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成为信访局?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88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一个在报社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的朋友,前些日子退休了。因为“有关部门”少算了她5年工龄,她不得不开始跑信访办。说起这些日子的信访经历,她说,我在媒体做了这么多年,信访办的人对我还算客气,但也十分可恶。我去一次,他们说需要一份什么证明,千辛万苦把证明开好交过去,又说还需要什么材料,就不能一次把需要的材料啊证明啊全部列出来吗?非要让人一趟一趟地跑?而且,他们要的材料,有的根本不可能找到。比方说,他们要我37年前的工资条,要我30年前工作过的单位开证明。我要求解决的问题,政府有政策,红头文件上写得清清楚楚,这些人就是千方百计地敷衍、拖延。幸亏我有个律师朋友提醒我,才没有错过诉讼时效。
  谈起在信访办遇到的其他上访者,她说,那些一点人脉也没有、一点政策也不了解的普通百姓真是太可怜了。难怪他们只会吵闹、骂娘,要被目为“精神病”。当然,上访者并非都有道理,但信访办的那些“面孔”实在不敢恭维。
  我的一个亲戚曾到上海某区某镇的信访办上访,听他说,这个镇政府造得比区政府还气派,老百姓根本进不去。政府机关的走廊里装着摄像头,镇领导的办公室要刷卡才能开门。信访办设在区政府围墙的外面,室内也装有摄像头。与民为壑到如此地步,真叫人无话可说。
  网络信访近两年激增,实在是一种沉重的无奈。它折射出有些信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浑浑噩噩、尸位素餐,甚至欺下瞒上刁难百姓。如果现实的举报渠道畅通无阻,何来网络信访的兴旺?
  曾有专家说,如果我们社会的法治发育得足够好,根本不需要信访办。这个观点,我颇为赞同。说句不讨人喜欢的话,无论是实体信访还是网络信访,仍然是人治的特征之一,只不过是古代击鼓鸣冤、拦轿告状的另一种形式。甚至,击鼓鸣冤和拦轿告状,还有青天大老爷亲自出来听取冤情;当今的信访,要见到“真佛”,竟是难上加难。
  笔者以为,倘能参考一下一些窗口企业的做法——“请您为我的服务打分”,信访办的工作效率或许会增加十倍百倍。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在信访办常驻法律顾问。百姓的诉求,能通过信访办协调,经有关部门解决最好;不能解决,就应该提供法律咨询,建议上访者走法律途径。领导的时间金贵,老百姓的时间也很值钱。民众的法治意识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法治意识更应该加强。
其他文献
就如何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介绍了课改实践经验,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
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精神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财富,但两者有着相互融合和贯通的内容。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精神必定向现代化转化。在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实际装配式建筑的实践相结合,了解到装配式建筑对设计有较高要求,在设计中需注重灵活性、时效性,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直观价值。
塑造图书馆的服务品牌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构建图书馆服务品牌的意义入手,论述了构建图书馆服务品牌的途径。
2008年1月台湾“立法委员”选举,“立法院”呈现国民党“一党独大”态势。“立法院”席次的变动及3月22日“总统”大选结果,将不仅影响未来台湾政局走势,也牵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以下从四个层面分析:  首先,从“立委”选后台湾整体政治情势看,国民党大胜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具有正面意义。马英九赢得“总统”大选的机率提高,在台湾多数民意支持两岸开放政策的情况下,未来将集中行政、立法之力,持续推动两岸直航
据初步统计,从1934年苏联作协成立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有2000多名作家被判刑、流放、劳改和处决。法捷耶夫主持作家协会,常违心地参加斯大林的“大合唱”。他愧疚日增,且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终于在1956年开枪自杀。    2009年《同舟共进》第2期刊登了盛禹九的文章《真实的“保尔·柯察金”》,详细地介绍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自传性作品如何被篡改。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前沉痛地说:“我们所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