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课时,赛课也好、听课也罢,很鲜见!因为单调、乏味、老套,这使教学研究长期处于“冰点”“冷点”,我以为应成为研究的“焦点”“热点”。
  这次江苏省南通市和如东县市、县分级实践举行青年教师第一课时的教学大赛,5位实验小学和3位中心小学高手参加,同题异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我听了全国优课一等奖张亦潇等8节同题课,归纳了5种现象弊病:教学目标不准;课时特点不清;教学容量不足;教学频率偏慢;教学步骤刻板陈旧。课堂费时拖沓,学生昏昏欲睡。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者对初读课文内容、字词教学占比的度把握不准。按常规,第一课时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与字词教学应各居半片天下。
  而智者,能把多层次初读、反复感知主要内容与多样化教“实”教“活”有效的字词训练巧妙有机结合。其巧妙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不单集中识字,而是将疏通课文主要内容与字词教学有机结合。我们不妨从整体着眼去把握新出现生字词的词语教学:“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片花瓣说人情。”从一个词中看全局,牵一发能动全身,运用特级教师姚烺强的“一点突破法”。教者着眼处:力求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紧扣一词,教活一篇;或抓住句中一词,串联整篇;或精导段中一词,拨通全文;或突破一点,举一反三,放大和扩散焦点。
  具言之,就紧扣8位选手教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为例来谈第一课字词教学:分析教材,本课后安排(音义)“二会字”2个:骡(luó)、驮(tuó);生字7个:彭(péng)、警(jǐng)、絮(xù)、帽(mào)、碗(wǎn)、融(róng)、御(yù);读好三句对话理解三个提示语: “不耐烦”“怒火”“发火”。我们可以如此处理教材,设计教学:
  1.把抓文章关键词,与运用课件创境有效地奠定全课情感基调作铺垫性的结合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漪说:“课堂教学培养激发兴趣,首先应抓导入,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课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者分析教材,巧妙设计:可引导学生从教材的全文满目生辉的词语中,敏锐发现和巧妙抓住“饥寒交迫”“燃眉之急”两个词语,借助刚看红军长征艰难过草地的短片,学生能一下进入情境、奠定基调、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如上所述:“紧扣一词,教活一篇;紧抓一词,引出一线;精导一词,拨通全文。”
  具体教学实践时:课伊始,揭题、简介背景、看课件:红军长征艰难过草地吃草根牺牲的短片,让学生看课文第一段“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草地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燃眉之急。”从课文中提取出“饥寒交迫”“燃眉之急”两个原词重锤猛敲,学生联系课件和生活、谈体验、谈理解、谈感受,着力理解“饥寒交迫”“燃眉之急”义。着重理解两个词语,使学生们情绪迅速进入课文情境,为学习全文定下感情基调,也为理解全文内容作了铺垫,设计绝妙!
  2.把新词的运用练习,与有效地两次感知全文主要内容作巩固性结合
  分两步先说后练:说,先带着对“饥寒交迫”“燃眉之急”的理解,再次进入课文浏览课文后,按“起因、经过、结果”说说写了什么事,即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主要内容(第一次整体感知全文主要内容);练,做一做,做填充练习题:“红军过草地时,由于断粮,战士们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为了解(燃眉之急),(彭德怀)痛杀(坐骑)等六头牲口。填充练习又让学生第二次整体感知了全文主要内容。
  3.运用字理象形取义,把教“活”生字与培养多元智能有机结合
  教生字要动脑巧教。汉字有灵气:有时一幅画,有时一个谜,有时藏个秘密。察形见意,视而后知。字理字谜,彰显智慧。汉字教学可开掘学生视觉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汉字常“画成其物”“随体诘屈”,“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坚持通过“溯源图(取生活景绘字图,象形取义)—古体汉字—楷体汉字”这一步骤,加强直观形象教学。
  在教新生字“鼓”“御”时,教者出示它们“篆—隶—楷”演变过程,古篆字“鼓”中间的“口”很大就像一面鼓,右面“支”是人拿东西在“击”,发出“嘭嘭嘭”的声音,所以,念“peng”。
  古“御”字中间部分上部是“木棒”,对着右边是“跪着的人”,是“抵御防范”的意思。一字演变过程的了解,教活了新生字“御”,学生终身不忘!也挖掘了视觉潜能,培养了汉字画面感,培育了古汉字研究的爱好,也许造就出一个考古的郭沫若!
  4.把教学生词与文中句群段落有效结合
  生词教学如仅是集中识字、整体教学、学生强记,会非常枯燥。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境”原则,教学本课新生词“絮语”,理解“轻轻絮语”义,“絮语”就是“轻轻地说”,扮成演员状,学生角色扮演,表演出饲养员在生活中如何轻轻地说话的过程。老饲养员拍着大黑骡子的脖子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中理解“絮语”的意思并读好这句话。
  5.把认读生词,与第三次有效地掌握明晰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强势性的结合
  把今天所学的6个新生字一起放在一段话里你还会读吗?出示句子,巩固生字(生字嵌入句中朗读):
  红军断粮,彭德怀命令杀掉坐骑等六头牲口,面对倒在枪声下的大黑骡子,他缓缓地摘下了军帽。面对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他发了怒火。大黑骡子融进了北上的滚滚的铁流,战士们得到力量继续北上抗敌。(齐读出示的嵌生字语段的同时,第三次整体感知明晰和准确深刻掌握全文主要内容。)
  6.把新词教学与想象后语言描述呈现画面回归课文情境有机结合:想象中体会词语
  教新生词“军帽”(“彭德怀向着斜倒下的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提问引导学生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画面[想象说话练习]:“枪声响了,大黑骡子倒在鲜红的血泊中,战士们围着大黑骡子肃立着,深情地望着,眼睛里噙着晶莹的泪花,彭总缓缓地摘下军帽,行了庄严的军礼。”“彭总行军礼”,就藏在这个“……”中(这样设计,既教了生词,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讲清了“……”号省略的内容。)
  7.把聚焦提示语的教学,与朗读好三次命令时的角色表演和明确线索有机结合(目光关注并聚焦提示词语,“焦点访谈”,用好童真智慧的目光读准确、用角色体验之心揣摩感染而品味、用生命融入进去表演朗读好这三次命令、全文线索这三组对话)
  课前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根据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学生非常喜爱分角色朗读(书后问题1)(角色扮演)。演中体会词语。
  根据教材书后问题3读好对话的要求:理解 “命令”“不耐烦”“怒吼”。彭总为了更多的战士能活着走出草地,先后下了三次命令,这是课文的一条线,读好三次对话,明确线索,体验情感。
  学生对扮演彭总角色很感兴趣,积极性特高,具体而言:
  出示:(1)(第一次命令)“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命令”:读出坚定和着急。扮演下命令坚定的彭总!学生扮啥像啥。)
  (2)(第二次命令)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不耐烦”:读出心里焦急和难受。演下命令时心情难受的彭总!学生扮演情绪高涨。)
  (3)(第三次命令)“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怒吼”:读出更焦急的心情。演更焦急的彭总!学生扮演情绪高昂热烈!)
其他文献
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Si衬底上生长Ge_xSi_(1-x)合金不仅需要赝晶生长,而且还必须是层状生长。要在Si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Ge_xSi_(1-x)/Si超晶格,Ge_xSi_(1-x)合金层必须控制在
2008的新年日历刚刚翻开,暴风雪袭击了闽西北山区几十个乡镇,百万人受灾。这是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低温严寒,电力中断,道路堵塞,群众受困,旅客滞留。冰雪中,人
硬件兼容性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但是即使到现在,它还是会时不时困扰用户,给用户的应用带来麻烦。其实有时候,软件的更新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Hardware compatibility is
车展与黄金周成为今年车市的一个分割点,这段时间南京菲亚特全系、标致206、SX4天语等多款车型纷纷以不同形式进行降价,其中部分是厂方降价,更多的是通过经销商之手以让利的
本文介绍了一种不需感受器的用行波加热低电阻率半导体带材(方形或接近方形的)、或薄片(圆形或几乎是圆形的)的技术。相信这项技术在多达30个样品的同时均匀加热方面具有前景
1973年8月中旬,我们采收擦树籽,进行了随采随播育苗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如下: 1.树籽去皮、阴干、条播,用灰盖; 2.树籽去皮、阴干、条播,用泥盖; 3.树籽去皮、阴干
期刊
摘要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具有双向性行为的,师生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交换”位置的“互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改善课堂交往的形式,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有效互动 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其各种角色相
微软的鼠标历来在IT领域享有盛誉,先进的技术与高超的品质确立了它业界贵族的地位。如果你使用的是一只微软的鼠标,肯定会招来很多羡慕的眼光。 这次我们试用的就是一款微软
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的必由之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否想问、敢问、乐问、善问,对其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提出如下建议:    一、激发好奇心理,让每个学生发现问题,想要提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鑫园果业科技服务$杨凌鑫园生物生态研究所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期刊