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医院消防安全设计

来源 :现代盐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层医院的消防设计,从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分隔和疏散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供设计者及审核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层医院;防火设计;安全疏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医院建筑的功能越来越齐全,建筑规模大,设备贵重,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因此,做好高层医院的消防设计,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做好高层医院消防设计,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以下意见。
  1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高层医院建筑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整体规划,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且不应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厂库房,还有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
  1.1  消防车道设置
  高层医院大多建筑规模大,消防车道设计尤其关键,建筑周围应设计环形消防车道。若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环形消防车道至少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宜小于15.00 m×15.00 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00 m×18.00 m。消防车道的路面、救援操作场地、消防车道和救援操作场地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00 m或总长度超过        220.00 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若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高层建筑沿街,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该通道可利用楼梯间,距离不宜超过       80.00 m。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时,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1.2  救援场地设置
  现在高层医院的裙房较多,为满足扑救建筑火灾和救助高层建筑中遇困人员的基本要求,对于高层建筑,特别是布置有裙房的高层建筑,要合理布置,确保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建筑主体,便于开展灭火救援。
  《建规》要求,高层建筑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00 m。对于建筑高度不大于50.00 m的建筑,当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00 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在实践中,有的建筑没有设计供消防车停靠、消防员登高操作和灭火救援的场地,进而耽误救援。按《建规》规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以下要求:(1)场地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和车库出入口。(2)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                 15.00 m和10.00 m,对于高度大于50.00 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20.00 m和10.00 m。(3)场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4)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00 m,且不应大于10.00 m,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5)在建筑物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应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
  1.3  平面布置应重点关注的方面
  (1)中央供氧室或高压氧舱应设置在医院建筑外。个别设计者将中央供氧室或高压氧舱设置在建筑内部,这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综合医院设计规范》规定供氧房宜布置在主体建筑的墙外,应远离热源、火源和易燃、易爆源。中央供氧室或高压氧舱若发生火灾,危险性大,会对医院造成重大事故。在进行高压氧舱设计验收时,应注意以下要求:舱内所用的电缆、电线均应经过高压绝缘试验,电气开关和空调应一律设在舱外,严禁任何电路和设备的接地线与高压氧舱系统相连或共用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尽量采用舱外照明方式照明。若采用舱内照明,电源应经舱外变压器调至30 V以下引入,灯具应满足抗压和防爆要求。舱内不得安装有感应线圈的电铃,严禁使用不防爆的电气设备。舱内应尽量减少可燃物,不得使用羊毛及化纤被褥、毯子、椅垫等。纯氧舱内不得采用木质物件。
  (2)地下汽车库只有与医院形成完全的防火分隔后,才允许设置在病房楼地下。《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对车库在病房楼内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考虑到医院病人疏散困难,一旦发生火灾,对人员疏散和扑救火灾极为不利,要求汽车库与病房楼有完全的防火分隔。当汽车库进出口和病房楼的出入口完全分开,且不会相互干扰时,才能考虑在病房楼地下设置汽车库。
  (3)医院重点部位的设置要求。对于比较重要和特殊的医院重点部位的防火要求比较高,《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医疗建筑内的手术室或手术部、产房、重症监护室、贵重精密医疗装备用房、储藏间、试验室、胶片室等,应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 h的防火隔墙和1 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或部位分隔,墙上必须设置乙级防火门、窗。《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1]对医院的洁净手术部要求更详细,洁净手术部宜划分为单独的防火分区。当与其他部位处于同一防火分区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烟分隔措施,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与非洁净手术部区域相连通的门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并直接通向敞开式外走廊或直接对外的门,或采取其他相应的防火技术措施。洁净手术部的技术夹层与手术室、辅助用房等相连通的部位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其分隔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低1 h。
  (4)其他设置要求。一是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二是当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第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三是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h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   1.4  高层医院避难间的设置
  高层病房楼应在第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   25 m2确定。二是当避难间作为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小可供避难的净面积。三是应靠近楼梯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四是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五是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六是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2 建筑防火分隔和内部疏散设计
  2.1  天桥、连廊设置要求
  高層医院内部相邻建筑多,有时为了考虑功能使用需要,往往通过连廊、天桥对相邻建筑进行连通。当发生火灾时,火势极易通过无防火保护措施的连廊或天桥进行蔓延。因此,应严格控制医院相邻建筑连通,若需要进行连通,连廊或天桥必须采用不燃材料,且相邻建筑外墙连通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且连廊或天桥应设置防止火势蔓延的灭火设施。
  2.2  耐火等级设置要求
  对于高层医院的消防设计,应确定高层医院的耐火等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超过24.00 m的高层医院均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因此,高层医院的耐火等级均为一级,说明规范对医院防火设计要求的起点高、标准严。
  2.3  疏散楼梯设置要求
  《综合医院设计规范》要求,医院主楼梯疏散宽度不得小于1.65 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 m,高度不应大于0.16 m。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00 m,即至少一个疏散人流比较密集的疏散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65 m。医院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m,高层医院病房部分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24.00 m,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得大于12.00 m,医院其他部分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00 m,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00 m。高层医院疏散外门和楼梯的宽度不得小于1.30 m,走道净宽单面布房时,不得小于1.40 m,双面布房时,不得小于1.50 m[2]。
  2.4  疏散楼梯间形式
  高层医院均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按规范要求,楼梯间均为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使用面积不得小于6 m2,防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使用面积按规定不得小于10 m2。这里的面积是指使用面积,应在设计和监督检查过程中重点关注[3]。
  2.5  合理确定消防电梯数量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按照面积计算高层医院消防电梯数量的,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4]规定,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台消防电梯,且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此规定是强制性条文。建筑内的防火分区具有较高的防火性能,一般在火灾初期,容易将火灾控制在着火的一个防火分区内,消防员可以利用着火区内的消防电梯进入着火区,直接接近火源并实施灭火和搜索等其他行动。对于有多个防火分区的楼层,即使有一个防火分区的消防电梯出现故障而难以安全使用,还可利用相邻防火分区的消防电梯。因此,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台消防电梯。
  3  结语
  高层医院消防设计是保障医院消防安全的重要方面,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对高层医院消防设计的探讨,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 51039—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 50222—201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4]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国赛与职业培训的联系出发,较为全面地总结了2020年国赛化学实验技术赛项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本次赛事的一些思考,希望能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化学实验;技术赛项;总结与思考  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试点赛是由国家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主办,由山东省教育厅、淄博市人民政府承办,由淄博职业学院和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协办的一项全国性技能竞赛。目前,除了职业院校,越来越多的本科
摘 要:采用大学生专业认知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对211名生物科学专业新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生物科学专业新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专业认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关系。结果表明:(1)生物科学专业新生专业认知处于中下水平;(2)学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上水平;(3)专业认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专业认知;学业自我效能感;生物科学专业新生  现代大学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
目的比较低能量密度和高能量密度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至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烧伤中心烧伤与皮肤外科门诊收治4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1~4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能量密度组和高能量密度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低能量密度组给予4.0~6.5 J/cm2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高能量密度组
“新疆植物鉴赏”是伊犁师范大学为本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往的教学效果反馈该课程条理性不强、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等问题.为改善以上问题
以“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为例,初步探究“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微课设计中的应用.整个教学设计是将医学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以解决问题作为终点,合理设置一系列问题,做到
摘 要: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属性,绝大多数化工企业都属于高危企业,在生产、运输等环节,消防安全隐患持续存在。为了推动化工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也为了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统筹管理,各地都建立起规模不一的化工园区。近年来,一些影响较大的化工园区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不断引起人们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的关注。火灾事故是化工园区常见的一类事故,要想有效预防化工园区火灾事故,需要找出化工园区的消防隐患,在此基础上,通
摘 要:以实验室药剂管理为着手点,考虑到由于实验试剂传统包装的“单一”导致拿错试剂以及影响试剂摆放管理的问题,基于易于辨识化的目的,通过对实验室试剂标记贴纸,利用色彩特点设计和标签材料分析来实现。此外,还对根据药品称重方向提出的称重器设计进行分析,采集实验室数据并上传OneNET云平台,可以用称重传感器测量实验室试剂质量,将实验室试剂条形码用条码识别模块获取后,一同上传至Arduino模块,再上传
摘 要:由于我国乏燃料累积数量过多,而现有后处理能力有限,乏燃料离堆贮存成为乏燃料管理活动的必经环节之一。美国核电事业发展较为成熟,其对乏燃料贮存的管理经验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为规范乏燃料离堆贮存管理,我国必须尽快制定乏燃料离堆贮存管理办法,以安全管理为原则,明确相关部门在离堆贮存管理中的职责,制定离堆贮存许可审批程序,建立乏燃料离堆贮存基金制度,保障我国核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摘 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MESH网络技术在煤矿井下监测监控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蓝牙技术作为无线传输方式的一种,以其高传输速率、高稳定性的优势成为短距离无线信号传输的极佳选择,将蓝牙技术应用于井下实时测控网络具有现实意义。针对蓝牙通信方式的技术原理和传输特性,依据井下的实际情况,分析蓝牙技术在煤矿现场监测监控装置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煤矿井下;蓝牙技术;嵌入式  煤炭是我
摘 要:在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项目化教学法深受关注。这一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动性,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高职化学教师需要了解实践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策略和手段,保障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以宏观发展的角度,深入了解项目化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内涵,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