则用似然比LR检验来确定P值,最后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建立VAR(2)模型,并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所有特征根都落在单位圆内,则VAR(2)模型是稳定的。再对该模型进行Johansen检验,由于上述VAR模型最优滞后阶为2阶,因此Johansen检验滞后阶数选择1阶,检验得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该VAR模型存在3个协整方程。则秩=1时的标准化协整方程为:
CPI=1.843202*DR+67.03463*EM(1)
(0.35071) (10.2634)
由协整方程可知,从长期来分析,外汇储备增长率占比每增加1%,将推动CPI上涨1.84%,超额货币供给占比每增加千分之一,将推动CPI上涨6.7%。
接下来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从脉冲响应过程来看,CPI受到自身冲击后,立刻产生较大的反应,从第2期开始逐步减弱,到第4期有一个短暂的平稳过程,到第7期的时候冲击影响降为0。CPI受到外汇储备的冲击后,起初并没有反应,第1期后开始产生逐渐增强的正向影响,并在第2期达到正影响最大的峰值,到第4期已变成负的冲击,并开始反转,第5期影响几乎为0,且逐渐产生正的影响,到第8期降为0。CPI受到EM的冲击后,一开始并没有立刻反应,但随后产生正的影响,并在第3期达到最大的峰值3.7,随后影响以极快的速率减弱,到第5期时达到0.5,之后冲击的影响继续减小,到第8期时恢复为0,之后又有轻微的下降,即最后两期有较弱的负面影响。EM对CPI的冲击影响既体现了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政策的效用不能及时得到发挥,也证明了我国超额货币供给与物价上涨有重大的影响和关联。最后通过对CPI的方差分解(图2),可得知对CPI一个标准差大小的信息冲击,其标准差从第2期开始被DR、EM以及自身所感应。以DR和EM为因变量的方程信息对CPI预测误差的贡献度开始逐渐增加,而以CPI为因变量的信息对预测误差的贡献开始下降,到第4期时趋于稳定。以CPI、EM、DR为因变量的方程信息对CPI预测误差的贡献度最终大概稳定在55%、42%和3%。即我国物价水平主要受到自身前期的滞后影响最大,但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预期的产生而逐渐减弱;我国物价水平受到国内超额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也很大,而受到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则相对小很多。
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超额货币供给与巨额外汇储备从内外两方面对物价上涨产生推动作用。但超额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我国通货膨胀的现象说到底还是货币超发引起的,即超额货币供给是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伍超明.高货币增长一定会导致高通货膨胀吗?[J].金融与经济.2010(1):13~17
【关键词】超额货币供给;物价上涨;VAR模型
本文样本区间为1978~2011年,选取CPI作为衡量我国物价水平的被解释变量。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部分作为我国货币超额供给的度量EM,将外汇储备增长率DR作为物价水平的外部因素纳入到分析模型中。M2、GDP等数据均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以及中经网的数据库。在建模前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发现三个变量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小于临界值,则超额货币供给与物价指数以及外汇储备增长率均为零阶平稳序列,因此直接进行VAR模型最优滞后期的选择。根据赤池信息(AIC)和施瓦茨(SC)准则最小化来选择滞后阶数p值(p=1,2,3,4),结果显示当P=2时,SC最小;当P=3时,AIC最小,相互矛盾不能确定P值,则用似然比LR检验来确定P值,最后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建立VAR(2)模型,并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所有特征根都落在单位圆内,则VAR(2)模型是稳定的。再对该模型进行Johansen检验,由于上述VAR模型最优滞后阶为2阶,因此Johansen检验滞后阶数选择1阶,检验得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该VAR模型存在3个协整方程。则秩=1时的标准化协整方程为:
CPI=1.843202*DR+67.03463*EM(1)
(0.35071) (10.2634)
由协整方程可知,从长期来分析,外汇储备增长率占比每增加1%,将推动CPI上涨1.84%,超额货币供给占比每增加千分之一,将推动CPI上涨6.7%。
接下来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从脉冲响应过程来看,CPI受到自身冲击后,立刻产生较大的反应,从第2期开始逐步减弱,到第4期有一个短暂的平稳过程,到第7期的时候冲击影响降为0。CPI受到外汇储备的冲击后,起初并没有反应,第1期后开始产生逐渐增强的正向影响,并在第2期达到正影响最大的峰值,到第4期已变成负的冲击,并开始反转,第5期影响几乎为0,且逐渐产生正的影响,到第8期降为0。CPI受到EM的冲击后,一开始并没有立刻反应,但随后产生正的影响,并在第3期达到最大的峰值3.7,随后影响以极快的速率减弱,到第5期时达到0.5,之后冲击的影响继续减小,到第8期时恢复为0,之后又有轻微的下降,即最后两期有较弱的负面影响。EM对CPI的冲击影响既体现了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政策的效用不能及时得到发挥,也证明了我国超额货币供给与物价上涨有重大的影响和关联。最后通过对CPI的方差分解(图2),可得知对CPI一个标准差大小的信息冲击,其标准差从第2期开始被DR、EM以及自身所感应。以DR和EM为因变量的方程信息对CPI预测误差的贡献度开始逐渐增加,而以CPI为因变量的信息对预测误差的贡献开始下降,到第4期时趋于稳定。以CPI、EM、DR为因变量的方程信息对CPI预测误差的贡献度最终大概稳定在55%、42%和3%。即我国物价水平主要受到自身前期的滞后影响最大,但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预期的产生而逐渐减弱;我国物价水平受到国内超额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也很大,而受到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则相对小很多。
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超额货币供给与巨额外汇储备从内外两方面对物价上涨产生推动作用。但超额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我国通货膨胀的现象说到底还是货币超发引起的,即超额货币供给是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伍超明.高货币增长一定会导致高通货膨胀吗?[J].金融与经济.2010(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