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姜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我发现自己的梦是有颜色的。不但有颜色,而且梦里的颜色更绚丽。我不能说它多彩,那种颜色是生活中不常见的,但是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无论它的质感还是明亮程度,它本身的光线。这件事坚定了我要找到类似梦里坚定颜色的感觉。”姜文多次提起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像一个梦,梦学的色彩在姜文的电影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梦;俄狄浦斯情结;成长
一、《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梦解析
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取名于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改编于叶弥的小说《天鹅绒》,这部电影是中国唯一的一部现代主义电影。而“梦”与现代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主义是在弗洛伊德将代表人类非理性层面的梦推置到理性的前台之后的事。电影围绕着“疯”、“恋”、“枪”、“梦”这四个主题展开,其中,“梦”虽然被放在了最后一个章节,可这恰巧是揭示事件发生背景的一章。姜文采取了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叙事,在电影的开篇就讲述了疯妈在梦里梦见了一双带鱼须子的鞋,她醒来便去买了这样的一双鞋。随着鞋子的丢失,疯妈便疯了,她上树、挖坑、打儿子。电影因梦而起,由梦展开。在最后一章中,是戈壁滩上两个骑马的女子,正是在电影第一章和第三章中出现的疯妈和唐婶,两个人要在尽头和非尽头去寻找自己的归宿。两个人的命运也不同,疯妈等到的是自己丈夫李不空的死讯,而唐婶在尽头处等到了唐叔,两人搭起帐篷举行了婚礼。在尽兴之后,篝火点燃了帐篷被火车卷走,而在火车里的正是即将生产的疯妈。在火光中,婴孩顺着前行的火车掉在了长满鲜花的铁轨上毫发无伤,似乎是一场梦境。而在这场梦中,则预示了今后这四个人的爱恨纠缠。
疯妈是因为丢了鱼须子的鞋而变疯的,疯妈疯了之后便不让儿子去上学,每晚让儿子读一些信,无论儿子读得好与不好,她都要给儿子一耳光。当儿子看到疯妈与自己父亲的合影,而父亲的脸却被剪去时问疯妈自己的父亲长什么样,疯妈说你的模样减去我的模样就是他的模样。而在疯妈找到了带有鱼须子的鞋后,她便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双鞋和河面上漂浮着的衣服。实际上,鞋子的丢失意味着疯妈的丈夫、小队长的父亲李不空再也不会回来,李不空留给疯妈的情话也变成了谎话,疯妈在自己儿子的身上看得到自己丈夫的影子,打儿子实则是在告诫自己要断了对丈夫的感情。而在疯妈疯了的过程中,小队长每天的生活中心都围绕着自己的疯妈,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就日渐代替了自己父亲李不空的空位,小队长的俄狄浦斯情结体现在了他与唐婶偷情这种乱伦的关系之中。正是由于父亲的缺席造成小队长对于某种权威的渴望。唐叔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一杆真正的枪,还带来了一位成熟的女人唐婶。唐婶的出现弥补了小队长失去母亲的空位,在小队长与唐婶偷情时他对唐婶说“就叫我阿廖沙吧”,这实际上是小队长将自己对于母亲的爱恋转移到了唐婶身上,以至于在小队长告诉唐叔,唐婶的肚子不像天鹅绒的时候,唐叔的枪声引发了小队长俄狄浦斯式的悲剧。
俄狄浦斯的悲剧同样发生在梁老师身上。与小队长相比,梁老师的恋母情结更具有拉康意义上的典型性,它超越了年龄界定并纳入了心理结构中来。梁老师的故事始于“美丽的梭罗河”终于“美丽的梭罗河”,而人对水的眷恋在弗洛伊德的意义上讲是对重返子宫的渴望。他用来自杀的枪带象征着母子相连的脐带。这些都是梁老师恋母情结的种种表征。
关于弗洛伊德的男性主体理论其后继者拉康作出了重要的修正和补充,他认为“男性的成长历程及其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超越与其说是迫于具体有形、来自父亲的阉割威胁,不如说是一个将‘父之名’、‘父之法’自觉内化的过程”。而在这种自觉内化的过程中,女性形象象征着威胁也象征着欲望,为男性的成长设置必要的障碍,她们的形象和意义大都是相对于男性主体而设置的。在电影当中,林大夫和唐婶则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林大夫是一个“永远湿漉漉的”、开放而爱欲强烈的性感女人,对于梁老师和唐老师来说,她分别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成长意义。在梁老师那里,林大夫就是拉康认为的活生生的、遭到阉割的、匮乏的形象,她是作为“差异性的他者”出现的,象征着“父之法”带来的威胁与创伤。梁老师对于林大夫及其他女性的拒绝与躲避,实际上是“父之法”在她们身上投射了太多的威胁,但这又是梁老师在确认主体身份过程中所无可避免的。面对威胁,梁老师选择了逃避,他逃离了这个受到制度压抑的陌生环境,固守着恋母情结踏上往返的道路。对于唐老师而言,林大夫则是一个观赏和欲望的对象,是作为“异己性的他者”而存在的,因而唐老师成功地排除了这种阉割的焦虑。
在这部电影中充斥着是与非、正常与疯狂、生死之辩,以及梦境与现实、此岸与彼岸的对立联系。电影取名为《太阳照常升起》,在《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这也暗示了电影的主题。在电影的第一章,疯妈向着远方喊的是“阿廖沙,别害怕,天一亮他就笑了”;而在电影的第四章中,疯妈在铁轨上找回自己的婴孩,朝阳缓缓升起,她抱着婴儿喊的是“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来了,他一笑天就亮了”。在这相似的两句话中,只有最后两句话的顺序是相反的。“天一亮他就笑了”与“他一笑天就亮了”,像是一场循环。而在电影第四章中交代了唐叔、唐婶、疯妈、小队长四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最后发展成为小队长与唐婶的乱伦、唐叔面对小队长开了枪这样的悲剧。在这场生与死的悲剧命运中,是一代人来又去的过程。人一代一代的生长老去,太阳落下又升起,太阳每天还是照常升起。电影中展示出的人生如梦,梦幻人生,唯一不变的是太阳照常升起。
二、《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梦解析
姜文早期的另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根据王硕的小说《动物凶猛》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姜文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经历、想法与梦幻构思。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着马小军青春期的梦还有奇幻的梦。
《阳光灿烂的日子》以文革这样一个时期作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大院孩子在无人管制的时期追逐自己的青春、梦想以及爱恋的成长故事。马小军在无人看管之下学会了开锁,先是开自己家的各种锁,偷看大人们的秘密,之后就开始到别人家溜门撬锁。在偶然间马小军看到了墙上的米兰的照片,从此米兰成为马小军心中的一个梦。正是因为长期缺乏父亲权威的管制,母亲对他的关爱也少之又少,使得马小军将注意力放在了比他年长的丰满女孩米兰这样一个“姐姐”式的人物身上。可以说,马小军的恋母情结体现在他对米兰的迷恋上,他与米兰的接触与交流也只有他帮米兰洗头和送米兰去农场这两件事上,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是米兰以姐姐的身份在教育马小军,马小军对米兰也是言听计从。米兰是青春期的马小军的一个梦,也成为马小军性冲动的对象。在米兰的家,马小军企图强暴米兰,也正是他的恋母情结转移到比他年长的姐姐身上。在这之后,马小军被大家孤立起来,尤其是在刘忆苦公然带着米兰出现时,马小军的愤怒更加强烈。在泳池,他感到被大家孤立抛弃按入水中,这一切像是真是发生,却又像是马小军自己做了一场梦。醒来泳池还是和往常一样。
在马小军和刘忆苦的生日聚会上,马小军与刘忆苦翻脸互相扇耳光,愤怒之中将玻璃瓶插向了刘忆苦的腹部。这一切是真实发生的吗?电影在此处的设计有一段旁白,马小军说:“千万别相信这个,我从来就没这样勇敢过,这样壮烈过,我不断发誓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可是说真话的愿望有多强烈,受到的各种干扰就有多么大,我悲哀的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捉弄我,背叛我,把我搞得头脑混乱,真伪难辨”。姜文在电影的这部分处理的像一场幻境,增添了电影的奇幻色彩。马小军将真实与记忆的关系混淆,他美化了记忆,增加了电影的张力与荒诞性。
三、结语
对比这两部电影,可以看出《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太阳照常升起》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姜文的电影在“太阳”、“阳光”的笼罩下,围绕着男女之间的情感与成长,以“梦”的形式展开。无论是马小军还是小队长,他们都经历了从青春期的懵懂成长的过程。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太阳照常升起,在阳光灿烂之中映射出生命的永恒。
关键词:梦;俄狄浦斯情结;成长
一、《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梦解析
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取名于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改编于叶弥的小说《天鹅绒》,这部电影是中国唯一的一部现代主义电影。而“梦”与现代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主义是在弗洛伊德将代表人类非理性层面的梦推置到理性的前台之后的事。电影围绕着“疯”、“恋”、“枪”、“梦”这四个主题展开,其中,“梦”虽然被放在了最后一个章节,可这恰巧是揭示事件发生背景的一章。姜文采取了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叙事,在电影的开篇就讲述了疯妈在梦里梦见了一双带鱼须子的鞋,她醒来便去买了这样的一双鞋。随着鞋子的丢失,疯妈便疯了,她上树、挖坑、打儿子。电影因梦而起,由梦展开。在最后一章中,是戈壁滩上两个骑马的女子,正是在电影第一章和第三章中出现的疯妈和唐婶,两个人要在尽头和非尽头去寻找自己的归宿。两个人的命运也不同,疯妈等到的是自己丈夫李不空的死讯,而唐婶在尽头处等到了唐叔,两人搭起帐篷举行了婚礼。在尽兴之后,篝火点燃了帐篷被火车卷走,而在火车里的正是即将生产的疯妈。在火光中,婴孩顺着前行的火车掉在了长满鲜花的铁轨上毫发无伤,似乎是一场梦境。而在这场梦中,则预示了今后这四个人的爱恨纠缠。
疯妈是因为丢了鱼须子的鞋而变疯的,疯妈疯了之后便不让儿子去上学,每晚让儿子读一些信,无论儿子读得好与不好,她都要给儿子一耳光。当儿子看到疯妈与自己父亲的合影,而父亲的脸却被剪去时问疯妈自己的父亲长什么样,疯妈说你的模样减去我的模样就是他的模样。而在疯妈找到了带有鱼须子的鞋后,她便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双鞋和河面上漂浮着的衣服。实际上,鞋子的丢失意味着疯妈的丈夫、小队长的父亲李不空再也不会回来,李不空留给疯妈的情话也变成了谎话,疯妈在自己儿子的身上看得到自己丈夫的影子,打儿子实则是在告诫自己要断了对丈夫的感情。而在疯妈疯了的过程中,小队长每天的生活中心都围绕着自己的疯妈,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就日渐代替了自己父亲李不空的空位,小队长的俄狄浦斯情结体现在了他与唐婶偷情这种乱伦的关系之中。正是由于父亲的缺席造成小队长对于某种权威的渴望。唐叔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一杆真正的枪,还带来了一位成熟的女人唐婶。唐婶的出现弥补了小队长失去母亲的空位,在小队长与唐婶偷情时他对唐婶说“就叫我阿廖沙吧”,这实际上是小队长将自己对于母亲的爱恋转移到了唐婶身上,以至于在小队长告诉唐叔,唐婶的肚子不像天鹅绒的时候,唐叔的枪声引发了小队长俄狄浦斯式的悲剧。
俄狄浦斯的悲剧同样发生在梁老师身上。与小队长相比,梁老师的恋母情结更具有拉康意义上的典型性,它超越了年龄界定并纳入了心理结构中来。梁老师的故事始于“美丽的梭罗河”终于“美丽的梭罗河”,而人对水的眷恋在弗洛伊德的意义上讲是对重返子宫的渴望。他用来自杀的枪带象征着母子相连的脐带。这些都是梁老师恋母情结的种种表征。
关于弗洛伊德的男性主体理论其后继者拉康作出了重要的修正和补充,他认为“男性的成长历程及其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超越与其说是迫于具体有形、来自父亲的阉割威胁,不如说是一个将‘父之名’、‘父之法’自觉内化的过程”。而在这种自觉内化的过程中,女性形象象征着威胁也象征着欲望,为男性的成长设置必要的障碍,她们的形象和意义大都是相对于男性主体而设置的。在电影当中,林大夫和唐婶则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林大夫是一个“永远湿漉漉的”、开放而爱欲强烈的性感女人,对于梁老师和唐老师来说,她分别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成长意义。在梁老师那里,林大夫就是拉康认为的活生生的、遭到阉割的、匮乏的形象,她是作为“差异性的他者”出现的,象征着“父之法”带来的威胁与创伤。梁老师对于林大夫及其他女性的拒绝与躲避,实际上是“父之法”在她们身上投射了太多的威胁,但这又是梁老师在确认主体身份过程中所无可避免的。面对威胁,梁老师选择了逃避,他逃离了这个受到制度压抑的陌生环境,固守着恋母情结踏上往返的道路。对于唐老师而言,林大夫则是一个观赏和欲望的对象,是作为“异己性的他者”而存在的,因而唐老师成功地排除了这种阉割的焦虑。
在这部电影中充斥着是与非、正常与疯狂、生死之辩,以及梦境与现实、此岸与彼岸的对立联系。电影取名为《太阳照常升起》,在《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这也暗示了电影的主题。在电影的第一章,疯妈向着远方喊的是“阿廖沙,别害怕,天一亮他就笑了”;而在电影的第四章中,疯妈在铁轨上找回自己的婴孩,朝阳缓缓升起,她抱着婴儿喊的是“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来了,他一笑天就亮了”。在这相似的两句话中,只有最后两句话的顺序是相反的。“天一亮他就笑了”与“他一笑天就亮了”,像是一场循环。而在电影第四章中交代了唐叔、唐婶、疯妈、小队长四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最后发展成为小队长与唐婶的乱伦、唐叔面对小队长开了枪这样的悲剧。在这场生与死的悲剧命运中,是一代人来又去的过程。人一代一代的生长老去,太阳落下又升起,太阳每天还是照常升起。电影中展示出的人生如梦,梦幻人生,唯一不变的是太阳照常升起。
二、《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梦解析
姜文早期的另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根据王硕的小说《动物凶猛》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姜文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经历、想法与梦幻构思。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着马小军青春期的梦还有奇幻的梦。
《阳光灿烂的日子》以文革这样一个时期作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大院孩子在无人管制的时期追逐自己的青春、梦想以及爱恋的成长故事。马小军在无人看管之下学会了开锁,先是开自己家的各种锁,偷看大人们的秘密,之后就开始到别人家溜门撬锁。在偶然间马小军看到了墙上的米兰的照片,从此米兰成为马小军心中的一个梦。正是因为长期缺乏父亲权威的管制,母亲对他的关爱也少之又少,使得马小军将注意力放在了比他年长的丰满女孩米兰这样一个“姐姐”式的人物身上。可以说,马小军的恋母情结体现在他对米兰的迷恋上,他与米兰的接触与交流也只有他帮米兰洗头和送米兰去农场这两件事上,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是米兰以姐姐的身份在教育马小军,马小军对米兰也是言听计从。米兰是青春期的马小军的一个梦,也成为马小军性冲动的对象。在米兰的家,马小军企图强暴米兰,也正是他的恋母情结转移到比他年长的姐姐身上。在这之后,马小军被大家孤立起来,尤其是在刘忆苦公然带着米兰出现时,马小军的愤怒更加强烈。在泳池,他感到被大家孤立抛弃按入水中,这一切像是真是发生,却又像是马小军自己做了一场梦。醒来泳池还是和往常一样。
在马小军和刘忆苦的生日聚会上,马小军与刘忆苦翻脸互相扇耳光,愤怒之中将玻璃瓶插向了刘忆苦的腹部。这一切是真实发生的吗?电影在此处的设计有一段旁白,马小军说:“千万别相信这个,我从来就没这样勇敢过,这样壮烈过,我不断发誓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可是说真话的愿望有多强烈,受到的各种干扰就有多么大,我悲哀的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捉弄我,背叛我,把我搞得头脑混乱,真伪难辨”。姜文在电影的这部分处理的像一场幻境,增添了电影的奇幻色彩。马小军将真实与记忆的关系混淆,他美化了记忆,增加了电影的张力与荒诞性。
三、结语
对比这两部电影,可以看出《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太阳照常升起》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姜文的电影在“太阳”、“阳光”的笼罩下,围绕着男女之间的情感与成长,以“梦”的形式展开。无论是马小军还是小队长,他们都经历了从青春期的懵懂成长的过程。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太阳照常升起,在阳光灿烂之中映射出生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