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一、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育人者应先自育。教师素质的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小学生阅读的水平,因此需要全面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教师文化修养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丰富上,同时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授课技能和热情的提高上。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1.1转变传统观念,形成全新思维
传统观念认为,小学生阅读水平只要达到识字词、流畅读完全文的要求即可。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标准,要求对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但要掌握字词,并且还能够对语言进行运用,同时还要求在阅读中兴趣得到培养、性情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创新。这种新的标准不但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观念,明确认识新课改的要求标准,形成全新的思维。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教学思维,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的完善教学理念,改变陈规陋习,时刻以新标准提醒自己。
1.2丰富专业知识,注重授课技巧
教师应当抓好基本功,不断进行充电。语文阅读教学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知识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比如,对文章背景知识、作者的相关故事、文章所含寓意等,如果能够熟练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钦佩感,这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授课的方式和方法。好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已经被淘汰,老师应当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教课技巧,不断的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小学生必须培养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语文阅读的动力,而有了动力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的能力。兴趣的培养常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的提问设置等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手段和方式。
2.1做好阅读准备工作,调动兴趣
万事开头难。对于阅读教学工作亦是如此,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可塑性强,所以,阅读前的导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开始前,如果教师能够增加些对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讲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在怀着兴趣的情况下,阅读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自然阅读水平不会有所提升。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体现为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文章的背景等知识的渗透,比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入手,联系课文的内容,引发对课文学习和积极性。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学生对课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成功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2.2注重采用现代化设备,增加阅读趣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教学环节的应用也愈加普遍。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教育工作更加省时省力并具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成果,通过投影、视频播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新教材在设置上增加了许多图片,这实际上也是启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多利用现代化设备,制作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听资料,图文并茂,声色具备,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因此,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趣味性非常重要。有了兴趣,阅读学习过程就不会那么枯燥,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相反,阅读的过程会使学生兴致盎然,成为一种享受。
2.3巧妙设置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提问也颇具技巧性,方式恰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适当的提问方式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自信心,对于困难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尝试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对于困难生,可以先提一些比较简单的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并给其以鼓励,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有自信心,同时还启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根据其回答问题的程度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课堂提问的巧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为,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3.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课题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帮助。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一文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审题的:①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②课题中的重点词是什么?(可爱)。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紧紧围绕重点词“可爱”,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一、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育人者应先自育。教师素质的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小学生阅读的水平,因此需要全面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教师文化修养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丰富上,同时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授课技能和热情的提高上。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1.1转变传统观念,形成全新思维
传统观念认为,小学生阅读水平只要达到识字词、流畅读完全文的要求即可。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标准,要求对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但要掌握字词,并且还能够对语言进行运用,同时还要求在阅读中兴趣得到培养、性情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创新。这种新的标准不但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观念,明确认识新课改的要求标准,形成全新的思维。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教学思维,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的完善教学理念,改变陈规陋习,时刻以新标准提醒自己。
1.2丰富专业知识,注重授课技巧
教师应当抓好基本功,不断进行充电。语文阅读教学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知识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比如,对文章背景知识、作者的相关故事、文章所含寓意等,如果能够熟练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钦佩感,这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授课的方式和方法。好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已经被淘汰,老师应当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教课技巧,不断的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小学生必须培养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语文阅读的动力,而有了动力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的能力。兴趣的培养常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的提问设置等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手段和方式。
2.1做好阅读准备工作,调动兴趣
万事开头难。对于阅读教学工作亦是如此,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可塑性强,所以,阅读前的导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开始前,如果教师能够增加些对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讲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在怀着兴趣的情况下,阅读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自然阅读水平不会有所提升。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体现为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文章的背景等知识的渗透,比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入手,联系课文的内容,引发对课文学习和积极性。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学生对课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成功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2.2注重采用现代化设备,增加阅读趣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教学环节的应用也愈加普遍。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教育工作更加省时省力并具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成果,通过投影、视频播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新教材在设置上增加了许多图片,这实际上也是启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多利用现代化设备,制作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听资料,图文并茂,声色具备,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因此,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趣味性非常重要。有了兴趣,阅读学习过程就不会那么枯燥,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相反,阅读的过程会使学生兴致盎然,成为一种享受。
2.3巧妙设置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提问也颇具技巧性,方式恰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适当的提问方式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自信心,对于困难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尝试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对于困难生,可以先提一些比较简单的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并给其以鼓励,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有自信心,同时还启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根据其回答问题的程度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课堂提问的巧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为,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3.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课题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帮助。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一文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审题的:①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②课题中的重点词是什么?(可爱)。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紧紧围绕重点词“可爱”,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