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所有权效应初探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tal_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初步了研究教师心理所有权的内在效应和外在效应。认为无论相对教师的内在自我意识,还是对于学校、班级、学生等外在目标,教师心理所有权效应都不一定总是积极的。
  [关键词]教师心理所有权 效应 初探
  心理所有权是个体认为目标物属于自己的感觉状态,即,它是“我的”或“我们的”[1]。心理所有权理论认为,占有感是心理所有权的概念核心,且个体一旦感觉某个物体或非物质形态的实体(如,某种资格或某个思想观点、言语、艺术创作和其他等等)就是“我的”或“我们的”,则会激发起对该目标对象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且有形和无形的占有物以及心理所有权情感变成了与个体的自我概念相关的东西。总之,指向各种客体的所有权情感都有重要的、潜在的和强烈的心理和行为效应 [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心理所有权现象也被普遍经历着。教师在提到与工作相关的话题时,会自然地把“我”与学校、班级、学生、同事等联系起来,会经常在学校、班级、学生、同事等等之前冠以“我的”或“我们的”称谓,且往往伴随着较强的情感体验。教师的这种认知、情感体验就是教师心理所有权的表现。换言之,教师对学校的物、人和教育产出等目标物(或者是目标的一部分)产生的拥有感,或说教师认为目标物(学校的物、人和教育产出等)属于自己的感受状态,即感觉它是“我的”或“我们的”,就是教师心理所有权。
  目前,教师的职业心理倍受关注,关乎教师的职业倦怠、离职意向与工作绩效等方面的态度研究较多,但在教师心理所有权方面的研究尚未探及。许多学者通过企业经济领域的研究认为,心理所有权不同于其它与工作有关的态度,它有独特的解释力 (Pierce,Kostova,and Dirks,2001,2003)[1][3]。那么,在教育环境中形成的指向不同对象的教师心理所有权对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行为、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效应呢?本文拟对此做初步探讨。
  一、内在效应:心理所有权促使教师自我意识的变化
  自我意识是一个有着复杂结构的系统,教师心理所有权会促使教师自我意识的改变,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师自我概念的变化
  心理所有权回答的问题是“我感觉某某东西是我的”,其核心概念是对某个特定目标的占有感。个体一旦感觉“某某”是我的,则客体目标在心灵里与自我就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成为他“延伸了的自我的一部分”。正如Mann(1991)说,“我拥有的东西就像是我自身的一个部分”, “我所占有的物的整体性反映了我的整体性,我就是我所拥有的东西,我的东西就是我”[4]。
  一项关于教师心理所有权的调查研究显示[5],教师心理所有权主要包括了“对物的所有权感”、“对学生的所有权感”、“对人员成就的所有权感”、“总体所有权感”等方面。其中,“对物的所有权感”主要是指教师对所在的学校建筑、仪器设备等等校园物理环境在其心理上体验为是“我的”的一种心理感受;“对学生的所有权感”主要是指教师对其所在的学校里的学生及学生集体在其心理上体验为是“我的”的一种心理感受;“对人员成就的所有权感”主要是指教师对所在的学校的班级集体、学生和同事等所获得的成果在其心理上体验为是“我的”的一种心理感受;“总体所有权感”主要是指教师对学校的一种总体上感觉学校是“我的”的一种心理感受。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作为教师,尤为明显的是对学生及学生集体的拥有感。教师一旦接任某班的班主任,或担当某班的任课老师,就必然的要与学生产生各种紧密的联系。教师了解学生的信息,积极投入自己的精力,满怀期待地去教育影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断督导,尽可能控制影响学生使之朝向期待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所有权感也会日渐增强。教师越是付出多,越觉得这些学生或班级就是“我的”;学生表现越符合自己的期待,越在自己控制影响的范围之内,越觉得这些学生或班级就是“我的”;对学生情况越熟悉,越觉得这些学生或班级就是“我的”。 许多教师,会因自己“桃李满天下”而感觉自我得到无限的扩充延伸,因为在“我”的世界里,早已融入了“我的学生”或“我的某个班”。可见,学生在教师的自我认同过程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是教师自我延伸的重要部分。此外,在学校工作环境中,“我的”同事和领导、“我的”办公室教室和自己所使用的设备设施或是学校的一草一木、“我的”学生班级同事领导或学校所获得的各种荣誉,甚至是学校的校名等等,都与“我”息息相关。总之,教师在学校环境中所拥有的一切都与教师的自我身份紧密联系,都是教师自身整体的一部分,也是教师表达自我的符号。教师因职业角色的不同而使自我富有别样的意义。
  (二)教师自尊心理的变化
  自尊的研究既有整体自尊方面的,也有基于组织的自尊研究。自尊理论认为,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按照一般的观点,自尊是人们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或说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的情感上的评价。基于组织的自尊(organization-based self-esteem,简称OBSE)这一概念是Pierce等(1989)在自尊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组织成员对通过组织情境下角色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相信程度[6];可见,OBSE反映了员工作为特定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感。两者虽然都反映了员工对自身能力、重要性和价值的感知,但存在显著区别。首先,范围不同,OBSE可以视为整体自尊的一个构成要素;其次,稳定性不同,人们普遍认为,个体的自尊与个性相似,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童年及社会化经历(Pierce,1989),具有相对稳定性;基于组织情境的自尊,则依赖于员工在特定组织中的经历,会随着组织情境的变化而改变[6]。
  我们认为,教师在学校情境中形成的心理所有权,将影响教师的基于组织的自尊,最终导致教师整体自尊感的变化。如前所述,教师在学校环境中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教师自身整体的一部分,也是教师表达自我的符号。作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自我价值感往往体现于他们对自己的自认为在学校拥有的一切的价值评判。例如,如果自己的学校、班级、学生等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或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享有一定的声誉,则自己也会感到脸上增光,产生自尊感;反之,若受到批评贬损,则感到尴尬或产生自我压力感。学校、班级、学生的尊严仿佛就是“我的”尊严,彼此荣辱与共。就如James(1890)的精彩论断:“一个人的自我是他能称之为‘他的’的所有物的总和”,“如果它们增值和繁荣,他则感觉很有成就;如果它们贬值或消亡,他则感觉很沮丧”[7]。这也符合心理所有权理论的一般研究:占有物的增长产生一种积极的和鼓励的效应;另一方面,占有物的损失会导致“个性收缩,部分的自我变得一无是处”并产生沮丧感[2]。此外,那些感知在学校里自己对学校、班级、学生的发展而言是重要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教师,将产生较高的OBSE。目前,教师在工作中奉献了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人生的价值当然绝大部分来源于工作中的价值体验;换言之,基于学校组织的自我价值感,势必影响教师个体的整体自尊体验。总之,对心理所有权对象的价值评价会影响教师的基于组织的自尊水平,进而会提升或降低教师的自尊感。
其他文献
[摘要]发散思维能力是早教方向的学生应具备的必要专业素质之一,也是未来早教岗位所必须的业务素质。《一桶沙》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透过“沙”的一般性,窥见事物的新、奇、异的特殊性,充分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潜力,从中体验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多感官性的幻化过程,为学生走向早教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关键词]“一桶沙”教学设计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特性、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桶沙
期刊
[摘要]文章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目标入手,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阐述了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想。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的特点 ,所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能用
期刊
[摘要]本文在向学生分析、概括高职院校《信号与系统》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对课程的两个内容成功运用“类比”教学法。实践结果表明,此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反应良好。  [关键词]高职 信号与系统 类比 教学方法  《信号与系统》是高职高专通信、电子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由于该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数学要求较高以及目前高职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较为困难,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专业开展模式识别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并结合个人双语教学的实践体会,从正确理解双语教学概念、多途径建立双语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任课教师作用、确立合理可行的教学模式、建立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以期促进我院双语教学工作长效、有序进行。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 双语教学 教学质量 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为解决微机接口课程设计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分层教育理念,提出了项目-分层教学法;分别从目标分层、项目分层、学生分层等方面,对该教学法实施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对教学实施的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和评价总结等环节进行了研究;教学实践表明,项目-分层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关键词]微机接口 课程设计 项目-分层教学法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0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某高校大一学生基础课成绩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观测误差及误差分布理论,对大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的合理性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影响学生成绩不合理分布的主要因素,为高校教师进行成绩分析与教学大纲、教学过程、考评方式方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误差理论 学业成绩 正态分布  从理论上来讲,大学生的学业是一个含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概念,它包括了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但目前,高校学生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从开学第一课师生互动中发现问题:小学和初中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存在重复现象。进一步分析“炒冷饭”的现象和原因,一是内容的区分度,难易度没有规定清楚,二是初中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文章的重点是讨论如何把“冷饭”炒成“热饭”,分别从教师层面和教育规划者层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炒冷饭 课程标准 螺旋上升式学习 内容更新  (引子)开学第一课引起的思考:  面对初一新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法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立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流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课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教学课程,是系统地对高职院校学生
期刊
[摘要]大学生党员作风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大学生党员作风建设的内涵、大学生党员优良作风的基本内容、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阐述,重点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党员 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活动中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包括思想作风
期刊
[摘要]真实性已经成为语言测试中的关键问题。真实的语言测试能够检测出考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从真实性的概念、表现形式和作用等几个方面谈了作者对真实性的认识,指出语言测试的真实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语言测试的有用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测试设计者的极大重视。  [关键词]测试 语言测试 真实性  语言测试是伴随着语言教学出现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多科性的综合性学科,它以语言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