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的尴尬在于教材的无章可循,教师只能按照自己总结的经验感悟甚至规律进行一种自我认知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套路的随意贴用,折损了学生的才情与激情,遏制了他们的灵性与感悟。我们所要的不是一个按照既成模式“会写”的学生,而是一个有自我体悟奔涌成行的“爱写”的学生;我们所教的结果不是使学生情感枯竭、思维滞后,而是使他们在行文的过程与结果中得到一种感官的愉悦与精神的满足。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然成为一个很难逾越的藩篱。
一、基于“五根手指”的联想与想象
在一节作文课堂上,有位教师伸出五根手指问学生:“你能想到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团结的力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要靠自己的手来创造明天。”“我们稚嫩的手,爸爸粗糙的手,奶奶褶皱的手……”“有一种向上的动力。”……把这样一节作文课与常规作文教学模式相对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教师没有按照惯例给出一个既定题目,而是设置了一个合理范畴,让学生通过结合个体经历及自身情感体悟来建构作文行为。这就将学生的主观意识放到了首位,不是框住思维,而是发散思维,使他们在一个特定范围内展开联想及想象,通过想写什么而去写,不是为了写什么而去想、去写,这样就有可写之处。假如在课堂上多尝试此类训练,学生将不会无话可言,拒作文于千里之外百会使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真实,无生搬硬套之感。
二是不拘泥于立意的高低,说自己之想说,写自己之想写。“高立意”一般是衡量成人作文的一个标准,带有政治思想倾向的这一口号放到学生身上,可以说为时尚早,立意、主旨可以升华,但不是必须升华;可以昂扬,但不是一定要昂扬。作为刚刚处世还未涉足社会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呈现生活原貌最好的“演讲者”,所以我们没有资格将“主流”“支流”这样区分异常鲜明的政治说辞强加到他们身上,可以说这是思想的扼杀、精神的钳制。学生有自己的本真与个性需求,我们要看到他们处于某一人生阶段所要展示的那一阶段本该具有的心灵述语及精神风貌,而不应该与其身份相违拗。
三是这种“五根手指”的教学范式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要做到换位思考,回归学生角色,在不偏离正确价值观的范畴之外,同意并支持学生的立意与思考,对他们正确的行文思路及观点看法给出中肯的评价;要做到拒绝盲目从众,教师不应做机械的“复制者”,在“青松”必“先烈”、“绿叶”必“奉献”、“红烛”必“教师”这种僵化模式的熏染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固定化,更加模式化。教师“拷贝了前人的思想,再去拷贝未来人,学生又怎能不顺乎一个固定的方向和传统的观念奔跑”?因此教师的思想要创新,思维要灵活,理念要突破,尊重学生立意,减少趋同,让他们在没有传统模式禁锢下的自由作文中尽情发挥。
二、“五根手指”差异论
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试题中基础知识部分是靠学生的积累与记忆,阅读部分更是被圈定在文章思想范围内作答,唯有作文部分是学生自由发挥的主阵地,更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所在。同样的作文教学模式与方法能够教出尖子生,但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同等水平线上,就如同五根手指,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其原因在于学生水平各有差异,在于除努力之外自身的一份天赋、一份感悟、一份生活经历、一份良好的语文习惯,更有一份兴趣所在。但是更如五根手指一样,虽各有差异,但作用有大小,能力有高低,不同学生有不同潜质,有可待挖掘的一面。如果用同一种方法,则会消损甚至埋没很多学生的作文潜质,所以,作为作文这种有自由发挥特点的学习内容,针对各有差异的学生来说应有不同的要求。不能要求“平淡如水”的文章立即“赋诗风雅”,更不能让“哲理美文”束缚于“家长里短”,要根据学生水平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分层次的规划与指导。
1.目标差异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作文目标,即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掌握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从而建构出几个层次的等级。对每一层次的学生应具体研究其作文的原因、特点甚至是个性生成,采用不同的教学速度、难度以及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科学化。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本位锻炼,从而使作文水平能够循序渐进得到提升,这也正契合了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2.指导差异论。教师在作文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要层层布局,眼光独到,作文讲评课,教师不应是美文的“赞颂者”,更不应是劣文的“批判者”。拿优等文讲授如何如何,有的学生只能望而生畏;拿低等文去评价怎样怎样,有的学生只能毫无收获。在基于目标差异的情况下不能笼统地进行教学指导,语句不连贯的,要求其去练笔;立意不深刻的,要求其去阅读;内容匮乏的,要求去多加感悟……可以说专项指导、专项训练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指导方法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是行之有效的。
3.评价差异论。评价是日常教学当中常用的方式,特别是作文这种自由发挥的考查内容,其结果的好与坏更是需要评价的支撑,而这往往也是学生自信的来源与终结,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水平差异,包括不同的进步速度与程度、不同的角度与尺度、不同的特点与要求,采取差异性的评价方式。
虽然作文教学应倡导遵循“放松、放开、放宽”的原则,但也要将之建立在语文基础的夯实之上;虽然作文讲究的是字词句的结合、情境意的共融,但这些语言与思维的构建也不会是由着主观感念随手拈来。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认真的、持之以恒的学习与积累,他们的作文功底和成文水平就会犹如握紧的拳头一样“结实有力”。(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一、基于“五根手指”的联想与想象
在一节作文课堂上,有位教师伸出五根手指问学生:“你能想到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团结的力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要靠自己的手来创造明天。”“我们稚嫩的手,爸爸粗糙的手,奶奶褶皱的手……”“有一种向上的动力。”……把这样一节作文课与常规作文教学模式相对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教师没有按照惯例给出一个既定题目,而是设置了一个合理范畴,让学生通过结合个体经历及自身情感体悟来建构作文行为。这就将学生的主观意识放到了首位,不是框住思维,而是发散思维,使他们在一个特定范围内展开联想及想象,通过想写什么而去写,不是为了写什么而去想、去写,这样就有可写之处。假如在课堂上多尝试此类训练,学生将不会无话可言,拒作文于千里之外百会使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真实,无生搬硬套之感。
二是不拘泥于立意的高低,说自己之想说,写自己之想写。“高立意”一般是衡量成人作文的一个标准,带有政治思想倾向的这一口号放到学生身上,可以说为时尚早,立意、主旨可以升华,但不是必须升华;可以昂扬,但不是一定要昂扬。作为刚刚处世还未涉足社会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呈现生活原貌最好的“演讲者”,所以我们没有资格将“主流”“支流”这样区分异常鲜明的政治说辞强加到他们身上,可以说这是思想的扼杀、精神的钳制。学生有自己的本真与个性需求,我们要看到他们处于某一人生阶段所要展示的那一阶段本该具有的心灵述语及精神风貌,而不应该与其身份相违拗。
三是这种“五根手指”的教学范式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要做到换位思考,回归学生角色,在不偏离正确价值观的范畴之外,同意并支持学生的立意与思考,对他们正确的行文思路及观点看法给出中肯的评价;要做到拒绝盲目从众,教师不应做机械的“复制者”,在“青松”必“先烈”、“绿叶”必“奉献”、“红烛”必“教师”这种僵化模式的熏染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固定化,更加模式化。教师“拷贝了前人的思想,再去拷贝未来人,学生又怎能不顺乎一个固定的方向和传统的观念奔跑”?因此教师的思想要创新,思维要灵活,理念要突破,尊重学生立意,减少趋同,让他们在没有传统模式禁锢下的自由作文中尽情发挥。
二、“五根手指”差异论
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试题中基础知识部分是靠学生的积累与记忆,阅读部分更是被圈定在文章思想范围内作答,唯有作文部分是学生自由发挥的主阵地,更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所在。同样的作文教学模式与方法能够教出尖子生,但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同等水平线上,就如同五根手指,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其原因在于学生水平各有差异,在于除努力之外自身的一份天赋、一份感悟、一份生活经历、一份良好的语文习惯,更有一份兴趣所在。但是更如五根手指一样,虽各有差异,但作用有大小,能力有高低,不同学生有不同潜质,有可待挖掘的一面。如果用同一种方法,则会消损甚至埋没很多学生的作文潜质,所以,作为作文这种有自由发挥特点的学习内容,针对各有差异的学生来说应有不同的要求。不能要求“平淡如水”的文章立即“赋诗风雅”,更不能让“哲理美文”束缚于“家长里短”,要根据学生水平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分层次的规划与指导。
1.目标差异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作文目标,即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掌握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从而建构出几个层次的等级。对每一层次的学生应具体研究其作文的原因、特点甚至是个性生成,采用不同的教学速度、难度以及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科学化。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本位锻炼,从而使作文水平能够循序渐进得到提升,这也正契合了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2.指导差异论。教师在作文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要层层布局,眼光独到,作文讲评课,教师不应是美文的“赞颂者”,更不应是劣文的“批判者”。拿优等文讲授如何如何,有的学生只能望而生畏;拿低等文去评价怎样怎样,有的学生只能毫无收获。在基于目标差异的情况下不能笼统地进行教学指导,语句不连贯的,要求其去练笔;立意不深刻的,要求其去阅读;内容匮乏的,要求去多加感悟……可以说专项指导、专项训练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指导方法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是行之有效的。
3.评价差异论。评价是日常教学当中常用的方式,特别是作文这种自由发挥的考查内容,其结果的好与坏更是需要评价的支撑,而这往往也是学生自信的来源与终结,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水平差异,包括不同的进步速度与程度、不同的角度与尺度、不同的特点与要求,采取差异性的评价方式。
虽然作文教学应倡导遵循“放松、放开、放宽”的原则,但也要将之建立在语文基础的夯实之上;虽然作文讲究的是字词句的结合、情境意的共融,但这些语言与思维的构建也不会是由着主观感念随手拈来。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能够得到系统的、认真的、持之以恒的学习与积累,他们的作文功底和成文水平就会犹如握紧的拳头一样“结实有力”。(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