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王勃的代表作,《滕王阁序》不但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中脍炙人口的佳篇,在典故的运用上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彰显了王勃过人的学识与才气。全篇虽然表现了王勃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追求事功的理想,但并非通过行文直接表现,而是通过对诸多典故的引用含蓄而委婉地进行了表达,文中对典故的引用涉及面极为广泛,具有韵味深远而复杂的文化及思想内涵。
一、怀才不遇的主题展现
骈文在阅读中的一大问题是典故引用过多过偏所导致的阅读困难,虽然引经据典能够使文章具有丰富性和思想深度,但这也导致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无法得到充分表达,对文化积累不足的人而言是无法流畅地阅读,并理解其中深意。《滕王阁序》的用典虽多,却多数取材于人们所熟知的典故,因此自身的所思所感能够得到充分传达。
文章的主题是王勃对怀才不遇的感悟和感慨,以及对于自身能力获得赏识的渴望。在这一主题的表达中,王勃并没有侧重展现自己少年得意却遭遇排挤,以至于青年落魄的经历,而是将“怀才不遇”这一命题与历史相连,先后引出了多位有相似怀才不遇经历的人物。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句,引用了西汉时期冯唐与李广的典故。据《史记》载,冯唐虽才华横溢,却历经三朝始终不得重用,直至汉武帝时期想要启用时,已经年老至九十多岁,无法再进行任用了。西汉著名将领李广的经历与他相似,其一生中屡次挫败匈奴的入侵企图,战功赫赫,却至死未能获得封侯。
又比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一句中所提到的贾谊和梁鸿,两人虽然都出生于明君统治的时期,却没能承受住官场的尔虞我诈,被排挤出政治核心,甚至遭到当权者的迫害与追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提到,贾谊遭到周勃、灌婴等小人的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汉书·逸民传》则记述了梁鸿因为作“五噫之歌”而被汉章帝搜捕,流离失所的经历。
此外还有“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一句,引用了孟尝君虽然礼贤下士,才华满腹,却直至七十岁都不被启用,最后只能郁郁而终的典故。阮籍的经历则进一步令人感到怀才不遇的悲痛情感。
王勃所提及的这六位名士或将领,无不具有极高的本领和才华,却都始终不得重用,郁郁而终,这就使“怀才不遇”不但是王勃自身的感受,更扩散为了历代文人墨客所遭受过的不幸与失意,使自己的经历充满了历史留下的共鸣,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二、《滕王阁序》的用典溯源
引经据典作为我国传统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段,也直接反映了传统文化观念中对文人才学积累的赞赏与认同,自六朝以来文章创作对典故的运用就是文人展示自己丰富积累的重要手段,而从《滕王阁序》对各类典故的运用中,我们能够领略到唐代初年各类典籍的流传及普及程度。《滕王阁序》所引用的典故大部分来源于历代史书,以《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为主,《晋书》及《宋书》也有所涉及。来源于其他典籍的则有儒家经典如《论语》,道家经典如《庄子》等,此外还有《世说新语》《西京杂记》《楚辞》等,不一而足。这不但说明了王勃深厚的积累和底蕴,还说明当时文人的阅读涉猎范围之广,不仅仅局限在史书和经典中。
对古人诗句的引用和化用,也是当时十分流行的用典方式,如文中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化用自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然而王勃在化用的同时,为诗句增添了开阔旷达,不拘一格的豪放之感,具有了超越原句的艺术美感。除了这句之外,王勃对历代名作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引用,如来源于《楚辞·九辩》中的“寂寥兮收潦而水清”一句,在文中化用为“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对历代典故的了然于心,与唐代的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的科举制度在典籍方面涉及范围极为广泛,不但有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还有《孝经》《说文》《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种类和题材极为丰富。这就使唐初的文人有着极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对典故的运用上更加随心所欲。
此外,《滕王阁序》对典故的运用也鲜明地反映了王勃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与偏好,文章涉及到的人物有两种:一种是与自己经历相似,能够产生共鸣的怀才不遇的历史人物;另一种则是他理想中向往的人物,他們同样有着丰富的才学,但由于机缘巧合,年少时就能建功立业,获得统治者的垂青,这一类人物有司马相如、谢玄、班超、宗悫等,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滕王阁序》对典故的运用,不但具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还有着婉转含蓄的表达风格,既能够展现出王勃在宴会上展示自己能力的渴望,又具有真诚优美的艺术魅力。虽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但作者本身的感情依然能够通过这些典故得以真挚的表达,这是《滕王阁序》的魅力所在,也是王勃创作最为高明之处。通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我们不仅仅能够窥见到唐朝早期文化的发展与普及程度的一斑,更能够感受到唐风盛世所赖以发展的文化底蕴从何而来。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010010)
一、怀才不遇的主题展现
骈文在阅读中的一大问题是典故引用过多过偏所导致的阅读困难,虽然引经据典能够使文章具有丰富性和思想深度,但这也导致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无法得到充分表达,对文化积累不足的人而言是无法流畅地阅读,并理解其中深意。《滕王阁序》的用典虽多,却多数取材于人们所熟知的典故,因此自身的所思所感能够得到充分传达。
文章的主题是王勃对怀才不遇的感悟和感慨,以及对于自身能力获得赏识的渴望。在这一主题的表达中,王勃并没有侧重展现自己少年得意却遭遇排挤,以至于青年落魄的经历,而是将“怀才不遇”这一命题与历史相连,先后引出了多位有相似怀才不遇经历的人物。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句,引用了西汉时期冯唐与李广的典故。据《史记》载,冯唐虽才华横溢,却历经三朝始终不得重用,直至汉武帝时期想要启用时,已经年老至九十多岁,无法再进行任用了。西汉著名将领李广的经历与他相似,其一生中屡次挫败匈奴的入侵企图,战功赫赫,却至死未能获得封侯。
又比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一句中所提到的贾谊和梁鸿,两人虽然都出生于明君统治的时期,却没能承受住官场的尔虞我诈,被排挤出政治核心,甚至遭到当权者的迫害与追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提到,贾谊遭到周勃、灌婴等小人的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汉书·逸民传》则记述了梁鸿因为作“五噫之歌”而被汉章帝搜捕,流离失所的经历。
此外还有“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一句,引用了孟尝君虽然礼贤下士,才华满腹,却直至七十岁都不被启用,最后只能郁郁而终的典故。阮籍的经历则进一步令人感到怀才不遇的悲痛情感。
王勃所提及的这六位名士或将领,无不具有极高的本领和才华,却都始终不得重用,郁郁而终,这就使“怀才不遇”不但是王勃自身的感受,更扩散为了历代文人墨客所遭受过的不幸与失意,使自己的经历充满了历史留下的共鸣,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二、《滕王阁序》的用典溯源
引经据典作为我国传统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段,也直接反映了传统文化观念中对文人才学积累的赞赏与认同,自六朝以来文章创作对典故的运用就是文人展示自己丰富积累的重要手段,而从《滕王阁序》对各类典故的运用中,我们能够领略到唐代初年各类典籍的流传及普及程度。《滕王阁序》所引用的典故大部分来源于历代史书,以《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为主,《晋书》及《宋书》也有所涉及。来源于其他典籍的则有儒家经典如《论语》,道家经典如《庄子》等,此外还有《世说新语》《西京杂记》《楚辞》等,不一而足。这不但说明了王勃深厚的积累和底蕴,还说明当时文人的阅读涉猎范围之广,不仅仅局限在史书和经典中。
对古人诗句的引用和化用,也是当时十分流行的用典方式,如文中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化用自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然而王勃在化用的同时,为诗句增添了开阔旷达,不拘一格的豪放之感,具有了超越原句的艺术美感。除了这句之外,王勃对历代名作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引用,如来源于《楚辞·九辩》中的“寂寥兮收潦而水清”一句,在文中化用为“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对历代典故的了然于心,与唐代的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的科举制度在典籍方面涉及范围极为广泛,不但有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还有《孝经》《说文》《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种类和题材极为丰富。这就使唐初的文人有着极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对典故的运用上更加随心所欲。
此外,《滕王阁序》对典故的运用也鲜明地反映了王勃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与偏好,文章涉及到的人物有两种:一种是与自己经历相似,能够产生共鸣的怀才不遇的历史人物;另一种则是他理想中向往的人物,他們同样有着丰富的才学,但由于机缘巧合,年少时就能建功立业,获得统治者的垂青,这一类人物有司马相如、谢玄、班超、宗悫等,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滕王阁序》对典故的运用,不但具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还有着婉转含蓄的表达风格,既能够展现出王勃在宴会上展示自己能力的渴望,又具有真诚优美的艺术魅力。虽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但作者本身的感情依然能够通过这些典故得以真挚的表达,这是《滕王阁序》的魅力所在,也是王勃创作最为高明之处。通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我们不仅仅能够窥见到唐朝早期文化的发展与普及程度的一斑,更能够感受到唐风盛世所赖以发展的文化底蕴从何而来。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0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