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也有几年的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最大的体会就是初高中课改不配套,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高中课改的难度。初中历史经过新课改后,展现出的是简单浅显的特点,大量较难较深的知识点被删减,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仅仅了解了一些浅显的知识。知道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后,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去完成分量重、内容深的教学任务,并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这对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新课改,广大教师应该何去何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针对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重点抓基础
强调人文熏陶的历史学科讲的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以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现在的借鉴意义,同时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不难发现历史学科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但是,现实是中考的时候历史只占30分。很多初中学校都不聘任专业的历史教师,只在初三的时候由政治或地理等其他学科的教师照本宣科地把教材给学生们念一念。只为考而学,不为学而学。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历史基础知识教育,让学生明白历史学科在提升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方面的重大作用,让他们知道学习历史不仅为应付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使自己的品德得到提高,知识得到丰富,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演变中,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读史使人明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这三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第二层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历史;第三层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三个层次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而课堂教学又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呢?笔者认为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很重要。
比如。讲到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部分内容“百家争鸣”时,教师可采取情境教学法:先让学生在下面预习教材,然后在课堂上分别请学生扮演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上讲台来阐述自己学派的主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既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促进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学习内容。
在复习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可以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在课前分别熟悉教材上关于英、美、法、德等国的内容,并对各国民主政治制度确立和发展的过程进行梳理,之后在课堂上請四组各派一位代表给大家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教师协助讲课者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好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技能,建立了团结互助的亲密关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三、对教材内容适当进行调整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作为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教材这个工具,不能将教材视为惟一的课程资源而被教材所左右。因此新课程改革后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运用教材。传统历史教材,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呈现,注重用教材反映相应学科的知识系统,教材的设计多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是以通史形式进行编排的。而新课程突出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编排,而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模块来进行划分,削弱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但新教材中的资料非常充足,有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这些资料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叙述过于简单或系统性不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再加上教材上提供的其他知识,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
总之,新课改需要时间,在磨合的过程中会给历史教师们提出很多挑战,为此,教师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自身出发去迎接挑战,完善自我。
面对新课改,广大教师应该何去何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针对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重点抓基础
强调人文熏陶的历史学科讲的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以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现在的借鉴意义,同时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不难发现历史学科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但是,现实是中考的时候历史只占30分。很多初中学校都不聘任专业的历史教师,只在初三的时候由政治或地理等其他学科的教师照本宣科地把教材给学生们念一念。只为考而学,不为学而学。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历史基础知识教育,让学生明白历史学科在提升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方面的重大作用,让他们知道学习历史不仅为应付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使自己的品德得到提高,知识得到丰富,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演变中,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读史使人明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这三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第二层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历史;第三层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三个层次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而课堂教学又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呢?笔者认为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很重要。
比如。讲到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部分内容“百家争鸣”时,教师可采取情境教学法:先让学生在下面预习教材,然后在课堂上分别请学生扮演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上讲台来阐述自己学派的主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既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促进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学习内容。
在复习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可以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在课前分别熟悉教材上关于英、美、法、德等国的内容,并对各国民主政治制度确立和发展的过程进行梳理,之后在课堂上請四组各派一位代表给大家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教师协助讲课者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好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技能,建立了团结互助的亲密关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三、对教材内容适当进行调整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作为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教材这个工具,不能将教材视为惟一的课程资源而被教材所左右。因此新课程改革后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运用教材。传统历史教材,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呈现,注重用教材反映相应学科的知识系统,教材的设计多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是以通史形式进行编排的。而新课程突出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编排,而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模块来进行划分,削弱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但新教材中的资料非常充足,有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这些资料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叙述过于简单或系统性不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再加上教材上提供的其他知识,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
总之,新课改需要时间,在磨合的过程中会给历史教师们提出很多挑战,为此,教师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自身出发去迎接挑战,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