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人类生活节奏加快,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在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与传统语文课堂封闭的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教学方法相比,新的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显现出了空前的优势。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应用,不仅充满了浓郁的现代气息,更带来了活力四射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是把实际生活与语文教学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了一起,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程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传统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一张嘴,外加粉笔和黑板的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大程度上充当了一个传达工具,满堂灌式地将前人已有的成果传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十分被动,这种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开放式思维能力和内在潜力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围绕一篇课文的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五大方面展开。这种“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教学模式几乎与生活脱节,忽视了人文关怀,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发展。长期以来,这种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打折扣。时代在进步,人类文明在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进步已迫在眉睫。
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将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从方方面面发掘、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贡献力量。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高效、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合理安排引导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早在1960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就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从理论上深度肯定了学生在学习陌生的新知识过程中,引导性材料的显著功能。教师合理安排和利用引导材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多样性、生动性、形象性等优势。在安排引导材料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能够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引言,这样必然会事半功倍。例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课文题目很吸引人,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前就阅读了课文,觉得没什么难的,不由自主地就忽视了老师上课的讲解。此时,教师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甚至夸张的漫画作为引子,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理解,还会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故事中蕴含的寓意,即我们更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纯洁的童心,敢于说真话。
(二)营造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语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亲身生活感知,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切身体验,发掘学生的领悟潜力,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如果只是枯燥地描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连战士在松鼓峰战斗中,以被汽油弹烧着的身体扑向敌人同归于尽,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救出朝鲜儿童,以及战士们在防空洞里,边和着雪吃炒面边谈论理想……”的片段,由于生活年代不同,学生很难有所体会,更谈不上对军人那种奉献精神的崇敬。因此,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汶川地震中人民解放军救助被困儿童,中国维和军人在非洲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执行维和任务,“非典”时期军医不顾生命危险坚持战斗在一线等画面。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课文所揭示的主题——即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三)优化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动画、图像、视频和音频于一体,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从时间和空间上满足了学生的视听需求。例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学生都能从字面上初步了解到苏州园林很美,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苏州,对其缺乏直观感知,教师仅靠周密的语言组织,很难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影像技术,在课文的解读过程中适当穿插苏州园林的影音资料或图像,让学生增强对课文中相应美景的直观感知,使学生在情感世界中接受洗礼。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总体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全面考虑,注重人文关怀
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很多教师曲解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只是把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教学课件只是大篇幅的文字,一上课就照着“满堂念”。学生在下面顾得上抄,顾不上听,更别提思考问题。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大量的思想教育,教师要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巧妙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课,教学目标旨在增强学生对香港过去和现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设计教学课件,在文字中穿插清政府落后无能的画面,配以解说,使得学生清晰地认识香港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原因;再结合现代中国国富民强、军事实力强大的图片;最后进入到香港交接仪式这样万世瞩目的场景,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雪耻扬威”的情感链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落在自己肩上的重任,圆满地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反思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不断优化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增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注重学生的新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初中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浪潮中不断发挥自身特有的作用,为我国初等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增添一份力量。
一、初中语文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传统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一张嘴,外加粉笔和黑板的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大程度上充当了一个传达工具,满堂灌式地将前人已有的成果传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十分被动,这种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开放式思维能力和内在潜力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围绕一篇课文的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五大方面展开。这种“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教学模式几乎与生活脱节,忽视了人文关怀,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发展。长期以来,这种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打折扣。时代在进步,人类文明在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进步已迫在眉睫。
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将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从方方面面发掘、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贡献力量。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高效、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合理安排引导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早在1960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就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从理论上深度肯定了学生在学习陌生的新知识过程中,引导性材料的显著功能。教师合理安排和利用引导材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多样性、生动性、形象性等优势。在安排引导材料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能够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引言,这样必然会事半功倍。例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课文题目很吸引人,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前就阅读了课文,觉得没什么难的,不由自主地就忽视了老师上课的讲解。此时,教师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甚至夸张的漫画作为引子,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理解,还会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故事中蕴含的寓意,即我们更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纯洁的童心,敢于说真话。
(二)营造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语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亲身生活感知,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切身体验,发掘学生的领悟潜力,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如果只是枯燥地描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连战士在松鼓峰战斗中,以被汽油弹烧着的身体扑向敌人同归于尽,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救出朝鲜儿童,以及战士们在防空洞里,边和着雪吃炒面边谈论理想……”的片段,由于生活年代不同,学生很难有所体会,更谈不上对军人那种奉献精神的崇敬。因此,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汶川地震中人民解放军救助被困儿童,中国维和军人在非洲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执行维和任务,“非典”时期军医不顾生命危险坚持战斗在一线等画面。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课文所揭示的主题——即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三)优化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动画、图像、视频和音频于一体,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从时间和空间上满足了学生的视听需求。例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学生都能从字面上初步了解到苏州园林很美,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苏州,对其缺乏直观感知,教师仅靠周密的语言组织,很难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影像技术,在课文的解读过程中适当穿插苏州园林的影音资料或图像,让学生增强对课文中相应美景的直观感知,使学生在情感世界中接受洗礼。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总体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全面考虑,注重人文关怀
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很多教师曲解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只是把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教学课件只是大篇幅的文字,一上课就照着“满堂念”。学生在下面顾得上抄,顾不上听,更别提思考问题。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大量的思想教育,教师要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巧妙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课,教学目标旨在增强学生对香港过去和现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设计教学课件,在文字中穿插清政府落后无能的画面,配以解说,使得学生清晰地认识香港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原因;再结合现代中国国富民强、军事实力强大的图片;最后进入到香港交接仪式这样万世瞩目的场景,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雪耻扬威”的情感链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落在自己肩上的重任,圆满地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反思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不断优化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增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注重学生的新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初中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浪潮中不断发挥自身特有的作用,为我国初等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增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