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斯宾塞有句名言:“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诗歌能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关键词:音乐;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05-001
我尝试用音乐来诠释诗歌,当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感触无法言说时,就用音乐来代替这种感受,真是妙不可言。让音乐的小河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流淌,定能给枯燥的课堂注入新鲜活力,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诗歌,必须“授之以欲”,而这种“欲”的激发要吻合学生的心理。我在诗歌教学中运用音乐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如《乡愁》表达了游子思念故乡、眷恋故乡的深情,为了让学生尽快人情入境,我选用《思乡曲》那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旋律来孕情,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很快进入课文意境。用音乐渲染合适的气氛,导入新课,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对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诗歌思想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许多诗歌都具有独特的情感美。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感情上的心弦,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音乐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冰心的《纸船》时,我在课前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歌曲,让学生课前就被这种游子思母的情怀深深打动。配上《神秘园》的忧伤的音乐和我深情地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这种浓浓的母子情愫之中。学生的神情在哀婉的音乐声中变得深情凝重,情到深处,有的学生甚至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情感领会得更深了,领略了诗歌的意境,作者、教师、学生的心跳动在同一个音符上。
三、点燃激情,提高诗歌朗读能力
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美、语言美和音乐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要读,诗歌更要美读。而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选用相关音乐进行配乐朗读不失为好方法。我教《土地的誓言》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我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同时大屏幕上展示东北原野富有个性的“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我深情地启发让学生感受这是一方多么美丽富饶的土地,这是一方充满生机的土地,这是一方极其和谐的画图。“请同学们深情朗读第一小节。”在音乐的感染下,同学们深情地读出了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热爱、赞美和思念之情。
学生厌倦枯燥的讲解,反复的读也会让他们提不起兴趣,利用音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不失为一条有利途径。在朗读中适时插播音乐片段,进行配乐朗读,学生不仅读得有声有色,而且情趣盎然。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朗读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四、启发联想。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无穷的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积极思考的表现。”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联系生活学习诗歌,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以挖掘诗歌“意在言外”的丰富内涵。新课标中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诗歌尤其如此,而音乐就是诗歌和生活的桥梁。在教《纸船》一课时,我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歌曲《懂你》,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深情叙说:这只纸船虽小,却载满了诗人对母亲厚重的思念。思之越切,爱之越深。也正因为我们有爱,所以能读懂诗人的爱。这首深情的小诗不觉让我们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多年后,一首《纸船》驶进我心灵深处,使我明白母爱是盖在身上那暖暖的棉被……同学们,联系你的生活,说说你体会到的母爱是什么呢?”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似乎在进行心灵的洗礼,美好的情感油然而生。学生这样描述:“多年后,一首《纸船》驶进我心灵深处,我明白了母爱是我失意时鼓励的眼神。”“多年后,一首《纸船》驶进我心灵深处,我明白了母爱是那说了再说的唠叨和叮咛。”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中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我借助音乐加以引导和激发,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积极开拓思维,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从而获得感悟和审美享受。
俄国托尔斯泰曾经讲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我充分发挥音乐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音乐中美读诗歌,放飞想象,激发情感,感悟创造,拓宽了诗歌教学的空间,提高了诗歌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音乐;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05-001
我尝试用音乐来诠释诗歌,当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感触无法言说时,就用音乐来代替这种感受,真是妙不可言。让音乐的小河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流淌,定能给枯燥的课堂注入新鲜活力,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诗歌,必须“授之以欲”,而这种“欲”的激发要吻合学生的心理。我在诗歌教学中运用音乐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如《乡愁》表达了游子思念故乡、眷恋故乡的深情,为了让学生尽快人情入境,我选用《思乡曲》那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旋律来孕情,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很快进入课文意境。用音乐渲染合适的气氛,导入新课,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对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诗歌思想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许多诗歌都具有独特的情感美。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感情上的心弦,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音乐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冰心的《纸船》时,我在课前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歌曲,让学生课前就被这种游子思母的情怀深深打动。配上《神秘园》的忧伤的音乐和我深情地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这种浓浓的母子情愫之中。学生的神情在哀婉的音乐声中变得深情凝重,情到深处,有的学生甚至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情感领会得更深了,领略了诗歌的意境,作者、教师、学生的心跳动在同一个音符上。
三、点燃激情,提高诗歌朗读能力
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美、语言美和音乐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要读,诗歌更要美读。而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选用相关音乐进行配乐朗读不失为好方法。我教《土地的誓言》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我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同时大屏幕上展示东北原野富有个性的“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我深情地启发让学生感受这是一方多么美丽富饶的土地,这是一方充满生机的土地,这是一方极其和谐的画图。“请同学们深情朗读第一小节。”在音乐的感染下,同学们深情地读出了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热爱、赞美和思念之情。
学生厌倦枯燥的讲解,反复的读也会让他们提不起兴趣,利用音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不失为一条有利途径。在朗读中适时插播音乐片段,进行配乐朗读,学生不仅读得有声有色,而且情趣盎然。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朗读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四、启发联想。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无穷的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积极思考的表现。”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联系生活学习诗歌,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以挖掘诗歌“意在言外”的丰富内涵。新课标中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诗歌尤其如此,而音乐就是诗歌和生活的桥梁。在教《纸船》一课时,我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歌曲《懂你》,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深情叙说:这只纸船虽小,却载满了诗人对母亲厚重的思念。思之越切,爱之越深。也正因为我们有爱,所以能读懂诗人的爱。这首深情的小诗不觉让我们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多年后,一首《纸船》驶进我心灵深处,使我明白母爱是盖在身上那暖暖的棉被……同学们,联系你的生活,说说你体会到的母爱是什么呢?”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似乎在进行心灵的洗礼,美好的情感油然而生。学生这样描述:“多年后,一首《纸船》驶进我心灵深处,我明白了母爱是我失意时鼓励的眼神。”“多年后,一首《纸船》驶进我心灵深处,我明白了母爱是那说了再说的唠叨和叮咛。”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中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我借助音乐加以引导和激发,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积极开拓思维,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从而获得感悟和审美享受。
俄国托尔斯泰曾经讲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我充分发挥音乐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音乐中美读诗歌,放飞想象,激发情感,感悟创造,拓宽了诗歌教学的空间,提高了诗歌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