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书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128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书市场坐落在我家与单位之间,是我每天上下班时的必经之地。由是算来,我每天都要经过这里四趟,即早晨上班、中午下班、下午上班、晚上下班,很少落下。因为我是个极有生活与工作规律的人,除去节假日或因故不上班外,我几乎都待在阜阳这座皖北小城里。因此一来,逛旧书市场淘书,便成了我除工作、事业之外,生活乐趣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不同的是,别人逛旧书市场淘书需要特意为之,整时间为之,而我却能够机动灵活、化整为零,利用上班前、下班后的时间去逛旧书市场淘书,不免也是一种乐事。后来,我在《大公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说鲁迅、王国维、于右任、林森等文化名人、政治权贵过去也常逛旧书市场,我便更是如此了。
  然而,起初我与其说是逛旧书市场淘书,不如说是一种美其名曰。因为我的所谓逛旧书市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确切地说,都是顺道而为之而已。但渐渐地,我便成了习惯,成了瘾,进而才转化成为我一种知性的乐趣。而在成为习惯与乐趣之后,一般情况下,我都是上班提前半小时从家里出发,下班处理好公务后,便按时从单位出发推迟半小时回家,其间所有的时间都逗留在旧书市场里,徜徉在花花绿绿的旧书间。春天、秋天好过,春天阳光灿烂、温暖和煦,秋天天高云淡、清凉气爽,逛旧书市场便显得格外惬意悠闲;但是,冬天、夏天便有点难耐了,冬天寒风凛冽、冷气袭人,夏天热浪扑面、汗流浃背,逛旧书市场便总感到有些局促气粗。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成瘾的淘书人来说,这又何妨呢?我总是乐此不疲,就像女性逛商场一样,仿佛旧书市场、旧书中,总有看不够的东西在那里面吸引着我。
  为此,曾经有人问我说:“你买新书不好吗?为什么偏要买那些旧书呢?脏兮兮的,破乎乎的,一点都不美观。”你猜我怎么回答他们?我告诉他们说:“新书有新书的美观,旧书有旧书的美感。在旧书的表面上,虽然已经找不到新书美丽的容颜了;但是,在旧书的骨子里,却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与年代感。我深爱的就是深藏其中的这种厚重的历史感与年代感。”接着,又有人问我:“旧书的骨子在哪里呀,我怎么看不到呢?”于是,我又告诉他们说:“旧书的骨子不在书的表面,在淘书者的审美与情趣里,一般人的肉眼是很难看得到的,除非你懂它们。”结果,问我话的人听了,一头雾水,茫然困惑地走了。其实,我说的都是真话,我真是这么认识的,只不过他们不理解而已。
  其实,我逛旧书市场,有时是为了淘书,有时也不完全是为了淘书,而是为了寻个乐子,找一点精神寄托,经常去看看那些旧书,会会那些淘友。因为在旧书市场,我买书的时候少,不买的时候多。但有时落下一次两次没去,心里便总有些空落落的,就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直到再次来到旧书市场,情绪才会好转过来。如今,在我的生活中,逛旧书市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仪式,每天必须举行,而且每次来到旧书市场,我都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常逛常新。有时看到旧书摊上摆满的旧书,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表面上落满了灰尘,还止不住想伸出手去拂拭拂拭一下,好似心疼一位落入红尘的熟女一般。
  说起來也怪,现代人总是喜欢注重外观,注重包装,甚至有的人还过激地认为:书是三分的内容,七分的品相。尤其是旧书,如果失去了品相,就像女人失去了容颜,虽有满腹经纶,也难以博取男人的欢心。然而,对此,我却不以为然,极其不赞成这个观点,反而觉得:书应该是七分的内容,三分的品相,甚至更甚。即使是旧书,也不例外。因此,我极端地喜欢一句俗语,叫“家有三宝:丑妻、薄地、旧棉袄”。同理,并不是说我不喜欢书的外表美,而是在书的外表与内容之间,我更喜欢其内在美罢了。
  最值得称道的是,在我不长的淘书生涯里,其中有两件事令我记忆不忘,乃至于我至今想起来仍惊喜不已。第一件事是,突然有一天,我在旧书摊上看到一套上下卷的《孙中山文集》,深绿色精装本,品相也极其端正,总有七八成新,一见,我便喜出望外。但是,它却被抛掷在旧书摊的一角,就像一位不受尊敬的老人一样,孤独地沦落在一群市井混混之中,无人问津,被一圈武侠、警匪、枪战、情杀等书籍所包围,虽困而不得脱。然而,我见之却如获至宝,一眼便被其尊贵的气质所吸引。于是,我跨越那片武侠、警匪、枪战、情杀等书籍无声的喧嚣,一手便将其捧在怀中。出乎我意料,其书名五个金光闪耀的大字,竟然还是孙夫人宋庆龄所题写,且是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中国出版社第一次以这么高规格精装出版的《孙中山文集》呀!尤其是上面孙夫人宋庆龄所题写的书名,显得弥足珍贵,且极具文献价值。当即,我打开其《出版者的说明》,一寻究竟。当我看到该选集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九十周年,供学术界研究的需要而出版的”,且“这些著作,代表了孙先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思想”,“除了下卷中的《致犬养毅书》在编入这部选集的时候,节略了一些词句以外,其余的文章都按照原文”编选时,我不无激动地捧着这套《孙中山文集》,走到旧书摊主面前,小心翼翼地问他:“老板,这套书多少钱?”或许是因为这套书在我之前长时间无人问津的缘故吧,或许是其他缘故,总之,当摊主见我如此情形时,他有点不可思议地看了我好一会儿,才不屑一顾地回答我说:“五块钱一本,十块钱一套。”啊,这么便宜!我毫不犹豫地掏出十块钱递给摊主,二话未说,便如愿以偿般地掉头离开了这个当时不可久留之地,个中原因是生怕摊主反悔。
  再一件事,便是又一日,我在另一个旧书摊上,看到一套上下卷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从日本版翻印而来,2009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日本编者说该书是“西班牙马德里郊外的埃斯克里亚尔修道院王宫图书馆从十六世纪开始收藏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的影印本。笔者于1995年3月在当地进行考察时认识到本书的资料价值,特意将整套的缩微胶卷带回日本,然后在1998年3月,由笔者的工作单位关西大学的出版部翻刻出版”。或许是由于该书是日本人所编印,摊主十分看高它的市值,一口价,书定价的两倍,即280元,任我如何讨价还价,摊主就是不松价。最后,我以近乎耍无赖的方式塞给摊主260元,强买了这套书。其实,摊主与我看中的虽有共同之处,但我更深地看到这套书的价值还在于其书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而一般市面上,我们只见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等,见不到带“史传”二字的书名。
  不瞒人讲,在外人眼里,我们这些淘书人都是一群怪人,把旧书市场当成了一个幸福的极乐园。因为无论湛蓝还是雾霾的天空下,旧书市场总能吸引我们一群又一群地在此驻足。我们因此戏谑地称自己为“淘书客”。顾名思义,“淘书客”就是来这儿淘书的人。我们这些人众生百态,在旧书摊前或长或短地作些逗留,可能是三五分钟,可能是三五十分钟,也有整天泡在这里的。其中,有的走马观花,有的深入浅出,有的孜孜以求,甚至有的只是想待在这儿,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种情怀,抑或是一种享受,而且这样的人,在旧书市场里还不在少数。而我选择旧书市场的目的,大部分时候也是把淘书放在第二位,我更多的是享受在这里面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但是,淘书时间久了,很多人便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专项定位。我的专项定位便是“四大名著”。由于我多年来一直在做这方面研究,所以,至今我已淘得不同版本,或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四大名著”逾百套,泱泱几书橱,蔚为壮观。不足称道的是,其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时期出版的,收藏意义不大,就图个兴趣爱好,累了、闲了,将自己陷在这些“四大名著”的包围圈里,十面埋伏地做些名著梦。有时,我还会在这一片“四大名著”的海洋里,体会体会我笔名中单字一个“醒”字的意境——“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来。怎一个“清”字、“醒”字了得!
  此外便是,在旧书市场里,我还特别喜欢那些陶醉忘情的淘书人的面孔,看到他们面对一本本或旧或新的旧书时的表情,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丰富而强大的内心。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里没有贫贱,没有贵富,甚至没有男女老少之分。在这里,有的就是对书的热爱与渴望。尽管他们都知道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没有黄金屋,然而,正是由于没有这些功利性,他们这些面孔与表情才显得更加亲切、更加和善,令我无比喜欢、无比向往。相比那些名利场上熙熙攘攘的面孔与表情,他们更令我尊敬,更令我怀想。他们面孔与表情上的这份清净、纯情,总是令我久久难以忘怀。久而久之,我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里,也爱上了这些淘书的人。
  这或许便是我最大的淘书乐了。
  责任编辑 张 琳
其他文献
“中国故事”与“中国叙事”无疑是当下创作界的焦点所在。检视关于“中国故事”的种种表述,我们发现,大多数评论者都强调了这一概念参与时代精神建构、塑造国家形象的宏大意义,强调在大国崛起和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对当下中国和国人经验的发掘与提取,以写出属于新时代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必要,其间既包含着审美风向的调适,更有凝聚民族认同的诉求。正如李云雷在《何谓“中国故事”》一文中谈到的,讲述“中国故事”
期刊
我是有大海的人  从高山上下来的人  会觉得平地太平淡没有起伏  从草原上走来的人  会觉得城市太拥挤太过狭窄  从森林里出来的人  会觉得每条街道都缺乏内涵和深度  从大海上过来的人  会觉得每个地方都过于压抑和单调  我是有大海的人  我所经历过的一切你们永远不知道  我是有大海的人  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你们不一样  海鸥踏浪,海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沿着晨曦的路线,追逐蔚蓝的方向  巨鲸巡
期刊
我病了。想到医院我就揪心,要挂号要排队。我只请了一个小时的假,超过时间厂里要扣满勤奖,还要扣工资!妻子说,早点睡吧,有病还是要看的。  偌大的医院门诊部,一大早就有了好几条长龙。我排了进去,后面不断有人接龙。我忽然发现年轻人只在旁边的一排柜子上捣鼓,一会儿就离开了,再看排隊的人,都是一式的中老年人,我问前面的一位,那柜子是干什么的?那人说,是自助挂号机,现在有微信,还可以提前网上挂号呢。  这时,
期刊
弋江双美  青弋江流过马头镇,由南向北,又流向了另一座著名的古镇,即弋江镇。  自西汉始,弋江镇便是宣州府治。东汉末年名将周瑜、东吴开国大帝孙权,都曾经坐舸至弋江镇巡察,部署防务。东晋司马江山建立后,弋江镇便开始了商贾小聚,至南朝,商贾的脚步匆匆,从宋而齐、自梁而陈,走向弋江镇,很快,弋江镇便成了商埠。至隋唐,弋江镇响誉遐迩,成了皖南的一座重镇。青弋江流经弋江镇,河面宽阔了,加之,弋江镇上可通宣州
期刊
老城墙  这座城市里,还有一截老城墙。  这座城市的老城墙站在城北,约有30米长度。城市保留了这段老城墙,算是保留了一点古老的纪念。从老城墙根走过的行人和车辆真是不少。走过就走过了,没有车或者人停下来。老城墙就孤独地老在那里。城墙的砖是青色的,时间使这青色变暗,变暗的城墙就浮凸出沧桑的意味。墙垛还是当年的样子,有风吹过。  过去建筑城市,总有城墙,这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可以挡兵马。因此,这老城墙应
期刊
水 井  水井,作为我们另一个肉身而存在。在早晨在黄昏,井边的人,用木桶和绳索朗诵生活。井通常在一个独立的院子里,和月亮遥遥相望。我们在井院里,洗菜,洗衣服,洗头,洗澡。我们在这里窃窃私语。我们在这里独坐,目不转睛地遥望星辰。我们在这里和相爱的人,亲吻,紧紧地拥抱。我们把井水挑回家,煮饭煮茶,做豆腐。我们把井水装进瓶子里,带到异乡,也就是把井背在了身上,也就是把井里的月亮背在了身上,也就是把井里沉
期刊
郭全华素以诗在文坛上行走,诗歌创作成绩斐然。其散文创作多直击生活现场,以专栏为主。而他的小说创作大多篇幅短小,数量不多,还没有广泛“占领”重要的文学期刊,主要以一些报纸的副刊为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小说创作就没有多少思想艺术含量。此次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香香宾馆》,则是“直击生活”的主题在小说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体现出良好的思想质地与艺术才情。  首先,文本不动声色地颠覆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就直击生活
期刊
农历七月,经常微微雨,这季节,早晚我都去走荷花湖。荷花湖是园子图书馆前的一个人工湖,里面有两个喷泉,荷花占据湖的大半格局,有一小部分睡莲,故取大舍小,叫作荷花湖。当然,这是我的叫法。  湖边长满了菖蒲和纸草,一面是水竹,一面为桥,另两面一面垂柳,一面则比较丰盛,有桃树、柳树、大白杨、美人蕉等,重要的是有好几块可靠可躺的大石头。桥的那一面,与一些景观树共分景色,还有一只常年停靠的小船,不过很少有人到
期刊
四丫蹲在厨房门外炊开水,门掩着,门上一副新春对联火样猩红。  专门用来炊开水的铜炊就搁于门外的石阶上,像一尊加装了壶柄壶嘴的带盖铜火锅。铜炊炉膛里塞满已引着火的栗树炭,栗炭火苗便在四丫手摇蒲扇的摆动中,从炉膛上方一尖一尖探出头,偶尔火苗头一歪,那是有北风卷过。北风也卷起屋顶上的积雪,在村庄上空雾气般升腾,一些飘落下来融在四丫乌黑的头发上,像蒙上一张沾满露水的蛛网。有时,北风实在刮得烈, 姆妈打开厨
期刊
出了第四示范中学那条路,坑洼不平,车在上面忽高忽低,人走着也是高一下低一下,好似两腿不齐一般。可这条路的两边却热闹,相挨相挤着许多卖东西的,或站或蹲,嘴里叫着:现蒸的馒头、刚发的豆芽、现出锅的羊杂、腌鸡蛋、莲花豆、豆腐干,还有涼粉、面皮、荞面圪坨以及近郊农家自种的瓜果蔬菜。叫卖声像一曲交响乐,此已起彼未伏,不绝于耳。  刘孟的头发有些凌乱,仿佛一阵风从头上刮过去,又猛然旋了回来。他也懒得理它们,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