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普遍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错位、“满堂灌”及成人化模式泛滥的倾向。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因地制宜地改进教学方法,激活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氛围,是当前农村中学政治课改革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呢?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方法之一:以社区调查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思想品德课。生活离不开社区,社区发生的事情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和关注社区生活,要求学生从熟悉的社区生活现象中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鉴别后,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区生活之中,从而使自己通过政治課的学习知道是什么、思考为什么和学会怎么做,进而全面培养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
方法之二:以经济生活为向导,引导学生关注思想品德课。经济是政治的集中体现,经济常识则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政治课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并初步了解除教材内容之外的如WTO、互联网、电信、股市、期货等一些涉及国家和老百姓生活的新内容,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可触摸的经济生活事实中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知道生产关系是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些十分重要而又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使之能学以致用。
方法之三:以时事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评论思想品德课。进行时事教育是思想品德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师生之间要像《新闻联播》中所说的“(国与国之间领导人访问时)就双边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谈和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一样,就一定能够调动师生教好和学好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一是要把焦点问题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如“911”事件;二是要把热点问题与教材相关内容结合,如上海APEC会议;三是要把感兴趣的问题与教材相关内容结合,如前期国人共同关注的中国足球能否进入世界杯的问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他们会自觉地在教材中探究原因,寻找依据,成为时事评论员。他们在发表个人“独特见解”的过程中,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之四:以文学作品为铺垫,引导学生“共鸣”思想品德课。文学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政治课若能很好地借鉴这一特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在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可以用文学故事寓教于“用”。这类故事可以用道德与法律的相关内容分析。如讲“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时,可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移植到当代,按婚姻法的规定,他们追求婚姻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因为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他们如果结婚又是违法的(因为他们是直系血亲,法律规定是不能结婚的。还需指出的是,他们若结婚的话是没有履行公民学法、用法和守法的义务的具体表现)。二是可以用文学意境寓教材于“变”。这类问题可以用心理品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分析。如讲情绪类和情绪变化时,可以引用如散文《春》《荷塘月色》及《岳阳楼记》等古今名篇中因景情变的内容进行教学。三是可以用文学名句寓教于“思”。这类问题可以用心理品质教育和社会发展史相关内容中进行分析。如反映坚强意志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方法之五:以相关艺术为依托,引导学生“钟情”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除具有自身特点外,还可以充分吸收其他艺术成果为“我”所用,为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初。一心理品质教育和初二法律常识教育中,一些相关的理论术语和法律条文可以通过歌曲、寓言、漫画、摄影、笑话等这些艺术形式注解,使深奥的变得浅显,抽象的变得形象,既符合各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也遵循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些艺术形式,涌起“以彼物比此物也”和“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也”的“艺术冲动”,使学生重新认识“政治课的艺术”,激发学习情绪,进而达到钟情“艺术的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方法之六:以学科联系为拓展,引导学生“跳出”政治课。众所周知,学科知识是相互渗透的。政治课要与其他学科密切配合,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相关知识的能力,做到既见树木(政治课内容)又见森林(整个学科知识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整体性意识,克服将有机的整体变成散乱“零件”的偏科偏废现象发生,鼓励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综合发展和平衡发展,全面推进科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教有法则,但无定则。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灵活有效地运用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重新树立教师的全新形象。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勇于改进不适时宜的教法,探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新措施和新方法。
方法之一:以社区调查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思想品德课。生活离不开社区,社区发生的事情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和关注社区生活,要求学生从熟悉的社区生活现象中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鉴别后,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区生活之中,从而使自己通过政治課的学习知道是什么、思考为什么和学会怎么做,进而全面培养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
方法之二:以经济生活为向导,引导学生关注思想品德课。经济是政治的集中体现,经济常识则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政治课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并初步了解除教材内容之外的如WTO、互联网、电信、股市、期货等一些涉及国家和老百姓生活的新内容,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可触摸的经济生活事实中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知道生产关系是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些十分重要而又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使之能学以致用。
方法之三:以时事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评论思想品德课。进行时事教育是思想品德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师生之间要像《新闻联播》中所说的“(国与国之间领导人访问时)就双边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谈和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一样,就一定能够调动师生教好和学好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一是要把焦点问题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如“911”事件;二是要把热点问题与教材相关内容结合,如上海APEC会议;三是要把感兴趣的问题与教材相关内容结合,如前期国人共同关注的中国足球能否进入世界杯的问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他们会自觉地在教材中探究原因,寻找依据,成为时事评论员。他们在发表个人“独特见解”的过程中,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之四:以文学作品为铺垫,引导学生“共鸣”思想品德课。文学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政治课若能很好地借鉴这一特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在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可以用文学故事寓教于“用”。这类故事可以用道德与法律的相关内容分析。如讲“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时,可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移植到当代,按婚姻法的规定,他们追求婚姻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因为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他们如果结婚又是违法的(因为他们是直系血亲,法律规定是不能结婚的。还需指出的是,他们若结婚的话是没有履行公民学法、用法和守法的义务的具体表现)。二是可以用文学意境寓教材于“变”。这类问题可以用心理品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分析。如讲情绪类和情绪变化时,可以引用如散文《春》《荷塘月色》及《岳阳楼记》等古今名篇中因景情变的内容进行教学。三是可以用文学名句寓教于“思”。这类问题可以用心理品质教育和社会发展史相关内容中进行分析。如反映坚强意志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方法之五:以相关艺术为依托,引导学生“钟情”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除具有自身特点外,还可以充分吸收其他艺术成果为“我”所用,为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初。一心理品质教育和初二法律常识教育中,一些相关的理论术语和法律条文可以通过歌曲、寓言、漫画、摄影、笑话等这些艺术形式注解,使深奥的变得浅显,抽象的变得形象,既符合各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也遵循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些艺术形式,涌起“以彼物比此物也”和“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也”的“艺术冲动”,使学生重新认识“政治课的艺术”,激发学习情绪,进而达到钟情“艺术的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方法之六:以学科联系为拓展,引导学生“跳出”政治课。众所周知,学科知识是相互渗透的。政治课要与其他学科密切配合,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相关知识的能力,做到既见树木(政治课内容)又见森林(整个学科知识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整体性意识,克服将有机的整体变成散乱“零件”的偏科偏废现象发生,鼓励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综合发展和平衡发展,全面推进科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教有法则,但无定则。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灵活有效地运用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重新树立教师的全新形象。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勇于改进不适时宜的教法,探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新措施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